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源是城市的灵魂城市源脉优居主城——安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曹德菊
[摘要]安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曹德菊
安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曹德菊
一个阳光明媚的清晨,位于长江西路的安徽农业大学校园内,绿荫葱葱,校园里到处都充满着青春的气息。7月3日,记者走进安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楼曹德菊教授的办公室,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办公桌前一摞又一摞的书籍和资料。自从2002年开始从事环境研究至今,曹德菊已经在环保这个岗位上工作了整整16年。谈起多年的科研工作,曹德菊介绍说,水资源是一个城市的灵魂和根本,必须建立生态保护区,严把生态红线,才能保证人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水资源是城市的根本尽早建立水资源保护体系
庐阳区作为合肥的主城区,是千年庐州城市源脉。从合肥城市功能布局展开,大合肥格局已定。作为合肥的缘起,庐阳区价值被重新认识,尤其以四里河、董铺水库、大房郢水库为重,区位规划利好不断加持。曹德菊认为,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不再单纯地追求吃饱和穿暖,而是要突出对品质生活的提升。“水是一种极为重要的自然资源,有了水源,万物才得以生长。”“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污染是每个城市都必须正视的问题。”曹德菊表示,合肥现有的水库需要悬挂大型的宣传牌或者建立警戒线,让很多游客或者市民意识到水源保护的重要性。
通过多年对于环境研究工作的开展,曹德菊认为,结合城市资源优势,四里河板块北延等趋势,水源保护地建设以及水源保护对于城市的发展都是意义重大的举措。目前,四里河区域正在打造沿湖景观,包括滨水公园的建设、景观长廊的打造以及慢城生活等自然资源和居住价值都是独树一帜的。谈到与生态科学的结缘,曹德菊感慨地说,自上世纪80年代,留校任职以后,她逐渐发现环保这个课堂的深远意义。 1989年,安徽农业大学在全国率先开设了“农业环境保护”专业,她对于环保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与热爱。
有效利用“中水”价值发展循环经济势在必行
2002年,曹德菊怀揣一腔热忱开始研究环保这个课题,面对最初的迷茫和困惑,曹德菊结合学校的发展和支持,不断调整自己的研究步骤,并且将课题和自己的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以前对于节约用水没有深刻的感触,但是自从了解环保,我就开始和家人、朋友普及节约用水,保护环境。”时间久了,会有一些质疑声,有人会觉得曹德菊大题小做。面对这些不理解的声音,曹德菊认为环保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将会被大众逐渐接受。针对目前存在的“景观水”再利用的问题,曹德菊表示,污水管道排放的生活废水都会进入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随后可以用于城市的景观水或者城市绿化。从经济角度看,这些“中水”成本低,从环保角度看,“中水”有助于改善生态环境,实现水生态的良性循环。
如何综合利用水资源,实现污水资源化?曹德菊介绍说,首先要确保已建成的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行,重视污水处理的深度,并且大力倡导废水的再生利用。此外,减少工业污水的排放总量,重视源头控制和资源回收。“保护水资源的首要目标就是节约用水。”曹德菊解释说,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发展节水型产业,建设节水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是势在必行。
严把生态红线培育人才做好环保“接力棒”
“PM2.5定期需要检测,我认为水资源也要定期监测。”曹德菊提出什么是生态?生态就是生物与环境,如何做到人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就需要严把“生态红线”。作为合肥二级水源保护区,大房郢水库是庐阳区标志性民生工程。 2001年12月29日,被誉为董铺水库“姊妹库”的大房郢水库正式举办开工仪式,这是安徽省开工建设的第十二座大型水库。 2009年建成后,这是国内迄今为止一座距离省会城市最近的新建大水库。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曹德菊表示,老百姓要从意识上培养节约水、珍惜水、保护水的生活习惯。
“我在课堂上也会向我的学生们传达环保的理念。”为了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曹德菊时常会带着学生们一起走进基层,在实践中发现新问题,让学生们更加深刻地了解水资源的稀缺性、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曹德菊认为,通过对人才的培养,他们将继续接力,为环保事业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周梅文/摄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汪国梁)7月3日,记者从省司法厅获悉,安徽省健全律师参与化解和代理涉法涉诉信访案件机制,通过接谈信访人、评析信访...
安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安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