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用创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乡镇文化站既是当今科学文化发展前沿的窗口,以文献信息期刊资源服务为手段而达到教育目的的教育机构,还应是传统文化的集散地。乡镇文化站有着丰富的图书信息资源和人才资源,在当前信息化、网络化、国际化环境下,乡镇文化站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模式的途径,将使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抢救性的保护,促进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进入全面、科学、规范有序的发展阶段。
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调查,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抢救的基础性工作和重要的环节。乡镇文化站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优势在于能够充分利用馆藏的地方文献资源,以此可佐证此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真实,传承久远。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要充分运用这些具有地方特色的馆藏资源,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展调查、登记、摄影、录音、认定、建档等工作,确保取得第一手资料;要按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貌进行认真的记录,确保资料的真实性;要注重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物、资料的征集与管理;对普查中发现的珍贵实物及资料要立即登记,并做好征集与保管工作;对征集到的实物及资料,要指定专门机构,按照有关规定登记造册,加以妥善保管。
认真筹划和建设资源库。随着时代的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在乡镇文化站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各类资源也都越来越依靠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组织、制作和传播。在前期调查的基础上,我们认为乡镇文化站应该自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库,该资源库应有一定的特色,还应分为知识模块和普教模块。资源库的建成将对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共享,加快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普教手段现代化进程、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宣教质量,促进教育技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整合,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保护模式等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建立研究机构,在研究和传播中实现保护传承。乡镇文化站可以领头成立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会,另外,一批术业有专攻的长期从事地方文献工作的工作人员,对本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非常熟悉,其中有一些工作人员本身就是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某一领域的专家,或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表演艺术家。他们完全有能力从事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的研究等工作,可以参与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申报,可以参与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表演和传播等,以自己的专长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做出独特的贡献。
在举办民间活动和节庆活动中保护传承特色文化,吸引群众广泛参与保护。乡镇文化站应发挥公益性的服务角色,积极参与政府部门的三下乡活动,举办区域性、全国性、乃至国际性的民间活动和节庆活动,吸引广大群众也加入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行列中来。
建立以青年学生为主的志愿者队伍。保存文献不等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种以人为本的活的遗产,人力资源是乡镇文化站拥有的优势之一。青年学生是受教育者,他们文化素养高。乡镇文化站有责任和义务,提供各种教育及宣传手段,使他们成为传播非物质文化理念的先行者。大学生志愿者保护“非遗”已经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手段的创新点。乡镇文化站应发动青年学生自觉承担起这一使命,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一脉相承的交流和传播。
通过设馆展览进行传承保护。目前,各个乡镇文化站往往都有了自己的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艺术馆,但彼此独立,缺乏沟通。从保护非物质遗产出发,彼此间应加强联系,形成合力。此外,乡镇文化站在充分发挥站内资源的同时,还应联合其他图书馆、博物馆,形成以国有图书馆、博物馆为主体,私立图书馆、博物馆为补充,行业和专题图书馆、博物馆包括在内的多形式发展的博物馆体系,集中收集和整理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
坚持走产学研之路,坚持生产和扩大经营,保护传统手工技能。乡镇文化站在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科研中应以自己的传统和特色学科为主,力争把传统和特色学科做大做强,变成优势学科,形成品牌效应。乡镇文化站聚集了专业的优秀人才和优质资源,可形成优秀人才团队效应。如:安徽的文房四宝:宣笔、徽墨、宣纸、歙砚,当地政府部门应发挥主导作用,积极吸收乡镇文化站参与,它为提高产品的地位和竞争实力,乃至为企业跨越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最终会促使其生产保持一定的规模,产销量占全国的比例均应名列前茅。
合肥师范学院 张道升
新闻推荐
日前,由中央网信办、生态环境部主办的“美丽中国长江行——共舞长江经济带·生态篇”网络主题活动正式拉开帷幕。本次活动由重庆、江苏、上海、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贵州、云南等...
安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安徽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