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 安徽新闻> 正文

媒体人看安徽制造

安徽日报 2018-05-26 10:57 大字

人民日报记者徐靖:

关注大产业,也要聚焦小产品

“你有没有听过一个词叫‘单项冠军\’? ”说起对安徽制造业的印象,人民日报记者徐靖突然抛出这样一个问题。

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是指长期专注于制造业某些特定细分产品市场、生产技术或工艺国际领先、单项产品市场占有率位居全球前列的企业。目前安徽已有9家企业入选,它们都是专业细分市场叱咤风云的领军企业。

在人们印象中,说起制造业就是飞机、汽车、机械等高大上的产业。其实,经过多年培育和创新驱动,安徽有很多生产小零部件的企业在自己的领域做得非常出色,已经成为安徽制造业的鲜明特色和行业标杆。

“好比圆珠笔的圆珠,看起来很简单,却让中国制造业在这个小小的产品上卡壳了多年。 ”徐靖认为,如果能将不起眼的小产品、琐碎的微工艺,做到全国第一乃至世界第一,就是非常了不起的事。

安徽制造业走“专特优精”的发展道路,离不开创新开放的发展环境。在徐靖看来,相比于东北老工业基地,安徽虽然起步稍晚,但因为没有束缚,反而避免了走弯路,对外开放合作的机会更多,创新的动力更足,发展的前景更广。特别是绿色发展成为共识的当下,安徽坚持以绿色发展为引领,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大力发展节能环保绿色产业,正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安徽首次举办世界制造业大会,徐靖表示,他作为记者参与报道,既荣幸又开心。不仅因为能领略到先进制造产品、接触到前沿科技、与专家学者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更重要的是,他希望通过制造业大会这个契机,促进观念更新。

“制造业,不仅要关注大产业,也要聚焦小产品;不仅要注重产量,也要追求质量;不仅要快速发展,而且要绿色发展。 ”徐靖说,安徽制造业正走在一条正确的道路上,他对安徽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

新华社记者程士华:

人工智能浪潮已经来临

“人工智能技术一直在进步。 ”新华社记者程士华说,“它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广,我们的衣食住行用都和它有关。 ”在世界制造业大会的综合展区,他一边采访一边参观互动,不仅亲身体验了人工智能的魅力,还现场感受到通信技术与数字经济发展带来的变化和成果。

说起安徽人工智能,不能不提以科大讯飞为龙头的“中国声谷”,这个我国首个国家级智能语音产业集聚区,去年营业收入达510亿元,同比增收55%,已成为安徽新名片。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正是最新版的讯飞2.0翻译机,虽然只有3个按键,却可以实现中文与33种语言即时互译,还能听得懂4种方言,1300万像素的摄像头可以随拍随译。 “我知道讯飞的智能语音技术厉害,但没想到它能根据用户需求,不断优化和完善。以后出国旅游再也不用担心语言问题了。 ”他笑着说。

在程士华看来,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要取得突破,一方面需要新的发展理念,让产品和服务更契合用户需求,群体智能将成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新特征;另一方面,要共享开放、深度融合,在碰撞中实现创新,在创新中加快发展,把更多目光投向中小企业的人工智能成果。

“此次召开的世界制造业大会,正是安徽站上潮头的好机会! ”他认为,人工智能浪潮已经来临,安徽应抓住机遇、发挥优势,通过“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让人工智能产生实实在在的影响力,创造实实在在的价值。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宋菀:

“安徽制造”变化大

“这次采访让人耳目一新。”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宋菀说,过去曾来过安徽一次,但这次觉得安徽变化很大。

在世界制造业大会展馆里,太多的“安徽制造”给宋菀留下了深刻印象。 “气势恢弘的‘人造太阳\’是全体中国人的骄傲;智慧医疗中,展出的电子病历记录设备,特别有助于医患关系的沟通;科大讯飞公司研制的机器人,聪明得让人惊叹,该公司研发生产的翻译机可以准确同步翻译多国语言……”宋菀一一列举她在采访中看到的亮点,滔滔不绝。

很多设备她还亲自体验一下。“翻译机,我试了一下英文和日文翻译,都很流畅。这种机器对于中外交流真是太方便了! ”宋菀高兴地说。

她还表示,通过这次采访世界制造业大会,自己对“安徽制造”又有了全新的认识,其科技含量高,坚持创新引领和绿色发展,让人看到了先进制造业发展的方向,对世界新工业革命广阔前景也有了一定了解,希望“安徽制造”能够坚持创新、筑牢品牌。

光明日报记者刘坤:

“安徽制造”走向高质量发展之路

“在安徽,创新已经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参观完首届世界制造业大会展馆后,光明日报经济部记者刘坤感触很深,“想不到安徽有这么多全国领先的创新成果。 ”

在采访过程中,刘坤不仅在展馆见到了“量子通信领跑全球”“人造太阳刷新纪录”“世界最薄触碰玻璃”等全球制造业领域最新代表成果,还在大会分主题的系列制造业论坛上听到政府、企业和专家们对于“智能制造”等话题的深刻讨论。他表示,此次大会是世界制造业创新发展的高端交流平台,是安徽乃至中国形象展示的平台,是全球开放合作的平台。

刘坤认为,“安徽制造”的根本是抓住了“创新”,创新驱动始终是安徽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战略支撑,如今已涌现出“人造太阳”装置、超薄高铝盖板玻璃等一大批高端原创性重大创新成果,不仅为安徽争了光,也让国人为之骄傲。他眼中的安徽,是一个原始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的省份,合肥重大科学装置建成数量居全国前列,安徽区域创新能力也稳居全国第一方阵,安徽制造正在走上一条高质量发展之路。

经济日报记者白海星:

这是一块创新的热土

“在世界制造业大会‘高精尖\’的展馆里,居然有不少小朋友观展。 ”经济日报记者白海星直呼没想到。

创新能力的强弱,不仅取决于资金、人才等资源投入,还取决于创新环境。 “有利的社会文化环境,是创新的沃土。我在这次制造业大会的展馆中采访时,看到很多小朋友和家长一起观看最新的科技成果,和机器人进行语音交流,体验先进的VR技术。孩子们兴奋的表情,让我感受到安徽这片创新热土里充满了希望。 ”白海星认为,创新能力强弱与社会价值理念、思维习惯、行为方式等社会文化环境密不可分。

当然,良好的政策环境也是创新的重要保障。白海星表示,在此次大会的论坛上,既看到了企业家们的风采,也聆听到了政府主管部门的支持声音,政府部门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有助于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提高创新效率,才有了这么多“高大上”的安徽制造。

顺畅的合作环境,也是创新的必要条件。 “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创新,越来越需要人才、技术、资源的合作。安徽有中国科技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等一大批优秀的学校,培育出了很多优秀的人才。这片热土也吸引了不少人才在安徽的企业里发光发热。 ”白海星说,“这次大会,我还看到很多500强企业和安徽企业合作,一起研发出很多让人想象不到新产品。 ”

“我相信,好的环境必将培育出更多有创造力、高质量的产品。 ”白海星说。

中国日报记者朱立新:

吸引更多的一流企业落户安徽

“展馆内有很多世界一流企业,是安徽良好的创新环境和投资环境‘诱惑\’它们选择了安徽。 ”中国日报记者朱立新笑言,因为中国日报是国家英文日报,而他又常驻安徽,因此对跨国企业在安徽的动向一直都很关注,最近正在谋划一个跟安徽制造业发展有关的选题。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出台前,安徽在长三角地区还没有像今天这么强的“存在感”。但安徽在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中,越来越显示出很强的竞争力,尤其是制造型外企,很多就选择了安徽。

朱立新告诉记者,他注意到,这些外企在选择安徽的时候,不再满足于新建生产基地,而是把他们的研发基地也设在了安徽,比如马瑞利、惠而浦等。如果在安徽设生产基地是看中了这里生产成本低的优势,那么在一个新的地方设立研发中心,则一定是对那个地方的人才等创新要素有十足的信心,适合开发引领发展趋势的尖端技术。 “先进制造企业将研发中心设在安徽,也必将促进安徽在引领创新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朱立新说。

“通过这次世界性的先进制造业国际交流平台,我相信今后会有越来越多的世界一流制造企业落户安徽。我也相信,创新实力越来越强的安徽,将吸引更多的跨国企业在安徽设立研发中心。 ”朱立新表示。

新浪网记者沈秀田:

“安徽制造”吸引世界目光

“今天一大早,我们就带着设备来展馆直播了。上午在开幕式和主旨论坛上、下午在场馆直播。”新浪网记者沈秀田说,“我感觉制造业的发展速度,早已经超乎了我的想象。 ”

“一进入主展馆,便可以看到富有包容力的圆形结构与通透性极强的LED显示屏,营造出了空间的大气感与视野的开阔感。展台兼具现代化与科技化,也象征着世界制造业最新成果的展示与引领,体现中国制造业立足科技创新、拥抱世界发展潮流的开放胸怀。 ”沈秀田观察到,在现场,传统的以灯箱为主的静态画面展示手段已被淘汰,参展企业多采用LED显示屏、触摸屏、互动投影等现代高技术展示手段,营造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现代科技震撼力;增添了现场氛围的同时,也展现了制造业辉煌的科技成就。

沈秀田告诉记者,她的家中有一台智能扫地机器人,但这次在制造业大会上,看到了很多更先进的智能家居产品。 “现场有很多机器人就是一个智能小管家,你可以和它对话,通过语音让它关窗帘、打开热水器等。 ”

“借助以传感技术、互联网、移动智能终端为代表的一系列新的信息技术,推进了产品服务、生活管理迈上新台阶。 ”沈秀田一边准备采访一边告诉记者,荣事达电子电器集团、江淮汽车、科大讯飞等有实力的安徽企业抓住了这次重要契机,展示了中国先进制造水平,吸引了更多的世界目光。

大公报、香港文汇报记者赵臣:

安徽新兴产业惊艳亮相

“在这次世界制造业大会上,机器人、量子通信、新型显示等很多安徽新兴产业惊艳亮相,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大公报、香港文汇报记者赵臣告诉记者。

作为中部省份的安徽,在很多人的眼中,依然是传统的农业大省。赵臣回忆说,去年参加了安徽省政协组织的香港商界代表团访皖,当听到安徽除了人文荟萃、风景如画之外,近年来在科技创新、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等方面取得巨大进展时,不少代表团成员觉得“不可思议”。

在中部六省中,安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速最快。据数据统计,安徽2017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21.4%,比全部工业高5.3个百分点,产值占比由23.3%提高到24.7%。“作为常驻安徽的境外媒体的记者,我对安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崛起,确实感慨颇多。”赵臣表示,以合肥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为例,从京东方合肥6代线的签约到去年底10.5代线的投产,他都有幸亲眼见证。合肥新站高新区,目前已是中国规模最大的新型平板显示产业基地。安徽平板显示产业从无到有、从有到优,凸显的是安徽各级党委、政府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心和魄力。

赵臣表示,随着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的推进,安徽在众多前沿科技方面必将迎来更多突破,也必将为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再添动力。

日本新华侨报总编辑蒋丰:

“安徽制造”要敢闯新路

日本新华侨报总编辑蒋丰曾来过安徽多次。此次来皖参加盛会,他向记者表达自己激动的心情:“安徽合肥是洋务运动开拓者李鸿章的故乡。当年,李鸿章试图从制造业入手图强;今天,安徽人民通过强化制造业,助力实现‘中国梦\’。 ”

蒋丰提到,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今,“日本制造”一直以其优越的产品性能和可靠的产品质量,成为“良心产品”“诚信产品”的代名词。然而,近年来“日本制造”的诚信神话,却伴随着众多造假事件饱受质疑。其中的经验和教训,是非常值得“安徽制造”借鉴和反思的。

他认为,制造业是区域发展的根基,如今的制造业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概念,它被赋予了更多高新技术含量。安徽并不是一个传统的制造业大省,但是借助本区域高新技术蓬勃发展的新机遇,把制造业逐步打造成自己的强项,是非常值得关注的现象。

通过此次大会的交流、参观,蒋丰对安徽制造业有了更加直观、感性的认识,他由衷地感叹:安徽不仅有好山好水,现在制造业也异军突起,成为安徽对外交流的另一张名片。他表示,接下来,希望安徽的制造业能够抓住“创新”这个关键词,不因袭老路,要敢闯新路,做出自己的特色,保持可持续发展。

新闻推荐

张昌尔:创作“安徽版”《乔家大院》 体现徽商水平

5月25日,2018中国国际徽商大会在合肥举行  安徽新闻联播微信公众号图安徽省政府主办的2018中国国际徽商大会5月...

安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安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