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 安徽新闻> 正文

郁达夫历史小说《采石矶》的故事

皖江晚报 2018-05-03 10:49 大字

郁达夫在1922年11月,发表了历史小说《采石矶》,刊登在《创造季刋》第一卷第四期上。《采石矶》小说究竟隐含了他心中怎样的创作动机?

小说主人公是清乾隆年间著名诗人黄景仁(字仲则)。郁达夫在小说中细腻而生动地刻画出黄景仁怀才不遇、孤傲寡合的人物形象。以乾隆三十七年前后,在太平府安徽学政衙门发生的几件载入史册的事件为依据,以安徽学政朱筠(字竹君、号笥河)和他的学生黄景仁、洪亮吉,与当时史学界的考据大师戴震之间发生的故事为主线,艺术化地再现了黄景仁祭拜青山太白墓的悲切感人的情景,把读者带到240多年前的采石矶太白楼前赛诗会的盛况。黄景仁在安徽八府秀才的注目中,一气呵成写下了长诗名篇《笥河先生偕宴太白楼醉中作歌》。

郁达夫从小就有黄景仁情结。1911年,他在杭州府中学读书时,忍痛拿出省下来的零花钱买了黄景仁的诗集——《两当轩集》。这一年郁达夫才15岁,也是他认识黄景仁的开始。1921年10月初,经郭沫若的推荐,郁达夫到安庆公立法政专门学校教英文。这时,他又买了一部《两当轩全集》。他把《两当轩全集》从头到尾细读两遍之后,觉得要在乾嘉两朝的诗人之中,求一些语语沉痛、字字辛酸的真正具有诗人气质的诗,自然非黄景仁莫属了。郁达夫深情地说,黄景仁“感动得我最深的,于许多啼饥号寒的诗句之外,还是他的那种落落寡合的态度,和他那一生潦倒后的短命的死。”又说:“我读了这一封洪亮吉自陕西赶到山西为他(黄景仁)去搬丧回籍的时候写的信,并为他做的一篇黄仲则行状之后,心里头真感到了异样的辛酸。”正是黄景仁杰出的诗才和他的悲惨的生活,深深触动了郁达夫的心灵,让郁达夫产生了强烈的创作冲动,要为黄景仁讴歌。这就是郁达夫创作《采石矶》的精神内因。

郁达夫和黄景仁虽远隔一个半世纪,但两位文坛巨子之间似乎有着莫名的相似之处。一是俩人的身世极为相似。二是俩人的体质都清瘦单薄,都患有相似的肺疾,性格都较敏感孤独。三是俩人都胸怀济世之才,但一生不得志,长年漂泊,居无定所,客死他乡。黄景仁客死山西运城。郁达夫被日本宪兵密害于印尼。1952年,郁达夫被中央人民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四是俩人都以采石矶为舞台,演绎出中国文化史上风虎云龙的故事,前有24岁的黄景仁立就名篇诗作,后有26岁的郁达夫为黄景仁写就《采石矶》。

郁达夫创作《采石矶》还有一个极为重要的外因,就是和上世纪二十年代初新文化运动中,中国文坛发生的一桩公开的论争有关。论争的双方分别是新文化运动旗手之一的胡适和初出茅庐的郁达夫、郭沫若、成仿吾等人。1922年8月,郁达夫的《夕阳楼日记〉发表后,文中许多尖酸刻薄的文字,是暗里讽刺胡适和他的美国导师杜威的。胡适对此强烈不满,在很短的时间内,写了《编辑余谈——骂人》和《浅薄无聊的创作》等文,批驳郁达夫和郭沫若等人。郁达夫用《答胡适之先生》的公开信反驳。1922年9到11月间,郁达夫在安庆教书期间,创作小说《采石矶》,借历史人物之口来回答胡适的批评。在小说中,他有意塑造一个确有其人、却无其事的人物,即赫赫有名的考据大师戴震,来影射胡适当时的种种言行。《采石矶》发表后,胡适非但没有再挑起论战,反而在半年后主动给郁达夫和郭沫若写了道歉信。郁达夫也非常大气地迅速回信作自我批评。为此,胡适在1923年5月25日和27日的两篇日记里,为这场论争写了如下文字:“出门,访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结束了一场小小的笔墨官司。”“下午,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来。”之后,郁达夫对郭沫若说:“我的《采石矶》把他(胡适)比成了戴东原(戴震),他一定是在暗暗得意的。”

郁达夫因为敬仰一生多难的短命的清代伟大诗人黄景仁,也为了宣泄内心的不平和愤懑,艺术地再现了乾隆年间在采石矶发生的故事,用小说的方式来回答对手的责难。这也使《采石矶》成了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有关这桩历史旧案能传之后世的最珍贵的纪念品。□陶锡良

新闻推荐

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能

省农委胡刚小岗精神首先是敢为人先的大包干精神,其核心和灵魂就是改革创新。改革开放以来,安徽省始终秉持敢为人先的改革创新精神,引领农村改革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安徽的农村改革在全国具有一...

安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安徽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