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 安徽新闻> 正文

“三伏贴”火起来,专家提醒——“冬病夏治”要认准专业中医院

安徽日报农村版 2018-06-22 12:06 大字

本报星级记者 程茂枝通讯员 张依帆

进入夏季,“三伏贴”又开始火起来,记者从安徽省中医院了解到,自5月份该院“冬病夏治”活动启动以来,已有超过5000人次预约。专家提醒,“冬病夏治”有明确的适应人群,选择穴位贴敷等疗法要认准专业中医院。

“三伏贴”应用最广

安徽省中医院专家介绍,所谓“冬病夏治”就是冬天容易发生的慢性疾病,在夏天(暑天)通过一些特殊治疗,从而达到减轻或消除症状的目的。包括 “穴位贴敷”、“艾灸”、“督灸”、“拔罐”、“药物内服”等多种方法,其中“穴位贴敷”(三伏贴)是目前最常用的方法。

穴位贴敷疗法,是以中医经络学说为理论依据,把药物(主要是夏治咳喘宁、消瘀接骨散等制剂)研成细末,用姜汁调和后制成软膏、丸剂或饼剂,再直接贴敷穴位上,用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无创性穴位疗法。因其操作简便,费用低廉,内病外治、安全无毒副作用,深受患者喜爱,特别是既不打针又不用吃药,最易为儿童接受。

“冬病夏治”要对症

据介绍,三伏贴的“小药丸”看似小实则大有学问大有作为,主要是通过温通经络、散寒祛湿、温肺化痰、温胃止痛、理气活血、补肾壮阳、增强体质、扶正祛邪达到预防疾病的发生和再发作等作用。近年来,安徽省中医院经过五万多例患者的治疗实践,效率较高。

无论是防病还是治病,中医都讲究对症施治。专家介绍,“冬病夏治”适用于病性属寒、属阴的患者或体质偏寒、阳虚、气虚的人,比如说慢性咳嗽、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病、反复感冒等呼吸系统疾病;颈椎病、腰腿痛、各类关节疼痛等慢性疼痛性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如慢性胃炎、慢性肠炎、消化不良等辩证属脾胃虚寒证、脾胃虚弱证者;儿科疾病如哮喘、咳嗽、支气管炎、体虚易感冒等。

穴位敷贴贵在坚持

据了解,很多患者冬季易发疾病,夏季的症状并不明显,或者根本没有症状,因此治疗后的效果也要等到冬季才能显现。需特别强调的是,“三伏贴”并非一贴就灵的灵丹妙药,只有坚持按疗程治疗,才能有好疗效。穴位敷贴每人通常每年需贴敷5次、且需连续贴3-4个三伏天以上才能明显改善病情。

安徽省中医院表示,今年该院集中敷贴时间为6月21日夏至、7月17日初伏、7月27日中伏、8月6日中伏加强、8月16日末伏。每次贴敷原则上成人6-8个小时、儿童2-4个小时,但必须因人而异。如果错过集中治疗日,后面1-3天来接受治疗也可以。

要认准专业中医院

穴位贴敷作为一种中医治疗方式,需经医生辨识体质、辩证选穴、药物制作、穴位贴敷等复杂的过程。专家提醒,做“三伏贴”一定要擦亮眼睛,认准专业的中医院。千万不要随便购买穴位敷贴自己在家贴敷,以免因敷贴药效差或无法找准穴位等造成不良后果,反而耽误病情,得不偿失。

做“三伏贴”需要注意什么?专家介绍,贴敷药物期间,应减少运动、避免出汗,尽量减免电扇、空调直吹,以利于药物吸收,应尽量避免食用寒凉、过咸等可能减弱药效的食物,尽量避免烟酒、海鲜、辛辣、牛羊肉等食物,以免出现发泡现象。如果出现水泡,不要惊慌,水泡不大,可不予治疗,如果太大,可到医院皮肤科处理。

新闻推荐

第八届安徽省优秀小戏小品展演举办

近日,由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省戏剧家协会组织的第八届安徽省优秀小戏小品展演暨第八届全国优秀小戏小品推优活动在马鞍山...

安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安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