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 安徽新闻> 正文

国色天香倾城客——来自我县产业扶贫系列报道之四

太湖周刊 2018-04-13 11:46 大字

◆本报记者刘辉文/图

清晨,东方的朝阳冉冉升起。温柔的阳光透过海拔210米的山顶,斜射到洁白的牡丹花上,更显明媚清亮;映照在那一张张质朴可爱的笑脸上,更显稚嫩清纯。

于是,千亩牡丹园在吮吸了一夜的甘露后,打破了春宵的沉寂和宁静,随着赏花人的陆续到来,开始沸腾起来,顿时充满了昂然的生机和无限的活力。

站在山顶,放眼眺望,远处岱山相连,高低起伏,眼下整个花园一片皎洁,层层叠叠,有的鲜花盛开,芬芳飘溢,金黄的花蕾格外耀眼,释放出花之精华;有的含苞待放,有的半开半掩,嫩绿的花叶依偎着花苞,青翠欲滴,彰显出花之妩媚。

“同学们坐好先看我画,集中注意力,看好花的外形,落笔要准,线条要美,花朵的轮廓一定要表现清晰、简洁。要集中思维,细心勾描,不着急,慢慢来,不要踩着花。”安徽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西省工艺美术学会会员、太湖二中教师张云华迎着日出带来了20多个小学生,前来实地写生,把花园当成成才的课堂,面对面、手把手地教会大伙,画好“国花”,培育英才。

看着坐在花丛中的孩子们,人人聚精会神地在画板上勾勒、素描,无不欣喜,乐此不惫。而老师的一举一动、言传身教更是孩子们求知渴望的不竭动力之所在。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一首唐代大诗人刘禹锡《赏牡丹》的杰作顿时再现眼前。

行走在牡丹园,置身在芬芳扑鼻的花海中,令人心旷神怡,精神抖擞。

据开山建园的创业者刘全明介绍,目前,整个牡丹基地种植1000余亩,四年前实施的第一期第一片区面积近200亩,预计今年每亩牡丹籽产量在80公斤左右;第一期第二片区大约800亩左右,今年正值生长期,估计会有少量挂果。

记者获悉,曾在上海打拼20多年的刘全明积极适应时代大潮,带资回乡创业,参与脱贫攻坚,注资500万元,于2014年元月份成立了安徽八里岗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精选了小池镇枫铺村建立枫香生态园,主营园艺开发,以发展花卉、苗木种植、销售和油用牡丹、美国红枫及其他中药材开发利用、林果业为主体的复合型生态农业观光园。

公司落地后,本着秉承“诚信为本,德赢天下”的经营理念,采取土地租赁、加盟种植、投资合作等多种招商合作模式,实行“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全面开展产业扶贫工作。至今,已流转土地1500亩,带动周边农户200多户,尤其是去年同贫困户进行有效对接,以贫困户入股的形式,带动当地贫困户46户直接受益。同时,公司还积极扩大扶贫效应,去年8月份与小池镇海会村合作社进行紧密合作,培育牡丹苗近百亩,帮助带动村级集体经济的不断发展。

在发展的过程中,该公司实行“两轮驱动”、“两腿并行”,一边抓好生态基地建设,扩大种植规模;一边主动抢占商机,对接资本市场,于2015年成功在上海股权交易中心创业板挂牌,扩大了知名度,拓展了影响力。同时,积极寻求与同行业的领军企业密切合作,开发产品,推向市场。2016年8月8日,该公司在上海召开牡丹油新产品发布会,“首席农夫”孕婴专用油首次亮相于大众眼中,并在上海、太湖设立了品牌旗舰运营专卖店,一年多来,已实现营业额300多万元,预计今年将会突破1000万元。

当下,该公司枫香生态园物联网建设实现了全覆盖,并且建立了安徽省最大的油用牡丹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填补了安徽油用牡丹空白地区的发展。而牡丹精油及其化妆品系列正在积极进入研发阶段,为企业未来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生命力。

“公司最终的目标不仅仅是种植油用牡丹,还要发展竹林基地、林下示范基地和林业产业基地,实现园区建设总面积达到3500亩,完成与千年古刹海会寺景区的有效连接,最终打造成皖西南著名的乡村旅游休闲目的地。入春花开以来,每天前来观花赏花的游客纷至沓来,络绎不绝。同时,通过保护和提升全区生态环境质量为基础,以发展高效产业基地为原动力,以发展林下经济经济和休闲旅游业为助动力的休闲观光产业园、养生康居生态园。”望着生长茂盛的成片牡丹,刘全明满怀信心地告诉记者。

“在永不停歇的发展之路上,公司将着力打造自己的管理团队、设计团队、营销团队和技术团队,形成自己的产业聚群,加快发展直营店、加盟店、电子商务、食品加工、营养保健,力争近两年挂牌新三板,更好地抒写产业扶贫的新篇章。

听着创业者的豪情壮语,闻着牡丹花的醇厚芳香,看着孩子们的纯真笑脸,还有兴致勃勃从四面八方慕名而至的花客,徜徉其间,留恋忘返,让枫香生态园真正迎来了一个明媚缤纷的春天。

【相关链接】

牡丹

牡丹花色泽艳丽,玉笑珠香,风流潇洒,富丽堂皇,素有“花中之王”的美誉。在栽培类型中,主要根据花的颜色,可分成上百个品种。牡丹品种繁多,色泽亦多,以黄、绿、肉红、深红、银红为上品,尤其黄、绿为贵。牡丹花大而香,故又有“国色天香”之称。唐代刘禹锡有诗曰:“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在清代末年,牡丹就曾被当作中国的国花。1985年5月牡丹被评为中国十大名花之二。是中国特有的木本名贵花卉,有数千年的自然生长和1500多年的人工栽培历史。在中国栽培甚广,并早已引种世界各地。牡丹花被拥戴为花中之王,有关文化和绘画作品十分丰富。

【牡丹古诗词】

清平调词三首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花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

红牡丹唐·王维

绿艳闲且静,红衣浅复深。

花心愁欲断,春色岂知心。

花底唐·杜甫

紫萼扶千蕊,黄须照万花。

忽疑行暮雨,何事入朝霞。

恐是潘安县,堪留卫玠车。

深知好颜色,莫作委泥沙。

赏牡丹唐·刘禹锡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白牡丹唐·卢纶

长安豪贵惜春残,争玩街西紫牡丹。

别有玉盘承露泠,无有起就月中看。

白牡丹唐·白居易

白花冷淡无有爱,亦占芳名道牡丹。

应似东宫白赞善,被人还唤作朝官。

牡丹唐·元稹

簇蕊风频坏,裁红雨更新。

眼看吹落地,便别一年春。

繁绿阴全合,衰红展渐难。

风光一抬举,犹得暂时看。

牡丹唐·李商隐

压径复缘沟,当窗又映楼。

终销一国破,不啻万金求。

鸾凤戏三岛,神仙居十洲。

应怜萱草淡,却得号忘忧。

牡丹唐·皮日休

落尽残红始吐芳,佳名唤做百花王。

竞夸天下无双艳,独占人间第一香。

白牡丹韦庄

闺中莫妒新妆妇,陌上须惭傅粉郎.

昨夜月明浑似水,入门唯觉一庭香.

新闻推荐

中国科大附一院肿瘤免疫治疗研究中心正式揭牌

4月11日下午,中国科大附一院肿瘤免疫治疗研究中心揭牌成立仪式暨学术研讨会在中国科大附一院西区举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党委书记许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田志刚院士,中国科大附一院党委书记刘...

安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安徽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