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 安徽新闻> 正文

走出校园:安徽省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研学旅行将纳入学生综合实践课重要内容,成为教育教学常态化手段和方式

江淮时报 2018-05-04 11:05 大字

[摘要]研学旅行将纳入学生综合实践课重要内容,成为教育教学常态化手段和方式

今后,安徽省将把研学旅行纳入教育课程计划,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加强对研学旅行的统筹安排和业务指导,确保每位中小学生都能参加有效的研学旅行。这是记者日前从省教育厅获悉的。

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是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是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省教育厅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出,通过组织广大中小学生走出校门,贴近社会、亲近自然、体验生活,不仅可以让他们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更能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家国情怀和主人翁意识,促进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实施意见》强调,要开发一批育人效果显著的研学旅行活动课程,建设一批具有良好示范带动作用的研学旅行基地,打造一批具有影响力的研学旅行精品线路,使研学旅行成为学校教育教学常态化的手段和方式。在各部门相互配合下,全省逐步形成以风景名胜、历史遗存、红色史迹、公园场馆、产业基地、高校和科研院所、校外活动场所为依托,以山水风光、人文历史、信息技术、现代产业、传统产业、民风民俗等为主要内容的类型多样、效果明显的研学旅行发展体系。

记者了解到,今后研学旅行将纳入学生综合实践课重要内容,通过积极引导学生走出校园,在与日常生活不同的环境中拓展视野、丰富知识、了解社会、亲近自然、参与体验。研学旅行尤其强调公益性原则,坚持育人为先,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不得将研学旅行变为企业和学校创收的渠道。

《实施意见》明确,要把研学旅行与学校课程和学生学习有机融合,与学校德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习相结合,使研学旅行功能最大化。要将小学生研学旅行情况记入学期评价和毕业评价,将中学生研学旅行情况,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社会实践”内容进行记录和评价。

研学旅行一般安排在小学四到六年级、初中一到二年级、高中一到二年级。原则上,每个学生在小学、初中、高中就学期间,各参加一次研学旅行;每次小学1至2天、初中3至4天、高中5至6天,小学以县区内研学旅行为主,初中以市内研学旅行为主,高中以省内研学旅行为主,研学旅行时间应尽量避开旅游高峰期。

记者还了解到,安徽省今后将逐步开发建设乡土乡情、县情市情、省情国情等不同层次,以及自然与文化、历史与地理、科技与人文、工业与农林、城市与乡村、传统与现代、参与与体验等多种类型的研学旅行活动课程体系。中小学生研学旅行要避免“只旅不学”或“只学不旅”现象。学校领导、教师等组织管理人员参与研学旅行发生的费用应由学校支出,不得在学生交纳费用中列支,不得加重学生负担。

通过三到五年的努力,每个市、县(市、区)打造出若干个特色明显、内容充实的研学旅行基地,形成1-2条相对成熟的研学旅行路线,全省公布一批省级研学旅行基地和若干条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研学旅行路线。安徽省还将建立研学旅行基地准入标准、退出机制和评价体系,对公布的基地实行定期评估,动态管理。

记者还了解到,安徽省将多种渠道筹措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经费,探索建立政府、学校、社会、家庭共同承担的多元化经费筹措机制。交通部门对研学旅行公路和水路出行严格执行儿童票价优惠政策;文化、文物、旅游等部门要对研学旅行实施景区、景点、场馆门票减免政策,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要对研学旅行实行全免票等。

本报记者周晓东

新闻推荐

今年“三支一扶”将招募1453人

本报讯记者近日从省人社厅获悉,安徽省启动2018年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招募工作,计划招募1453名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服务。“三支一扶”招募对象为本省范围内30周...

安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