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业自媒体能为自己代言吗? 银保监会:部分自媒体成误导、不实信息传播高发领域
在这个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每一个个体都可以有自己的平台,但这些平台的言论真的可以相信吗?“年化收益率20%”“国家出台新政策,下个月这个产品就买不到了”“银行存管上线,安全又添新保障”……这些金融自媒体发布的信息,你是不是觉得很熟悉?但是内容的真假又有多少人知道?近日,记者对此展开了调查。
保险自媒体的虚假营销
当前,包括互联网站、应用程序、微博、微信等在内的自媒体平台已成为保险公司、保险中介机构以及保险从业人员展示公司形象、推介保险产品、介绍保险服务、普及保险知识、宣传保险理念的重要渠道。
去年一条为“返还型健康保险被叫停”的视频消息在朋友圈疯狂转载,其后各大网站自媒体平台也相继传播该新闻,视频称“《健康保险管理办法》于2017年1月1日起实施,返还型健康险即将停售,此后所有健康险均为消费型,有病赔钱,没病返本的时代已经终结……”
这则新闻实则为保监会2006年8月官网发布的《健康保险管理办法》中的内容。经过专业人士鉴定,的确是条央视新闻,声音、画面均真实,但后期视频被重新剪辑,底部滚动条被恶意处理,细心观察每一帧画面能清晰显示出新闻来源于2006年,原新闻栏目上的视频LOGO也被删除。可以断定,疯传2016年发布、2017年1月正式实行的停售新闻是将新闻素材加工重新包装后的信息,简单来说就是刻意制造的假新闻。视频中的报道内容也出现在2006年8月的新华社报道中。如耐心搜索视频文件可知此谣言已持续传播近10年。
不同版本的谣言总结居然如出一辙——购买返还型健康险现在已经是最后的机会了,以此来达到“饥饿营销”的目的。
银保监会表示,由于自媒体渠道参与门槛低、发布主体多、信息审核弱、转发传播快,已成为保险销售误导、不实信息传播的高发领域,严重损害保险消费者合法权益,埋下大量保险消费纠纷和群体性事件风险隐患。日前,针对此类现象,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了关于加强自媒体保险营销宣传行为管理的通知,《通知》要求各保险公司、保险中介机构对本公司官方自媒体和所属保险从业人员个人自媒体展开自查。
互金企业自媒体的“权威背书”
不仅仅是保险行业,近两年风头正盛的互联网金融行业,也是自媒体平台的重要主体,近期几家民间借贷平台“触雷”,引发行业内的恐慌。记者发现,这些互联网金融平台都有自己的自媒体平台,纵观这些自媒体平台中的“套路”我们不难发现,互金行业往往利用自媒体平台给自己“正名”,用政府公信力“背书”、虚构“软实力”增加信用,部分企业还打着“银行资金存管”等旗号,为自己增信,营造正规形象。
以近期“跑路”的“唐小僧”为例,“唐小僧”是资邦金服网络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下设平台,近期因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被上海浦东警方立案调查,记者发现在其同名微信公众号内“集团快讯”栏目中总计发布20余条资讯,全部都是诸如“唐小僧获胡润新金融最佳科技创新企业奖”之类的荣誉发布,更有出席一些“重要会议”场合的企业领导人现场照片,其中的真实性与权威性如何,也只有企业自己知道。
除了互金企业的自媒体,还有一种是互金行业数据分析自媒体,通过对行业的大数据分析,对消费者进行引导,进行行业月度、年度排名统计,发布业绩报告,但这些数据来自何处,数据样本是否完全,我们无从考察。曾经在安徽某互金行业自媒体平台发布了一组月度借贷金额排名数据,其中排名靠前的都是民营企业,根据安徽某国资系互金企业员工透露,该自媒体采集的样本中根本没有他们的企业数据。
自媒体时代,各种信息让人眼花缭乱,但我们要明辨真假,不要被虚假的宣传迷住了眼睛,像那些“自卖自夸”的平台我们更应该谨慎选择。
要加强监管也要自律
所谓“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在现在信息时代,媒体传播速度之快,范围之广,我们无法想象。如今自媒体行业的影响无处不见,不管是“家庭群”里还是朋友圈,我们每天被不同的资讯包围着。但自媒体平台审核制度的不健全,导致现在自媒体平台的良莠不齐。
对此,业内人士表示,金融行业自媒体具有其特殊性,不仅需要引导大众正确认识企业自身,而且在进行营销宣传时应当遵循《广告法》《网络安全法》等监管法律,对自身产品不夸大、不做假。从事金融自媒体行业人员更应当自律,正确使用自媒体平台。“目前金融监管机构已经在逐步增加对行业自媒体的管理,相信不久就会给消费者打造一个‘绿色\’安全的行业媒体平台”。
新闻推荐
6月25日,安徽大学艺术学院党委书记徐素萍携院系师生顶着烈日走进马郢,她们在悉心参观马郢后,给马郢的发展和未来规划提出了...
安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安徽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