杏林百年香满园 薪火相传谱新篇 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的“前世今生”
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三山医养结合示范园项目总体鸟瞰图
立于山头、俯瞰长江,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历史的洪流滚滚而去,百年的风雨变迁跌宕起伏,不变的是悬壶济世的初心,是救死扶伤的信念。
江畔悬壶济苍生 妙手仁心显关爱
1888年,美国基督教美以美会在风景秀丽的弋矶山创办了芜湖医院,它是安徽省第一所西医医院,也是中国开办最早的西医医院之一。100多年过去,现在,它有一个人们更熟悉的名字——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弋矶山医院。
130年的历史,这里是芜湖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起点,也是多年来芜湖市医疗质量与服务水平不断提高的见证者与参与者。医院的发展轨迹,暗合着芜湖甚至皖南现代医疗事业从无到有、从初级到高精尖的演变历程。无论是改革开放,还是近10年来的深入医改,在江城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历史的多个重要节点,弋矶山医院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印迹。
新中国成立以来,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几易其名,办医不辍。1974年更名为皖南医学院附属医院,1986年定名为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2013年增名为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弋矶山医院,现为国家首批三级甲等医院。
如今,医院发展规模逐步扩大,综合实力稳步提高。据统计,医院占地面积近300亩,开放床位2332张,知名度、美誉度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全院职工2718人,其中高级职称400余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者530余人,拥有各级各类重点学科10余个。建有华东地区规模较大的血液净化中心,完成了皖南地区首例造血干细胞移植术,诞生了皖南地区首例试管婴儿,在医学领域创造了多项区域第一。
医院规模持续扩大,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的皖南急救医学中心及安徽省紧急医疗救护基地正在积极建设之中;投资20亿元、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的“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三山医养结合示范园区”也在建设中。
“科学为魂,仁爱至上。”130年来,一代代弋医人在生命的坐标上诠释着精医尚德的科学精神,“立足芜湖、服务皖南、面向安徽、辐射全国”,以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引领,使医院朝着服务优质化、专科特色化、设备现代化、管理制度化、应急快捷化的方向大步迈进,将医院建设成为综合实力省内领先、具有国内较高水平的省级区域综合性医学中心,为实现“健康中国”“幸福安徽”的伟大梦想,正在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东方风来满眼春潮起正是扬帆时
1989年,时任安徽省卫生厅副厅长的陆亚一对弋矶山医院百年院史作出精辟概括:“医院的前60年和中华民族的命运一样,饱经沧桑。新中国成立后的40年,医院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在医院发展史上开创了一个崭新的时期。”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江淮大地,以改革促发展成为新时期医院发展的战略核心。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医院顺应时代潮流,首先推出了一系列经济管理改革措施。从1979年开始,先后实行了科室单项经济核算和医疗服务计量奖金制等一系列分配措施,均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同时也积累了大量数据和经验教训。
1984年6月起,医院在原有基础上,着手设计了更全面的经济管理改革方案,并在全院铺开。1987年,医院遵照协议书的规定,按季度进行了劳动定额的考察和质量考核,并按各个评奖期的要求兑现奖金。实践表明,这套方案给医院带来了活力,调动了广大职工的工作热情。
1986年1月,经省卫生厅批准,医院改名为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院名的更改标志着医院的发展翻开了崭新的一页。医院逐步成长为安徽省皖南及皖江地区的医疗、教学、科研、急救和预防指导中心,开始执皖江医疗事业之牛耳。
1998年3月,芜湖市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正式启动,医院做了充足的准备工作,配备挂号、收费专门窗口,刻制专用章。在医保运作过程中,基本做到了“因病施治,合理检查,合理用药”,保证了医改的顺利进行。
全面推行技术经济责任制也取得了很大成绩,为医院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医院党委再接再厉,在20世纪90年代,为达到“优质、高效、低耗”的管理目标,实施了“综合目标管理责任制”,部分后勤科室还实行了企业化管理。
2000年,是卫生改革全面深化的一年,其核心是打破垄断,引入竞争机制。弋矶山医院变压力为动力,主动适应改革形势。为实现价格合理、服务优良,医院及时出台并落实了一系列改革措施。通过改革,医院医疗业务工作量有所增加,医疗质量稳步提高,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稳中有升,医院管理、发展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
自创建以来,该院为安徽省乃至我国医学事业的迅速发展作出了贡献。经一代代人的努力,医院更是实现了在医疗技术、学科发展、科学研究以及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一次次重要跨越。
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
对于一家医院来说,医疗技术是其最核心的竞争力。多年来,医院不断更新医疗设备、强化安全意识、健全门诊机构、引进最新疗法、提升技术能力。
医疗设备是开展医疗、预防、教学科研的必备条件和物质基础,对提高医疗水平、推动医学的进步具有关键作用。1985年,医院就拥有了一批先进的医疗设备,之后又不断更新。1986年,医院拥有了多功能B超、人工透析机、全功能麻醉机等设备。1998年,拥有万元以上器械34台。1999年,设备资金投入达到953万元。
医疗设备的不断改进,有力推动了门诊诊疗次数的增加和治愈率的不断提高。每一项新技术的应用,如采用新的实验诊断试剂、高灵敏的检测方法等,其结果都使临床的诊疗效果大大提高。
另一方面,门诊机构、部门的齐全和完善,是衡量医院医疗水平的关键指标之一。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新的病症日益凸显,医院美容中心、斜弱视防治中心、爱婴医院等门诊机构应运而生。1987年,门诊部增开了哮喘、肝炎、营养和疼痛门诊,至此,专科门诊基本健全。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医院加大投入,在新手术、新技术等方面都有重大突破。医护人员齐心协力攻破了许多医学难题,获得了社会的高度认可。手术作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在医学界得到了飞速发展。1976年,胸外科成功地开展了低温麻醉下心内直视手术。20世纪80、90年代,新手术达到了一个质的飞跃。这一时期,普外科开展了门静脉高压症分流术等多项疑难手术。医疗水平的提高,大大提升了医院的救治效率。1980年,医院的治愈率上升3.5%,病位使用率提高至87.6%。
医院医疗技术的进步离不开医务人员的不懈努力,更离不开医院科研创新的推动。医院坚持“质量建院、科技兴院”的宗旨,积极开展各级科研项目的申报与结项活动,科研实力突飞猛进。在科研立项方面,硕果累累。
21世纪初,该院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数量屈指可数,2005年、2007年、2009年每年均为1项。2010年以后,这种局面得到扭转,2011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5项。2012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7项。2017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9项。
(下转A06版)
新闻推荐
日前,省委组织部公布了第四批省“特支计划”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入选名单,和县安徽铖友汽车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倪大权成...
安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