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 安徽新闻> 正文

生活中的“听力小偷”真不少

市场星报 2018-03-04 01:07 大字

3月3日是第19次全国“爱耳日”,今年的活动主题是“听见未来,从预防开始”。耳朵是人体重要器官之一,但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却常常做着损害耳朵的事情,也常常忽视对耳朵的保护。究竟哪些行为会对耳朵造成伤害?人们又该如何有效保护自己的耳朵呢?且听安医大二附院耳鼻喉头颈外科主任杨见明来讲一讲。

警惕生活中的“听力小偷”

我国是世界上听力残疾人数最多的国家,有听力残疾人2780万。据不完全统计,安徽省现有听障及言语残疾人士97.6万人,0~6岁听力及言语残疾儿童1.81万人,每一年约有2000名听障儿童享受国家及省级残联的“贫困残疾儿童康复救助项目”。

耳聋、眩晕、中耳的炎症、耳鸣、肿瘤等都是成年人比较常见的耳朵疾病,对于这个年龄段的人群来讲,许多耳朵疾病其实是由于不良的习惯引起的。据杨见明介绍,由于内耳毛细胞和大脑神经元细胞一样,均无法再生,所以保护我们人类的自身听力显得尤为重要,因此耳聋离我们一点也不远。

工作压力: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工作压力日渐增大,精神因素所致的突发性耳聋屡见不鲜。突发性耳聋患者必须及时就医,平日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注意劳逸结合,少熬夜,少喝酒,少吸烟,勿过度劳累。

入耳式耳机:国际上常采用“60~60原则”保护听力,即耳机音量须少于60分贝,耳机音量须少于最大音量的60%,连续使用耳机时间须少于60分钟。同时,在公交车、地铁及其他嘈杂环境中最好不要佩戴耳机。

不良生活习惯:很多人擤鼻涕时,喜欢同时捏住两侧鼻子用力擤,这样会使鼻涕冲浪般“冲进”中耳,使中耳内的器官“溺水”,导致听力损害;一些不正确的掏耳朵姿势,如用牙签、针、发卡等尖锐物品掏耳朵,容易造成鼓膜穿孔;未消过毒的挖耳勺或其他不干净的物品掏耳朵,会造成外耳道发炎。听力一旦受损,请患者立即就医,以免错失最佳治疗时间。

“三高”:不良饮食习惯容易导致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有文献报道,糖尿病患者的耳聋发生率高于正常人。这是因为“三高”会损害耳朵内的细胞及神经,且耳聋的发病过程缓慢,不易察觉。“三高”患者生活中需注意积极治疗,控制病情,定期前往医院检查血糖、血压及血脂,保持健康饮食及作息。

噪声:对听觉器官的影响是一个从生理移行至病理的过程,如果长年无防护地在较强的噪声环境中工作,在离开噪声环境后听觉敏感性的恢复就会延长,经数小时或十几小时,听力可以恢复。这种可以恢复听力的损失称为听觉疲劳。随着听觉疲劳的加重会造成听觉机能恢复不全。因此,预防噪声性耳聋首先要防止疲劳的发生。一般情况下,85分贝以下的噪声不至于危害听觉,而85分贝以上则可能发生危险。统计表明,长期工作在90分贝以上的噪声环境中,耳聋发病率明显增加。

老年性耳聋不应任其发展

对于老年人来说,由于年龄的影响,听觉器官随同其他身体器官一起发生缓慢的老化过程,并出现听力减退,这是一种正常生理现象。但很多人对老年性耳聋有一种误区,认为老年人出现听力下降是正常现象,对此不闻不问。事实上,如果出现听力障碍后不及时治疗,预防进一步的伤害,听力损害会加重,最后就真的是“越老越聋”了。

杨见明表示,老年性耳聋常常是以双耳缓慢性听力下降或伴耳鸣,言语识别率差,也就是只闻其声不解其意,开始以高频听力下降为主,对门铃声、电话铃声、鸟叫声等高频声响不敏感等为主要特点。因此,当老年人出现听不清,或者出现耳鸣时应引起重视,并及早检查。如果能尽早根据听力损害的情况来进行改善,如使用助听器或者增加能量代谢药物,有能力的还可以进行人工耳蜗植入等,对减缓老年性耳聋的发展会有帮助。

名医简介:

杨见明,主任医师,副教授,从医执教30余年,对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各类常见病及疑难病都有深厚的临床经验及独到的临床见解,尤其擅长于颅底外科、耳显微外科、耳鼻咽喉神经外科和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肿瘤的治疗。

新闻推荐

解决用水、能源问题才能留住人

首次当选全国政协委员的安徽农业大学副校长马传喜,整个春节都没怎么休息,一直在酝酿该带着什么样的好建议到全国两会。“我在省政协连续三届提的都是农业方面的问题,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内容也...

安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安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