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 安徽新闻> 正文

新安“剪报”

新安晚报 2018-05-25 10:32 大字

□黄丹丹(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

去年,有个叫“断舍离”的词儿被叫得很响。见大家伙儿都争先恐后地“断舍离”,我这个念旧且喜欢收藏旧物的家伙,也跟着行动了起来。旧衣、旧箱包、旧鞋子、旧玩具、旧书报丢了不少。丢了旧物的家,果然清爽了不少,更重要的是,一些封存的“宝贝”随之浮出。我看见了置于书橱顶上的那几本厚厚的剪报,封面是早已泛黄变脆的白纸,上头写着几个空心的美术字:新安剪报。

我搬下它们,坐在地板上,一本本地翻看着。1994~1995,1996~1998,1998~2000,2000~2004,这是几本剪报封面上标注的数字。1993年1月1日,《新安晚报》创刊。在创刊伊始,它便成为安徽报业的头牌,高峰时期日发行70万份的数字,成为一个陡峭的高度。

还记得第一本剪报,是我在1994年寒假开始动手制作的。那时,我们家住在校园,学校办公室里的《新安晚报》总是最抢手。据说,我是学校里订刊物最多的人,我从两三岁起,父母就用他们工资的四分之一给我订报刊,而“见多识广”的我,居然也对《新安晚报》格外青睐,找不到这份报纸就会气恼地不声不响。爸爸见状,又补订了几份,每个办公室放一份,夹在书报架上,随看随取,不许私藏。

我的那一份,是我用自己零花钱订的,所以,我的报纸属于“私人订制”,与办公室里的报纸相比,它们平平整整,干干净净。每天放学,我抓紧做完作业,就捧起搁在书桌上的报纸,连广告都不放过。

报纸太多了,把书桌堆得满满的。快过年了,我妈说,看过的报纸就是废纸了,要帮我清理掉。我舍不得,因为里面有很多我喜欢的文章,让我时不时地想着回头再翻翻呢。我妈说,那就做剪报吧。把你喜欢的内容剪下来,想看就翻翻。于是,我裁了好些张大白纸,装订成一个厚厚的白纸本,用彩铅在封面上写着“新安剪报”几个美术字,就开始从报纸上剪自己喜欢的文章了。剪下的文章,用胶水粘在白纸上,那一篇篇文章,就被我粘成了一本美文集。

或许就是从彼时,我开始想当作家的吧。当一名像马丽春、闫红、胡迟一样的作家。我那时很喜欢她们的文字,没想到,后来,能与她们走近。更没想到,有一天,也有一个女孩子在微信上向我展示她的剪报:《双城记》《美的片段》《有师无邪》《蔷薇旧》……这些,都是我发表在《新安晚报》上的文字。

时光如箭,箭不虚发。每一个人都被时光之箭钉在各自的年轮上,甚至每一种事物也都难逃脱时光之箭的洞穿。这么多年过去了,世界有了新的样貌,科技迅猛发展的结果是媒体有了新的姿态。过去传统的纸媒,很多都被新兴的媒体给取代了。这么多年,换过许多工作岗位,每到一处,我总习惯翻一翻单位的书报架,我庆幸地发现,《新安晚报》一直都在。

那一天,我坐在地板上,翻着老剪报,时间静悄悄地,一不留神,一个下午就那么过去了。老剪报泛黄的纸张排布的名字:石楠、许辉、苏北、童地轴、苗秀侠、木槿花开……当年,那个满心喜欢他们文字的小女孩,又如何会想到,后来,他们竟成为了与她很亲近的师友。

从创刊以来,《新安晚报》就坚持“为老百姓办,给老百姓看”。如今,二十多年过去了,虽然社会巨变,但,因为它的这一份坚持,它依然拥有大量的读者。很高兴,我不仅是它忠实的读者,也成为了它资深的作者,不仅拥有了几本具有“历史”意义的剪报,还拥有了读者为我“剪”下的一页。

岁月如剪,剪出时代的影子。《新安晚报》采撷着时代的讯息,剪裁出生活的华章,而我的新安“剪”报,留存了许多美好的记忆和生命的剪影。

新闻推荐

县经开区召开扩区PPP项目推进会

5月17日下午,县经开区召开扩区PPP项目推进会。县委常委、县经开区管委会主任赵俊杰,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安徽电力建设第二...

安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