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全能工人到编写教材的讲师
[摘要]——走近“冠军”青年陈凯
今年30岁的陈凯,是江淮汽车轻型商用车公司前桥厂加工中心的操作工,也是金加工实训场的负责人。
中等身材,头发略显蓬乱,神态有点疲惫,晚上7时,当记者见到陈凯时,他一身红色的江汽工装,刚交谈时,显得有点腼腆,但眼神却很坚定,不畏缩,不躲闪。
这位30岁的青年,在25岁的时候就通过了技师评定,成了江淮汽车公司数控车工这一领域的佼佼者。
“‘技师\’只是几个方面通过了测评,但是并不代表综合素质就多么出色,只是通过了评比而已。”谈及此事,陈凯很平淡。说到自己,他不善言,但一提到他进江淮汽车的第一个数控师傅朱征兵,言语中充满了崇拜之情。
寻找师傅的“奥妙”
“我从安徽汽车工业技师学院毕业以后,进到江汽,一条生产线上的都是我的师傅,而第一个师傅就是朱大师(朱征兵),他特别善于学习,我当学生的时候就听说过他,朱大师是我进厂以后的榜样,甚至可以说是我的偶像。”说起自己进入江汽以后的成长之路,陈凯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侃侃而谈。
数控车工是现代化生产的产物,具有生产批量大、尺寸精度高、表面光洁度好等优点。按动按钮车床就可以自行操作,这是许多人对数控加工的基本印象,包括陈凯在内的许多实学者,一开始都认为“很简单”。
2011年刚下车间,陈凯跟着师傅干活,顺风顺水。第三天师傅休假,陈凯独立定岗,问题却接踵而来,“打了个措手不及”。首先,车床打不开,在师傅的指导下,陈凯好不容易把机床启动,然而开动之后仍然无法干活,一查是机床压力跟不上。陈凯只能又请教师傅,原来是缺少润滑油,“而师傅每天都加油”。好不容易一切就绪,更换刀具之后开始干活,岂料更大的麻烦出现:加工工件尺寸不对,一台前轮壳就这样眼睁睁地干报废。“当班长找我的时候,我的心里好害怕。”陈凯说,这件事给他留下很深的印象。
没有办法,只有再次打电话给师傅。原来这是经验的问题,刀具在加工时会不断磨损,加工的尺寸随着不断变大。而新更换的刀具没有磨损,因此需要将加工尺寸变小,然后采取“补刀”的方式调整到最佳状态,这样工件尺寸才会合格。
“我看师傅干,按个按钮就行了,因为机床的状态调整得很稳定,所以工艺、尺寸都是正常的。”陈凯后来寻思到师傅的“奥妙”,也彻底改变了对数控加工的看法。“把所有的事情都准备好了,就简单了。”有了这样深刻的教训,陈凯再也不敢轻视,而是扎扎实实学起来。
获评“全国最美青工”
通过师傅们悉心的教导,慢慢地陈凯逐渐成了一名熟练的数控操作工,从师傅教学到独自顶岗和独自处理问题等,陈凯开始变得游刃有余。但机遇总是爱捉弄人,2012年,胸有成竹的陈凯抱着必胜的想法报名参加公司的数控技能大赛,但没想到再次“败走麦城”。虽然深受打击,但陈凯并不服输,他回家之后开始找资料,学习椭圆、抛物线、正弦曲线等高难度的数控编程,了解到怎样补刀才能让车削出来的两个工件更好配合,慢慢地陈凯发现,自己做出来的工件能够完美配合了。还有平时只要一有空闲时间,陈凯就向身旁的老师请教学习,机床对刀要精准、心细、正确测量出工件的尺寸,加工时尺寸要控制在中间值。就是这样,从零开始,一点点的学习和积累让陈凯不断成长、成熟。在2014年的江淮汽车集团公司数控技能大赛中,经过轻型商用车制造公司的预选赛、股份公司的淘汰赛,再到集团公司的决赛,最终陈凯揽获了集团公司状元的称号。接下来,陈凯不断在各种比赛中获得良好成绩,2015年,还被共青团中央评为“全国最美青工”。
陈凯是江淮汽车公司岗位成才员工典范,“只要我们工人愿意学习,江汽都会给我们创造条件,给钱给人给设备。”正是因为江汽内部提倡员工再学习,且培训机制非常完善,陈凯才从一名普通的车工成长为专业的数控机床讲师。
2016年,他和他的同事刘强发现,在参加技能竞赛的时候,就算在内部讲得再好,但是出去比赛却没法获得好的成绩,而观察取得好成绩的参赛选手,他们都非常善于做好“公开课”的准备工作,于是陈凯鼓励刘强做了一个全长20多分钟的微信课件:用一根钢管,如何制作一根笛子,在江汽内部推出以后,获得了极好的反响,他们一鼓作气,推出了一系列的“小强说”数控课件,通过微信给同事们上课,使同事们可以随时随地利用空余时间进行学习,看到不懂的地方可以反复观看课件,有问题还可以通过微信后台与讲师们交流请教。说到“小强说”,陈凯毫不居功,认为这是刘强老师的功劳,他表示,作为金加工实训场的负责人,不仅要培养好的工人,更要培养实训讲师,不仅要自己技术好,还要会授课,会开发教材。
用工匠精神对待工作
“进入江汽至今7年了,我的成长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突破自我,第二个阶段是如何带领团队走得更远。”翻开陈凯的履历表,这位车工专业毕业,进入江汽从事数控机床操作的工人,如今是前桥厂金加工技能工作室的负责人,并带领团队在负责专业厂质量提升和省人省力自动化项目攻关工作,他在工作之余主动将自己掌握的知识编制成《二级数控车编程与实践》、《数控车高级课程》、《CAXA软件编程》、《数控车工实践加工》等系列教材,利用业余时间授课180余场次,累积达800多学时,在陈凯带动下,多名青年技能人员掌握了优秀的操作技能,在公司职业技能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成长为新一批的岗位操作能手。
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团队,团队的成长,也离不开领头人。在陈凯的身上,体现着江汽内部良好的人才培养机制,同时,陈凯的眼光也放得很远。
“我们现在是开数控机床,相比以前的车工来说,就跟普通汽车与无人驾驶汽车之间的差距那么大。”陈凯笑道,但是随着技术的进步,机器人越来越多应用到工厂的生产之中,有的时候对未来还是有点惶恐,只有学习能让自己安心,因为平常的工作任务繁重,他的学习时间都是在晚上,每天晚上都是12点以后才睡觉。
“我们要用工匠精神对待自己的工作,用心对待自己生产出来的产品,同时,面向未来储备知识,不管机器人应用得再多,也需要我们人来进行操控。”对于未来,陈凯已经在默默思考,他还很年轻,江汽的发展,有更多像陈凯这样的人才,可以期许。
合肥晚报 ZAKER合肥记者 熊兆巍
新闻推荐
——记淮南市潘集区祁集镇许岗村村委会主任许克素
安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