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 安徽新闻> 正文

大通区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核心之举,着力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 大开放大招商,源头活水滚滚来 本报记者 朱庆磊

淮南日报 2018-05-22 11:18 大字

今年1至4月,大通区引进亿元以上项目资金12.2亿元,完成年度任务的38.12%。新洽谈项目63个,拟投资额297.5亿元;新签约项目3个,合同约定投资额3.7亿元。

今年一季度,大通区调度通报考核的主要经济指标中,有8项指标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其中6项指标增速居全市县区前4位。

招商引资引来源头活水,主要经济指标全市靠前,见证经济高质量发展。今年以来,大通区扎实推进招商引资突破年活动,召开全区招商引资工作会议,传递出一个明确信号——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核心之举,迅速掀起新一轮招商引资热潮,着力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

聚焦“招什么商”——着眼于产业转型升级、优化资源配置、提升质量效益

在市场经济深入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的新形势下,招商引资外部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带来招商引资理念的更新。

“招商不能西瓜芝麻一把抓,见什么商招什么商,有什么商招什么商。招商要符合实际,做到‘标靶招商\’‘精准招商\’。”大通区负责人告诉记者,该区树立专业化精准化招商理念,创新招商体制、机制和政策,聚焦专业招商、精准招商、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

想招商,更要会招商。该区聚焦转型发展,着眼于产业转型升级、优化资源配置、提升质量效益,在引进技术含量高、发展前景好、示范带动强的大项目好项目上下功夫。聚焦重点产业抓招商,围绕大通工业新区资源及产业链延伸进行招商,促进全区工业企业集群化发展。聚焦重点领域抓招商,瞄准高端装备制造、现代物流、医药、服装加工等优势产业进行招商;以“两山两水”、上窑小镇、民国建筑群及交通优势等有利资源为重点,拓展文化旅游业领域招商;立足乡村振兴战略,发挥农业产业特色和优势,大力引进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和流通企业,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

聚焦“怎么招商”——突出领导带头、园区平台、企业主体作用

5月8日,大通区招商引资工作会议召开。会议通报了今年1至4月份全区招商引资落实情况,再次拧紧招商引资“发条”。

招商引资工作会议召开4天后,区政府主要领导带头赴东莞市和深圳市考察招商,与东莞市力星激光科技有限公司达成初步意向。

聚焦“怎么招商”,该区把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强化“一把手”招商主体责任,做到重大招商活动亲自参加、重要客商亲自接洽、重大项目亲自推动、重点问题亲自协调解决;成立了8个招商工作组,抓住国家建设“一带一路”和实施长江经济带等战略的重大机遇,把招商目标锁定在长三角、珠三角等发达区域,主动承接产业转移。同时,对各招商引资工作组以及各招商引资责任人任务完成情况,实行一月一通报、一季一分析、半年一检查、年终总考核,按照招商引资考核办法,严格考核奖惩,以项目看实绩、以项目比高下、以项目论英雄。

园区是招商引资最有效的平台载体。该区突出园区招商,明确大通工业新区功能定位、产业定位,实现与市经开区融合发展,在招商引资上打优势仗、特色仗;推进大通工业新区征迁扩容,同步完善道路、水、电、燃气等配套设施,推进园区提档升级,增强园区承载力和吸引力。突出企业主体,把企业推向招商引资的第一线,大力推广昆山产业园等项目的成功经验,鼓励引导企业拿出优质资产、优势产品、潜力项目,通过参股控股、兼并收购、租赁联合等方式,与国内外大公司、大集团对接,实现借力发展、融合发展。

聚焦“招商实效”——加快项目落地、投产见效,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5月10日,省“861”重点项目,总投资1.3亿元的安徽电建一公司淮南致远钢结构分公司新厂房奠基仪式在大通工业园区举行,标志着该项目正式开工建设。

该区突出抓项目签约、项目开工、项目投产达效,对在建的重点项目,坚持领导包保制度,落实“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四个一”推进机制,确保项目尽快投产达产。据区招商局负责人介绍,今年二季度计划开工的项目有6个,总投资8.8亿元;另有8个项目力争开工建设,加速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环境是一个地区发展的金字招牌。该区树立综合平衡理念,学会算大账、综合账、长远账,对有些好项目,通过“放水养鱼”,为客商创造一个好的投资环境。狠抓政策落地见效、服务水平提升、市场环境优化,加大投资企业在供水、供电、供气和交通运输等需求保障力度,做到诚信招商、诚信留商。

坚持大开放,聚力大招商,源头活水滚滚来。据统计,今年一季度,大通区GDP完成14.3亿元,同比增长10.1%,总量和增幅分别位居全市第六和第四;94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7.45亿元,增长24.4%,总量和增幅分别位居全市第四和第二;58家战新产业工业企业完成产值19.7亿元,增长43%,总量和增幅分别居全市第一和第二;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完成3.07亿元,增长34%,总量和增幅分别位居全市第一和第五;完成财政收入1.89亿元,增长11.9%,总量和增幅均位居全市第五。招商引资新突破,项目建设新成效,为大通转型发展注入了新活力、提供了新动力。

新闻推荐

研发水处理技术掘金水生态修复

5月18日,技术工人正在加工河道水生态修复生物格栅。安徽黄河水处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水处理先进技术研发、设备...

安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