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圆情结 ◎王慧
我的家乡在安徽北部,这边的人喜欢吃面食,如饺子和面条等。小时候,每个周末,家里能割上一块肥嘟嘟的猪肉吃上一顿饺子,父母就说这算是改善生活了。吃饺子在那个年代是大多数人认为最奢侈的一顿饭。吃个饺子尚且那么难,那么吃汤圆更是一件繁杂的工作。
平日里是吃不上汤圆的,因为即使能在米面店买到江米面,但是汤圆馅却是买不到的,家里只有白糖和红糖凑合做馅包汤圆吃。如果用白水煮汤圆,顶多加点糖,味道也是欠佳的。所以小时候就盼着过年,只有在过年的前后,老街上才会有小贩骑着三轮车,车后面摆了几个塑料袋,虽然这些塑料袋不起眼,但是却是我童年的最爱,是我们全家的期盼。因为那里面装满了各种各样汤圆馅,是平时难以见到的宝贝。这些汤圆馅被主人切得四四方方、端端正正的,每一块都差不多大小,闻起来都是那么香甜,让人垂涎欲滴。
吃汤圆不能不配米酒,而在那时,整个城市只有一个阜阳来的会做米酒的长着大胡子走街串巷的商贩,因为米酒是阜阳的特产,而这个阜阳人来到这座小城,带来了这一技术,让本地人第一次喝到了如此好喝的酸酸甜甜的东西。本地人还给它起名叫“佛子酒”,关于这名字的起源无从考究。后来,妈妈自己业研究试验学会了做米酒,味道也不错,这是后话了。
在那样的年代,没有超市,菜市场也是露天的,农民赶着驴车,或者骑自行车或拉着板车,半夜就进城去卖菜。不存在什么加工产品,城里人全是自己买回家去做。吃汤圆也得自己去做的。妈妈告诉我,她以前还自己做江米面呢,用铁杵在石臼里把江米捣碎,然后再用小箩一点点地把面筛出来,几道工序特别麻烦。
我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学会做汤圆了,先把买来的江米面倒在瓦盆里,加水和,不停揉搓,一直揉啊揉,直到最后变成听话的胖胖的大面团,好像一只安静的大白兔。然后再把面团揪成一个个小小的面团,大白兔立马变成了小白兔。再然后呢,把小面团捏得扁扁的,像夏天的遮阳帽一样的形状,然后把用蒜臼捣碎了的馅放进去,再用手掌把它团成一个雪球,这样,一个汤圆就算做成了。
那时的汤圆做出来个大馅多,面粉也比较粗糙,远远没有现在超市所卖的汤圆有看相,有嚼头。但是因为是亲手包出来的,吃起来格外香甜。
现在虽然不再自己包汤圆了,但是对超市里那些琳琅满目的名牌汤圆、名牌米酒,却怎么也热爱不起来。吃着它们,总是有一种机器流水的味道,想起流水线上的作业,一样的包装,一样的味道,却没有了那份独特。这份独特就是一直怀念的小时候亲手包汤圆的喜悦感,缺少了一种全家坐在一起包汤圆的团团圆圆、热热闹闹所谓的年味吧!
新闻推荐
星报讯昨日,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www.ahcaijing.com)、掌中安徽记者获悉,近日,中国科大附一院(南区)神经外科成功为一对患有帕金森“异动症”的姐妹完成脑起搏器植入术。术后开机,姐妹俩抖动症状明显减...
安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