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命线上与时间赛跑
■本报记者陈燕飞
“120”急救,被誉为一个城市的“生命线”,它背后承载着一个城市在面临车祸、灾难、病痛等生命威胁时“生还”的希望。获得安徽省工人先锋号称号的市紧急救援中心急救科,一年1.2万次出诊,救护患者1万人次。他们精通院前急救流程,熟练开展救命技术,灌溉出一朵朵生命之花。
市紧急救援中心承担了铜陵市市民急救任务,同时担负着自然灾害紧急救援和大型活动救助的社会职责,该中心急救科现有9名医生和6名担架员。
院前急救是危急重症患者救治的前沿阵地,是一个每天都会发生生与死角力的战场。急救出诊的标配是医生、担架员和驾驶员各一名,医生既要当护士,又要当医生,还要抬担架。他们没有固定的工作场所,工作场所可能在家里,也可能在野外。
“前几天我们接到电话,一位老人在螺蛳山广场锻炼突然晕厥,120救护车赶到后,医生和担架员用担架将老人从山上抬到了车上。”急救科科长查铭说,为了争分夺秒抢救患者的生命,在飞驰的救护车上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操作是常有的事,由于车厢空间狭窄车辆颠簸身体无法平衡,医生常常跌撞得青一块紫一块,到了医院连腰都直不起来。
争分夺秒,在普通人看来或许只是一句口号;生死时速,或许也只是一种境界。但这两个词在急救科工作人员看来,却是和时间赛跑、和生命赛跑的必备素养。有些病情的发展速度是以秒计算,抢救的最初几分钟往往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因此,医生必须要有过硬的本领和高超急救技术。黄鸿是急救科的一名年轻医生,去年冬天的一个深夜,他接到一名农药中毒的患者,“当时患者神志不清,呼吸急促,病情十分危重。”黄鸿果断采取了气管插管操作,就在人工气道建立的一刹那,病人气管内的分泌物喷溅得他一脸都是,但他顾不了许多,马上进行人工辅助通气,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改善患者呼吸、输液、解毒等对症处理,终于将患者从死神手中夺回。
对于急救科的医务人员来说,他们每天都是在与时间赛跑,却随时可能面临酗酒闹事、打架斗殴、车祸、自杀、劫持人质等突发事件,还要面对很多家属的不理解。
徐敏是急救科唯一的女医生,有一次去接一醉酒病人,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醉汉随手给了她一巴掌,眼镜落地摔碎,徐敏却无处诉苦,只是宽解自己说这是院前急救工作的一部分。
2014年,查铭接到将从埃博拉出血热疫区归国的出现高热症状的人员转院任务,没想到患者出于恐惧,拒绝前往外地医院进行医学观察,穿着防护服的查铭还被患者家属追着驱赶、拉拽和追打。冒着30多度的高温,穿着严密的防护服,经过7小时艰苦等待,患者终于同意转院。在结束工作任务的一刹那,严重脱水使查铭一下子瘫倒在地。
院前急救不同于医院的院内坐诊,一旦有呼救指令,必须立即出诊。一顿饭需要吃三四次才能吃完,两顿饭并做一顿吃是常有的事情。因此,大多数急救医生都患有慢性胃炎。有一次,干了10余年的急救老兵祝华正在值夜班,突然胃出血倒在了工作岗位上。
这就是急救科的医务人员,他们具备超常的应变能力与心理承受力,经受住了各种复杂环境下紧急救治,又把一肚子的委屈藏在心底。他们是平凡的一群人,但也是一批坚强的战士,在平凡的岗位上,挥洒着汗水。
新闻推荐
2018年4月27日,中青旅安徽国际旅游有限公司在合肥白金汉爵大酒店隆重举行中青旅安徽公司年会暨客户答谢会,大会以“共创未来,合作共赢”为主题,大家欢聚一堂,回首2017丰收的一年,畅想2018美好的明天。...
安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安徽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