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话题共享经济应实施“靶向”监管
胡 旭
国家发改委、中央网信办、工信部近日联合发布通知,就引导和规范共享经济健康良性发展提出明确要求,坚持问题导向,释放出进一步强化事中事后监管的监管信号,指明了提升监管能力的路径。通过实时监管、动态监管和全程监管,重在强化行为监管,构建一套更适应共享经济特性的监管体系,才能真正营造“宽进严管”的市场环境,力促共享经济良性发展。
共享经济通过驱动资产权属、组织形态、就业模式和消费方式的革新,有效提高了社会资源的集约高效利用,为消费者创造了更大便利。因为具有让供需双方共同获益的特点,共享经济的模式创新具有强大活力和渗透能力,创新边界迅速扩大至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各个角落。网约车、共享单车、共享汽车等在城市已经司空见惯,而在一些专业性较强领域,共享经济更是展现出独特魅力,共享科研仪器、共享制造车间、共享知识技能悄然兴起。特别是共享医疗资源,更是受到政策大力支持,安徽就率先成立全国首家人工智能医院,构建覆盖全省的智能诊疗资源共享平台,有力推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服务更多基层群众。
创新,意味对现有格局和规则体系的改变与超越,自然会对监管规则与边界形成挑战。这种“破坏性”的创造往往是风险隐患不断萌生、累积、释放的过程,需要监管体系与创新进程“赛跑”,不断延伸监管触角,探索新的监管规则与流程,并与模式创新进程不断进行匹配,逐步织牢事中事后监管网络。以共享顺风车业务为例,一开始源于同一社区内同方向流动人群的合乘需求,既降低出行成本,又减轻交通压力。后来,借助网约车平台扩展至同一方向的陌生人群,最终发展成为面向城市所有人群包括外来人群、由并不具备营运资格的司机提供营运服务。把本应基于熟人社会的业务模式推向陌生人社会,自然存在潜在风险。
事不避难,知难而进。共享经济在各领域的模式创新千差万别,但万变不离其宗,离不开三大场景:线上、线下和平台,这也是监管创新的靶向所在。
线上监管,重在动态化,聚焦重点在于保护海量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安全。 2018世界制造业大会上,一位德国工业界与会嘉宾指出,近50%企业的数据都曾受到黑客攻击。目前我国共享经济运营企业特别是知名平台企业,海量数据高度集中,仅有企业内控机制是靠不住的。监管部门必须以随机性、动态化监管举措传导压力,督促企业守好数据安全关口。个人信息保护也是共享经济模式创新的突出软肋,甚至产生“用隐私换便利”的说法。短期内,监管应紧盯各大平台个人信用保护流程,督促平台企业运用匿名化、去标识化等技术手段提高个人信息保护水平,持续堵漏洞,消除风险点。随着网络身份证推广逐步将之导入各大商业平台数据库,逐步置换出被商业机构掌握的个人关键信息数据,并彻底擦除痕迹,从根本上筑牢个人信息防火墙。
线下监管,重在穿透化。共享经济线下应用场景广泛分布于各个领域,日常监管归口于不同部门。对共享经济的监管,必须能够随时穿透到线下任何一个应用场景,确保经营行为合法合规、守住安全底线。这让各领域监管效能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必须在发挥各自看家本领的同时,形成线上线下联动的监管合力。正因如此,此次国家相关部委下发的通知明确提出,在推进实施分类治理基础上,构建信息互换、执法互助的综合监管机制,打造线上线下结合、部门区域协同的现代化治理体系。
平台监管,重在实时化。共享经济平台是线上线下联动的交汇点,是监管的重中之重。监管者代表着公众利益,是社会秩序的守望者。各大企业平台必须站在维护公共利益的角度,依法向监管者适度开放企业自建的数据平台、运营调度平台和在线监控等平台。监管部门应积极创新技术手段,构筑信息化监管平台,依法依规接入企业平台,实现全流程、在线化监管,让共享经济模式下的每一位经营者都能感受到监管目光,因内心敬畏而守住底线。
新闻推荐
安徽启动货车司机等8大群体入会行动 力争到2019年底该省农民工入会率达到60%
本报讯(记者陈华通讯员谢晓侠)6月2日,安徽正式启动全省货车司机等8大群体入会行动,明确将以开展“货车司机入会集中行动”为...
安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安徽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