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妹俩“抖个不停” 原是患上“异动症” 帕金森病呈现年轻化,早诊治、服从治疗很关键
[摘要]帕金森病呈现年轻化,早诊治、服从治疗很关键
姐妹俩相继患上了帕金森病“异动症”,连正常行走、站立都成为奢侈,抖动严重时要跪下用手抵地才能缓解。日前,中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医院)南区成功实施脑起搏器植入术,姐妹俩异动症状明显减轻,恢复独立行走、站立。专家提醒,帕金森病呈家族聚集倾向,若是发现家人手脚抖动、身体僵硬、动作缓慢,一定要及时就诊。
姐妹俩抖个不停原是“异动症”作祟
牛朝诗是中科大附一院南区神经外科主任,不久前,他坐诊时接待了一对“姐妹花”患者。姐妹俩是安庆太湖人,年龄不大,姐姐45岁,妹妹43岁。走进牛朝诗诊室时,姐妹俩的手脚一直不由自主地抖动,有时只是轻微抖动几下,但大多数时候抖动剧烈,想好好坐着都很难,更别提站着,正常说话也是件奢侈事儿。
家人介绍,早在1993年,妹妹就出现了肢体僵硬并偶尔抖动的症状,只不过当时发病症状较轻,没有重视。2002年,姐姐也出现相同症状,这次,姐妹俩一起在当地就诊,原来是患上了帕金森病。原以为确诊了,经过治疗,姐妹俩的病情会有所控制,可随着时间推移,两人的病情越来越重,药物也不起作用了。
前来就诊前,姐妹俩出现不由自主的手舞足蹈现象,而且手脚抖动幅度不断增大,正常的站、坐、说话都已经成为奢望。抖动严重时,姐妹二人都要跪在地上,用手直直地抵住地面,才能减轻抖动的幅度,减缓痛苦。
脑起搏器治疗帕金森病可以远程控制
“这是典型的帕金森病‘异动症\’。这姐妹俩起初通过服药能很好控制病情,然而过了药物‘蜜月期\’后,没有及时就医,引起了长时间服药的副作用。”牛朝诗介绍,帕金森病药物治疗的“蜜月期”一般为3~5年,“异动症”可能出现在药物效果最好时,也可能出现在药物即将失效时,可能会一天之内反复出现多次。
鉴于姐妹俩的病情依靠药物已经无法控制,牛朝诗决定进行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也就是植入脑起搏器,“简单说,就是精确定位脑内特定的神经核团,植入电极,通过释放电刺激信号,达到缓解疾病症状的效果。”由于脑内核团体积非常小,仅有几毫米,位置很深、功能复杂,而植入的电极仅1.2毫米,手术的精准定位十分重要。手术中,手术团队在姐妹俩的胸口处皮下安装脉冲发生器,利用立体定向技术和神经电生理技术,准确将电极植入大脑内。
值得一提的是,牛朝诗团队在安徽省内率先开展了无线远程脑起搏技术。他介绍,过去,脑起搏器安装成功后,医生需要按照病人个体情况和病情发展情况,调整起搏器的频率、电压、强度等数据,少则两三个月一次,多则一周一次,病人需要一趟趟往医院跑。而采用无线远程脑起搏器技术,患者可以安心待在家里,只要在病情发展时与医生视频,即可进行远程诊断。医生会把最新数据传输到病人家中的接收器里,通过信号调整脑起搏器的相关参数,完成对病人的治疗。目前,“姐妹花”的抖动症状明显减轻,抖动频率也大幅降低,终于可以如正常人一般直立行走了。
擅自调药、用药不规律易发“异动症”
帕金森病是最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之一,被称为中老年人的第三“杀手”。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帕金森病的患病人数迅速递增,尤其在我国,人口基数庞大,帕金森病的患病人数也逐年迅速上升。
“目前,我国帕金森病患者超过270万,约占全球病患人数的一半。”牛朝诗介绍道。“可怕”的是,帕金森病开始呈现低龄化,40岁以下的中青年型帕金森病患者不算少见,儿童期或青春期也可发病,牛朝诗接诊的患者中,年龄最小的仅十几岁。
帕金森病的致病原因尚不明确,研究显示其可能与年龄老化、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等有关。“50岁以下的帕金森病患者,大多都有过农药等毒性物质接触史。”牛朝诗说,帕金森病有家族聚集的倾向,兄弟姐妹“组团”看病的情况经常发生。“帕金森病很难预防,所以早期诊断尤其重要。”牛朝诗提醒,帕金森病的主要表现为动作缓慢,手脚或身体其它部位震颤,身体失去柔软性、变得僵硬,若是发现家人出现这些症状一定要及时就诊。
还需要特别提醒的是,帕金森病药物治疗一定要科学规范。日常工作中,牛朝诗常遇到患者擅自调整剂量和换药,而且服药时间不规律,这也是导致“异动症”的常见原因。“一定要遵医嘱服药,定期复诊,由专业医生对病情进行判断、调药。”
晨报记者王靓
通讯员李军军
新闻推荐
检查3天发现360个环境问题安徽省开展为期一年的大气污染防治督查
我省开展为期一年的大气污染防治督查
安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