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马克思的故乡
人们奔着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导师而来,人庄重、心虔诚……
从卢森堡进入德国不过半个小时的车程,我们来到马克思的故乡特里尔。
青山绿水环抱的特里尔城曾是罗马帝国的首都,德意志的母亲河摩泽尔河从城中静静穿过,至今犹存的老城门对面不过200米,就是布吕肯街10号马克思故居纪念馆。
这是一幢巴洛克式五开间三层建筑,浅灰色的墙,深灰色的窗沿,酱红色的大门,和周边民居“和谐共生”,看上去平平常常。不平常的是,200年前的5月5日,租住于此二楼上仅一个月的犹太裔律师亨利·马克思之家,诞生了卡尔·马克思。
和满街上的“老外”多是中国人一样,马克思故居的说明书虽有德、英、俄、法、西、中、日七种文字,但中文竟有简、繁两个版本,留言簿上间或看到许多龙飞凤舞的中国字,还有自助式中文解说器。不仅中国人是常客,故居陈列的《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的众多版本中,印刷最精美的也是中文版,充溢着浓浓的中国味。人们奔着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导师而来,人庄重、心虔诚。
80年前,马克思的故居被辟建为纪念馆,从此这里成为特里尔城众多场馆的NO.1。
如今馆的一层柜台前陈列着马克思的著作和画像,马克思生前用过的桌椅、书柜等用具,还展出有马克思的出生证书、马克思与燕妮的结婚盟约和结婚证书、马克思的死亡证明书,以及其家庭成员的照片等。
第二层是原汁原味的马克思之家。马克思父母卧室后的小套间,是马克思出生的地方。这一层展出许多文件、手稿,包括马克思的毕业论文、博士证书等,还介绍了马克思和恩格斯从建立友谊到并肩战斗的情况,以及马克思、恩格斯与同时代革命家们的交往,建立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一国际成立,各国工人政党和德国社会民主党的历史。凝望马克思、恩格斯的全身铜像,他们深邃的眼神仿佛也正凝视着我们。
第三层重点展示了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理论,玻璃橱里陈列着《共产党宣言》的各种版本。其中德文版《共产党宣言》出版时印了1000本,据说现在世界上仅存3本;陈望道根据日文版翻译的最早中文版《共产党宣言》,1920年8月第一版封面误印成《共党产宣言》,一个月后加印时改正。
马克思在特里尔度过愉快的童年,直到1835年高中毕业。17岁的马克思毕业论文题目是《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这次我看到德文手稿,尽管不认识,还是感到特别亲切。因为我就是在17岁那年读到德国女作家伽·谢列布里亚柯娃的传记小说《马克思的青年时代》,对书中引用的马克思中学毕业论文“应当以人类的福利和个人的理想为主要指针”,“促使职业变成人生所能够得到的无上幸福”,感到心潮澎湃,坚定了把教师作为崇高职业的信念。尽管从教10年后,我被组织上调整到文史研究岗位,但30多年来我还时不时“客串”。中央电视台、安徽电视台、安徽人文讲坛、合肥文化大讲堂和好几个省的专题讲座等,我都去授课,并荣膺“全国优秀社会科学普及名家”、新安百姓讲堂“金牌主讲人”。我深知自己才疏学浅,每次讲座都认真准备,唯恐辱没了“教师”这一崇高的称谓。
马克思是对的。信仰马克思、朝圣马克思是对的。华灯初上,特里尔大街小巷的方糙石路被年复一年天复一天的游客步履“研磨”,折射出温润油亮的光泽。满大街店铺悬挂着“中国红”招牌,金色的中文字是闪烁着的“欢迎光临”。置身其中,“直把他乡作故乡”了!
新闻推荐
晨报讯近日,第十届长江韬奋奖入围者汝鸣著作的《新闻求新聊吧》已由国家级出版社——经济日报出版社正式出版。该书从作者发表的3000篇新闻作品中,精选出59篇(其中有《人民日报》发表的17篇)和两个系...
安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安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