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 安徽新闻> 正文

提高教师地位 严查有偿家教 住皖全国人大代表为教育发展建言献策

江淮晨报 2018-03-13 01:03 大字

[摘要]住皖全国人大代表为教育发展建言献策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那么在教育发展中,怎样才能让孩子开心、让家长放心、让老师安心?江淮晨报、江淮网记者采访多位住皖全国人大代表,他们纷纷为教育发展建言献策。

教师地位提高教师教龄津贴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蚌埠市第一实验学校校长崔建梅一直关注社会尊师重教以及教师群体的待遇问题。

“今年国家发布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提出,要优先发展教育,全社会要尊师重教。这无疑令全国教育界振奋、震撼。”崔建梅表示,《意见》提出,教师应享有国家公职人员地位,第一次给教师职业一个法律地位。“接下来的关键是如何把好的政策落到实处。”

崔建梅认为,社会首先应该尊重教师,建议给在城市从事教育工作40年的教师和在农村从事教育工作30年的教师一起颁发荣誉证书,并设立奖励基金。

“我觉得班主任是教师中工作量最大、责任也最重大的一个岗位,所以我建议在提高教师社会地位时首先要落实班主任的地位,要避免同一地市班主任津贴不同的现象。”崔建梅说道。

“每个月3元、5元,最多10元的教师教龄津贴已经实施了30余年,现在也应该修改教龄津贴。”崔建梅还建议,提高教师的教龄津贴,鼓励老师终身从事教育工作。“希望教师能够在社会上真正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

有偿家教严查公办在职教师有偿家教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重视教育,重在教师。全国人大代表、安徽六国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氮肥厂质计部副部长丁宏锁表示,提高教师地位是必要的,但从教师自身来说,也需要不断地完善自我,做好为人师表,才能更好地教书育人。

丁宏锁告诉记者,如今公办在职教师从事有偿家教现象比较突出。尽管教育部门相继出台一些相关条例规定,学校和教师不得利用假期、公休日、课余时间组织学生进行补课,在职教师不得从事有偿家教活动,但有偿家教之风还是没有得到有效地遏制。

为杜绝公办在职教师从事有偿家教的现象,丁宏锁建议,教育主管部门联合多部门应监管教师“校内不教校外教,课上不教课下教”的现象,加强对课堂正常教学秩序的管理,真正让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同时,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有关规章制度,禁止公办在职教师有偿家教行为和在社会办学机构兼职。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开通网络平台和举报电话,鼓励群众和家长进行举报,切实消除违规家教。“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凡从事有偿家教或在校外办学机构进行有偿家教的在职教师,情节严重者应予辞退。”丁宏锁说道。

校外培训建立教育培训机构“黑名单”制度

从事中学教育28年的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宿城一中副校长刘秀云告诉记者,近年来,校外教辅机构逐渐由大中城市向中小城市甚至乡村蔓延,由学有余力、家有经济承受力的学生向绝大部分学生蔓延,“似乎现在形成不辅导似乎就不能学好的坏风气。”刘秀云说。

她表示,多年来教育主管部门一直在呼吁中小学减负,但校外培训机构的资质处于无序状态,教学内容也是无人监管,常常采用“超前教学”、“超纲教学”、“考前强化培训”等方式吸引家长和学生。

“这一方面让学生疲于奔命,家长承受额外的经济压力,另一方面导致一部分学生在正常的学校教学中不能认真学习,吃的是‘夹生饭\’,当然会‘消化不良\’。”因此,刘秀云认为,必须加强对校外培训机构的规范和整顿。

为此,刘秀云建议相关部门要对教育培训机构的办学资质加强审核,对不符合办理证照条件的,责令其停止办学。建立教育培训机构“黑名单”制度,公布无资质和不良行为的校外培训机构名单,并予以取缔。

同时,校外培训机构开展学科类培训的班次、内容、上课时间等要向所在地教育行政部门进行审核备案并向社会公布,防止教育培训机构出现“超纲教学”“提前教学”等行为。

集团办学集团化办学需重视特色教育

近年来,各地积极探索集团化办学,通过以核心校为龙头,在教育理念、学校管理、教育科研、信息技术、教育评价、校产管理等方面统一管理,实现管理、师资、设备等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

对此,全国人大代表、蚌埠市第一实验学校校长崔建梅表示,在当前各种教育集团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着管理关系比较混杂、统一发展步调与尊重个性发展的矛盾。并且,教育集团本身资金力量不够雄厚,只能维持日常教学需要,无法适应教育改革的经费需求。

因此,她建议,集团化办学既要重视集团教育自身特色的形成,政府可以将学校特色建设作为对集团化办学的要求,将学校特色发展情况作为评价集团化办学效果的重要维度,引导集团重视和推进学校特色发展。

此外,崔建梅还呼吁,政府加强对教育集团建设与发展的财政资金投入,可通过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拨付集团化办学专项管理资金和奖励基金,推进学校集团化发展。对于成员校之间办学条件有较大差距的,要对其中的薄弱学校加大扶持力度,真正办好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

人才培养加大城市建设类高层次人才培养

如今,中西部地区陆续进入了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但中西部地区城镇化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仍存在较大差距。全国人大代表、安徽建筑大学党委委员卢平表示,建筑类高校在“一带一路”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发展上,有着天然的学科和专业优势,但我国高校中建筑规划类高层次人才培养缺乏,远不能满足需求。

卢平介绍,2017年9月《“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出炉,没有一所传统建筑类高校入选。因此,卢平认为,加大建筑类高校城市建设相关学科和学位点建设,特别是中西部高校城市建设相关特色高层次人才培养具有紧迫性和重要意义。

为此,他建议,国家按照充分均衡发展理念的要求,大力支持中西部地区高校城市建设类高层次人才培养,在博士学位授权点和博士生人才培养给予政策倾斜,努力提升中西部高校创新特色型人才培养的水平,带动和牵引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的整体跨越发展。

新闻推荐

人工智能创新 部分领域中国已领跑世界

刘庆峰3月11日下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第三场“代表通道”在人民大会堂中央大厅北侧举行,全国人大代表、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庆峰亮相,他也成为了安徽代表团首位在代表通道亮相的代...

安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安徽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