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三农”专家刘奇解读中央一号文件——特色小镇或成城镇化建设新端口
■ 本报记者张玉芳
近日,省农经学会、省农业信息化协会、省现代农业与新农村建设研究会、省食用菌行业协会等在安徽农业大学举行联合学习会,深入学习中央一号文件。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中国农经学会副会长刘奇受邀对一号文件精神进行了梳理解读。城镇化要从特色小镇入手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是改革开放40年来第20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一号文件针对一号问题,中国的核心问题是什么,刘奇说,过去是、现在是、以后相当长一段时间都还是“三农”问题。
乡村振兴,主要目标是什么?刘奇认为,一是要消除城乡不平衡,二是要消除社会对农业的偏见。现在很多人偏见很重,认为随着工业文明、城市文明发展,就可以抛弃农业文明。实际上,现代农业是更高层次的农业文明。没有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和城市文明只是空中楼阁。
实施乡村振兴,也有人提出,现在乡村“空心化”严重,乡村没人了,乡村振兴为了谁?有什么意义?
刘奇说,这个看法是站不住脚的。中国是农业大国、农民大国,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这个基本现状都不会改变。即使将来中国的城镇化率提高到70%以上,达到现在发达国家水平,按照15亿总人口算,我国农村也还有5亿人口。 “我们建国时总人口多少,那时总人口才4.5亿。 ”
因此,刘奇认为,对于农村空心化这个问题不必过度担心。现在发达国家已形成一个逆城镇化潮流,在城市工作,在乡村居住。而且,国外一两千人口的小镇都叫城镇。刘奇说,随着时间推移,我国城镇的概念也会有所改变,将来很多地区的特色小镇,有可能就是城镇化的入口,是人口集聚的核心。只有从特色小镇入手,才能把乡村长久保持下去。
要重视发展微生物农业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刘奇说,产业兴旺不光是一产要兴旺,更要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目前,一产数量足够了,核心是质量提升。
刘奇认为,21世纪人类社会发展的首要问题是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为了促进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微生物在农业生产中必将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要树立“三物(植物、动物、微生物)农业”理念,重视发展微生物农业,就是要利用微生物技术,将秸秆、畜禽粪污等有机废弃物,发酵、淬取、转化为饲料、沼气、生物乙醇、食(药)用菌等,实现废弃物的无害化和再利用。
对于二三产业发展,刘奇则建议,应加强地方美食、传统美食的开发。 “像沙县小吃开遍全国,就是地方政府用政策去推动。当地人只要提出来想开沙县小吃店,政府就统一提供品牌、技术,提供贷款等。 ”刘奇说,安徽省从皖南到皖北,各色小吃花样繁多,种类丰富,特色明显,如果也能把这些地方特色小吃开发出来,就能培育出许多新产业、新业态,群众也有了致富的手艺和门路。乡村旅游将迎爆发式增长
乡村振兴,要实现产业生产兴旺、生活富裕、生态宜居,在刘奇看来,还有一点同样值得关注——生意,也就是市场发展。
他认为,当前农村要重视培育乡村旅游市场。乡村旅游将是中国农民继发展乡镇企业、进城务工之后的第三次创业,成为农民致富最重要的途径之一。 “未来随着无人驾驶汽车的普及,乡村旅游肯定会迎来爆发式的增长。 ”刘奇建议,有优越生态环境的地方,有深厚文化积淀的地方,一定要及早做好乡村旅游发展规划。乡村振兴该从厕所革命抓起
一号文件提出,必须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对此,刘奇表示极为必要。
他说,现在中国乡土社会正面临“十大”转变:一是社会主题由稳定型向流动型转变;二是社会生活由同质型向异质型转变;三是社会关系由熟悉型向陌生型转变;四是社会空间由地方型向公共型转变;五是社会结构由紧密型向松散型转变;六是社会细胞由完整型向破裂型转变;七是社会文化由前域型向后域型转变;八是社会价值由一元型向多元型转变;九是社会行为由规范型向示范型转变;十是社会管理由威权型向碎片型转变。
面对这种巨变,刘奇认为,要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传承、发展、提升农村优秀传统文化,焕发乡风文明新气象。同时,要重新构建乡村治理新体系,在自治、德治基础上,强化乡村法治建设。
实现乡村振兴,又该从哪着手?刘奇认为,从卫生开始,从厕所革命抓起,对于农民来说,“这是最切身的事情。 ”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朱虹实习记者梁新雨“给我也来一杯。”这里是本届酒博会展馆D馆最热闹的一角,一个上午不到,安徽安特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推出的杨梅酒和樱花酒,就已被市民们品尝了60多瓶。喝掉了这么多酒,安...
安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安徽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