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安徽> 安徽新闻> 正文

大美为上:读书法家徐良辉隶书作品

地方网 2018-01-26 15:16 大字

安徽 郭宜中

书法,无疑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学术上最纠结的艺术门类之一。他的发展轨迹及传承性从某个侧面折射出中国各个历史时期文化甚至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状况。从其评判标准看,可以说,三十年之前的中国书坛,似乎还有大致可以参考的坐标,如秦篆、汉隶、唐楷、晋书、魏碑等等。而今,随着社会的巨变及人们审美情趣的多样化及嬗变,传统的评判标准明显已失范,以致出现了传统的美可变丑,传统的丑可变美的现象,即使眼下中国书坛一些领袖级人物的作品也常让人不以为然。这是喜还是忧,是书法的复兴还是书法的衰败?现时,怕是难有比较统一的看法。

所以,当文友范为民把其朋友徐良辉的书法作品资料送给我,让我这个仅仅对书法有点关注,也曾写过几篇有关书法评论拙文的门外汉谈点观感写篇评论时,我有点怯场了,感到无从开口。

朋友交代的活儿,中国人一般不会轻意拒绝。没想到,当我仔细拜读了徐良辉的作品之后,心里竟产生些许躁动,一如平如镜的水塘里抛起一块飞旋的瓷片,立即飞溅起了一串美丽的水花。于是,无从开口的僵局被打破。

实话。之与我,徐良辉出生于绍兴新昌,自幼酷爱书法,28岁就加入了中国书法家协会,其书法作品散件于《中国书法》、《书法》、《青少年书法》、《书法报》、《书法导报》、《青少年书法报》等众多书法专业报刊。他的隶书作品是我截止到目前看到的、比较喜爱的作品之一。它所流溢出的美是一种踏实的美,稳健的美,古朴的美,舒心的美,无卖弄做作的美。在其作品面前,我如站在一条古老而仍在奔流欢唱的河边,既看到了眼前的浪花,也想起了它遥远的当初:又如站在一座风景俊秀的山上,既享受了眼前的满目苍翠,又能看到它所承载历史的幽远……一句话,读他的作品,既可以与古人对话,又可以同今人握手,有一种朦胧而又真切的意境。

徐良辉其行书作品取法于晚清大家何绍基的《咏落花诗七律十五章》,熔颜字、北碑、篆隶于一炉。恣肆而超逸,天真罄露。于一行之中,大大小小,随意学去,规整中见笔更为放松随意,且时见不规则的摆拂,很少有一般行书的有意为之的痕迹。

他用笔喜以露锋、侧锋取妍,中锋取势,平缓中有波澜,恣肆中显静穆。这种以隶书为底蕴,以断、斜为主构,辅以笔墨轻重燥润之强烈对比,拙中见巧,看起来纵横欹斜,天花乱坠,或直或斜,似直非直,似斜非斜,字体大小连贯而又相称,无论其笔亦重亦轻,但皆遒劲古拙,婉转流利,变化多姿,令人莫测。

思来想去,我感到主要还是中国传统美的支配影响。我一直认为,中国传统的美才是大美,当然,我并不否认其它美的存在,丑,在特定的时空和语境里,的确也不失一种美。十年前,我曾去过陕西汉中的石门,看到了一些珍藏的国宝级石碑,当时,真的给了我一种从没有的心灵感叹,这是一般当代书法作品不能给予的。当然,每个时代都有自己审美标准,审美情趣也是随时代变化的,但,绝对不能否认其传承性,一如南方人喜欢大米,北方人喜欢面粉,人小时候吃什么,往往影响其一生的饮食爱好,中国人的审美情趣大概也是如此。现在,中国比较有作为的皇帝乾隆的墨迹在全国各地都可看到,虽说现在不少书家瞧不起他的字,而在普通百姓眼里,这字挺好看的嘛。要知道,在中国历代皇帝中,他可是为数不多的讲究唯美主义的皇帝。不能否认,现在,即便将来,中国传统美仍会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现在,我们讲文化自信,就是建立在传承基础上的,并不是狂妄自大,也不是阿Q的精神胜利法。我一直认为美,有大美、中美、小美之分,亦有永恒美、时髦美、瞬间美之别。徐良辉追求的是一种大美,是一种永恒美。如果不单为孔方兄,为稻梁谋,作为一位真正追求书法艺术的人,这才应是首选的境界。

老话:笔墨当随时代。如果笔笔讲来处,肯定是没出息的。我相信,徐良辉是深知这一点的,虽然他的作品以汉隶为本源,但已自觉地揉进了唐体、晋法、宋韵,甚至还从魏碑中汲取了营养,这从他的作品布局和用笔上可隐隐看到。更值得点赞的是,他在其作品中能积极探求,力求迎合当代人的诸如张扬个性、抽象视觉等审美情趣,并试图在引领。

我曾劝不少书法爱好者:写字,用来修身养性陶冶情操,是很上档次的选项,但想成为名家大家,则要考虑受社会诸多条件的制约,譬如社会名流,尽管他的字还是小学水平,也有收藏价值,卖出好价钱。但作为一般人,必须要有一定天赋,有的人死练一辈子,也难见长进,就是这个原因。徐良辉生长在多才子的浙江,自幼受到艺术的熏陶,又有这方面的才气,沿着这条路继续走下去,肯定会进入“人书俱老"的佳境。更何况,他不到三十岁就凭自己的实力加入了无数书法人梦寐以求的组织——中国书法家协会,倘若不是他所在的码头太小,他的名气肯定不是眼下这个样子。

去年,我从央视上看到过机器手写毛字的报道,前几天,我又从央视上看到,人工智能和诗人作曲家比赛吟诗、谱曲,让现场观众投票决定哪种更受观众喜爱,没有想到,名家全败在人工智能手下。为此,我想了许多,也请徐良辉这样的书法家们思考一个看似杞人忧天的问题:中国书法未来之路该是怎样的?

(作者系原淮北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原淮北市政协文史委主任,安徽省著名评论家,先后国家、省、市级媒体发表评论百余篇,20多万字。)

新闻推荐

去年安徽省GDP增长8.5%

本报讯(实习生张宇佳余亚丽)近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省统计局局长吴劲松在发布会上宣布,据初步核算,去年全省生产总值27518.7亿元,比上年增长8.5%。人均GDP由2016年近4万元,增加到2017年的442...

安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安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