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 安徽新闻> 正文

历史:把握青春 不负历史

大江晚报 2018-02-15 01:45 大字

对于高三的学生来说,这个寒假注定不会轻松。笔者就利用寒假进行高效复习提几点建议,以期对考生们有所帮助。

一、恒者行远 思者常新

历史的一轮复习虽已基本结束,回顾所学,没有熟记的知识点、没有理解的考点难点,还可以利用寒假做最后的弥补。曲不离口、拳不离手,历史课本不能弃之不顾,应当常读常新,温故知新。

平日的课程连绵不断,课后的作业堆积如山,难有思考整理的空间。寒假是考生自省沉淀的好时机。利用寒假可以把思路梳理,弄清楚历史学习中的不足:基础知识不扎实还是学习方法不得当,做题技巧没掌握还是理解能力不足等等,并进行有针对性地训练。包括历史在内的任何学科的学习,不仅需要埋头苦读,更需要抬头看路。历史,不只是一门记忆的学科,更是一门思维的学科。

二、逐一击破 串线织网

全国卷的难度是比较大的,着重考查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和理解能力。所以,考生们可以利用寒假试着有针对性地完成三项任务:一是进行深化拓展,攻破考点难点;二是归纳阶段特征,构建知识网络;三是强化专项训练,提高解题能力。这其实也是二轮复习中要达到的目标。笔者将其概况为“点穴、串线、织网”。

“点穴”,就是对照《考试大纲》逐一击破考点,做到全面深刻的理解该考点。怎样才算掌握了该知识点呢?例如“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如果能回答“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是什么?为什么会产生这些制度?这些制度有何影响?你如何看待这些制度?”这些问题,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怎么看”等问题,你就算掌握了该考点。

“串线”,指将知识点按照某项专题贯穿成一条线。例如,人教版必修二的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

“织网”,就是以更宏观的视角将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梳理,构建出完整的可变形的知识网络。例如:

这样就将知识中外关联、纵横交错,构建出一个知识网络。将知识纲举目张、编制成网,考生头脑中就形成了“变形金刚”,应对高考自然能活学活用。

建议同学们,将课本中的单元标题、每课的标题、每课中的子目都以列知识树的方式默写下来,这必将有助于考生对知识结构和历史脉络的把握,有利于从宏观上理解历史知识。

三、高屋建瓴 关注前沿

高考历史不回避高频考点、不回避热点。所以,考生可以利用假期多关注高考动态、史学前沿和社会时政热点等。

一是建议考生研读高考的《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对于高考考什么、怎么考做到心中有数。尤其是认真研读最新修订的2017年版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课本教材编写的依据,当然也是高考的基础。从最新修订的《课程标准》中,我们能够看到一些新变化,比如由原来教学的“三维目标”转为强调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这是值得关注的。

二是关注社会热点。历史学家克罗齐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过往的历史与现实有着密切的关系,比如汉唐盛世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儒家思想与精神文明、科举制度与社会正义等等。在这里,建议同学们把“十九大报告”找来阅读领会,对政治和历史的考试将不无裨益。

四、深究真题 胸有丘壑

备考要有针对性,必须研读真题,建议考生在寒假中和以后的日子里至少把近五年的全国高考卷做好。摸清出题思路,掌握解题技巧,最终面对2018高考卷时才有一见如故之感,真正做到胸有丘壑、气定神闲。

从近几年的全国卷来看,题型结构和考点分布比较稳定。比如12道选择题中,前四题为中国古代史,涉及到了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三大专题模块;中间四题为中国近现代史部分,31题为中国当代史,侧重点略有变化;最后四题是世界史部分,32题是世界古代史,考查方向分别是近代世界民主政治,近代经济改革,现代世界经济。

最重要的是在做题究题的过程中,考生们将会摸清高考出题的套路,锤炼形成自己的解题技巧。比如在解选择题时,如何审题、如何将新材料和“旧知识”建立联系、如何辨析四个选项找出最佳答案;在应答论述题时,如何做到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等。最后,提出几点备考建议:1、注重对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的复习,尤其是对于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重要的发展阶段的阶段特征重点关注;2、继续关注考题中对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尤其是历史学科特点鲜明的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等;3、持续关注社会热点,关注现实生活,须知“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4、虽然高频考点主要分布在必修一、二,但复习时尽量兼顾每个专题和知识点,不可偏废。

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李三军

新闻推荐

安徽春风行动提供“一站式”全方位就业服务

新华社合肥2月13日电(记者姜刚水金辰)记者13日从安徽省人社厅获悉,该厅近日联合省扶贫办、省总工会、省妇联发文称,该省将于2月20日-3月30日开展“2018年春风行动”,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支持返乡创...

安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