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瓜大王”带领乡亲们创业致富
■记者张潇通讯员冯长涛
3月中旬后期,春雨绵绵。阎良关山镇界坊村的郭英武进入温室甜瓜大棚的时候,几名农村妇女正在干活;尽管大棚里温度很高,大伙儿还是边干活边说笑,好不热闹。穿行在整齐的甜瓜蔓中,被吊起来的甜瓜在碧绿的叶子下东躲西藏,郭英武仔细查看着每一个甜瓜的长势。
2009年成立甜瓜专业合作社,从最初的30多亩土地,到如今的上千亩十几个品种的甜瓜,关山镇界坊村的郭英武带领150多户社员一直勤奋地奔走在致富路上,他也被称为“甜瓜大王”。
一个棚两千多株,即将上市的有机甜瓜吊在蔓上绝对是这个季节的颜值担当。出了棚,郭英武又在大田里忙碌起来……“他就是再晚回来,都要拿着手电去瓜棚里看看的。”园区工人不经意的一句话,体现了郭英武对这片土地的热爱。
虽然今年只有42岁,但经历的事情比同龄的创业者丰富许多。郭英武把所有的成绩就归结成一个简单的理由——喜欢在地里干活,喜欢界坊村这片土地。
十几年前的关山镇,种植甜瓜的农民很多;只是那个时候设施简陋,竹竿大棚很容易在大风中遭遇毁灭性的打击,造成瓜苗全部死亡。育苗本身就很辛苦,在郭英武的记忆中,育苗都是用很大的土疙瘩和粪便搅拌在一起,用报纸包裹好,然后在平地上挑起沟整齐摆入,底下还需要挖一个洞,类似火道;温度低的时候,要烧柴提升地面温度。郭英武记得,每次栽种的时候一个大笼才放十几个苗子,重达30多斤。
想带动大家一起致富种甜瓜,不想让乡亲们年复一年的辛苦却没有相应的回报。这是郭英武2009建立合作社的时候最朴素的想法。
父母不能理解儿子的想法,在苦口婆心的劝说中极力反对,但郭英武还是成功流转了村上30余亩土地,开始了他的创业历程。一个人到安徽去学习技术、购买设备,希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进行转变,那一次他带回来几万元的蚯蚓粪,和新的技术,和工人们一起租住在民房里。
然而一开始并不顺利。2012年郭英武从南方引进“蓝莓”,那一年花开了、果坐了,只是北方的碱性土壤并不适合南方酸性土壤的果树,最终园区里的蓝莓“颗粒无收”,郭英武赔了十几万元。想放弃又不甘心,郭英武贷款40多万元选择继续建设园区。2015年他又把土地面积扩大到了500亩,开始专门种植甜瓜。
对于合作社的农民们来说,钢架大棚是免费发放的,育苗的种子是无偿提供的,整个栽种过程中都有专业的技术员进行全程指导。2017年,一亩地的甜瓜从以前五千多元卖到上万元。
3月中旬,温室大棚里的温度就能达到30多摄氏度,阳光透过塑料膜,吊起来的甜瓜蔓就能360度接受光照。郭英武搞得是有机农业,很多新技术在大棚中都有应用,特别是有机质的无土栽培,彻底解决了甜瓜重茬种植带来的问题。甜瓜被放在一个塑料袋大小的有机质中,这袋“营养”物质能满足甜瓜整个生长过程中的需要,甜瓜品质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种植甜瓜还是很辛苦。每年2月,下午两点半就需要进棚工作。那时候棚外是寒气逼人的“冬天”,棚内干活却是短裤短袖的“盛夏”,盖薄膜需要盖到三四层。一个棚有200多米长,盖一次膜就需要两个多小时。3月中旬掐尖的时候,大棚里温度近40℃,普通人根本受不了。
郭英武一直乐在其中。早上起来进了棚,给甜瓜打打尖掐掐蔓,在他看来是一件很惬意和享受的事情。他说:“我的想法很简单,就是要卖了甜瓜大家一起赚钱致富。”
新闻推荐
星报讯记者从省旅发委获悉,为深入推进实施旅游强省“五个一批”建设工程和乡村旅游创客行动,不断丰富和创新旅游新兴业态,推动乡村旅游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省旅发委开展了安徽省首批安徽省乡村旅游创...
安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安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