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 安徽新闻> 正文

“点草成金”,要迈几道坎?记者调查发现,秸秆产业化利用还需综合发力

安徽日报农村版 2018-06-22 12:04 大字

[摘要]记者调查发现,秸秆产业化利用还需综合发力

本报星级记者程茂枝

“为什么我用废弃食用菌基料做的育秧基质,秧苗根系不展、提不起来?”6月15日上午,2018安徽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博览会展区内,来自马鞍山的农业合作社负责人王坤向绿都公司董事长任兰天请教。作为从国外带回水稻秸秆育秧基质板专利技术的海归,任兰天现场解答:“别小看这小小的育秧基板,里面的生物发酵技术可不简单,这也是我们这次作为唯一育秧基质板参展商的底气所在。 ”

任兰天告诉记者,秸秆利用技术的推广涉及很多环节,以育秧基板为例,前期秸秆的快速生物发酵技术是难点,“正常情况下秸秆一年都烂不掉,我们只需要15天即可,还能有效降低作物倒伏、病虫害、草害等现象。 ”此外,这种育秧基板的经济性、操作难易度、价格成本以及是否环保等都会影响其运用推广。正如任兰天所言,记者在探馆时发现,除了技术,国家政策、补贴力度、农技农艺结合度等都会影响秸秆利用的成效,甚至决定产业的成败。

“秸秆腐熟还田本来是一项很好的技术,但是有些地方操作方法不当,加上市场上的腐熟剂也是鱼龙混杂,导致农民普遍不愿使用。 ”安徽瑞驰兰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晓龙对记者说,他们公司在推广秸秆快速腐熟剂的时候,并不是一卖了之,而是配合宣讲授课,并选择与芜湖弋江区的种田大户进行合作示范,让周边农户切实看到效果。“此外,我们的腐熟剂价格相对较高,也需要政府补贴支持。 ”

刘晓龙的公司目前主推以秸秆为主要原料的复混肥。 “农户愿意腐熟还田的我们提供腐熟剂和技术指导,愿意打捆离田的我们买秸秆,然后再以优惠价格返销复混肥给他们。 ”刘晓龙认为,像他们这样的秸秆肥料化企业,不可一味追求规模,“我们的模式就是小而周,一般投资600万左右,能够收集周边30万亩作物秸秆,再向附近农户供肥,形成一个产业闭环。 ”他所在的公司计划,将在全国建设1000个年产3万吨的秸秆复混肥厂,就近把秸秆变废为宝。

秸秆利用离不开机械助力,而这些大型的机械往往价格不菲。记者在展会上了解到,安徽鼎梁生产的一款生物质制粒机售价70万,“贵的还有几百万的”。河南豪丰农业装备有限公司安徽区域经理李耀伟介绍,此次展会他们带来了一款曲面铲深翻机,售价1.45万,但要100马力以上的四驱拖拉机才能带动,对农机手的技术也有要求,此外,作业成本也会增加。“深耕深翻是政府提倡的,机械配套、技术培训、作业补贴等都要跟上,才能推广开来。 ”

此次展会上,秸秆板材、秸秆颗粒等加工利用企业及其上下游企业众多,已然形成较完备的产业链条。多位企业负责人向记者反映,秸秆收储面临面广点多、机械和人手短缺以及收储点用地难等诸多难题,特别是企业的经营行为和地方政府的秸秆利用工作思路有时难以协调,导致看似能赚钱的生意最后成了亏本买卖。他们呼吁,政府要制定科学的利用规划,同时兑现相关补贴承诺,引导秸秆利用各要素配合发力,让秸秆利用产业有序发展。

新闻推荐

大观深化产学研合作

大观区深化产学研合作引来创新“源头活水”。一是招才引智。先后与北京工业大学等10所高校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成功引...

安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安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