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合肥给予创业者的帮扶
[摘要]省“两会”新闻中心举行第三次集体采访,政协委员畅谈热点话题
“医改”这篇大文章,安徽该如何再写新篇?在创新创业的浪潮中,如何为创客提供更好的服务?“非遗”传承呼声不减,如何真正留住年轻人的心?1月23日晚,安徽省“两会”新闻中心举行第三次集体采访,五位政协委员就百姓关注的热点话题,发表真知灼见。
医改
“健康安徽”引领医改脚步
徐培坤 安徽医科大学医院院长
“医改是很多居民关注的话题,这也是近几年省两会我持续关注的一个话题。”省政协委员徐培坤说,安徽省的医改一直走在全国前列。随着“健康安徽”战略的实施,医改进入了全新的领域,从“治病”到“防病”,虽然只有一字之差,却是理念上的跨越。
徐培坤介绍,目前,全国有超过70%的医疗经费耗费在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上,而这些慢性病大多都是可防可控的。在他看来,医改不能简单地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而是要让老百姓“少生病”,不再将大量的人力、物力花在治病上。
就医改而言,徐培坤认为,安徽已经走在了全国前列。特别是从2015年下半年起,安徽省打出了几记“重拳”,包括公立医疗机构基本用药集中采购全覆盖、建立医联体等,取得显著的成效,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得到了一定的缓解。现如今,安徽在医联体、分级诊疗等领域的改革同样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
数据显示,去年,安徽省在全国率先开展县域医共体建设,66个县域医共体试点县的县外住院人次同比下降4.88%,分级诊疗和县乡之间双向转诊机制初见成效,目前全省共建医联体279个,1476个医疗机构参与。
徐培坤已担任15年省政协委员,作为一位“老委员”,在采访中,他还分享了他的履职心得。徐培坤认为,凡是政协委员提出的建议,都要有理有据、要经过深入的调研并有可行性。连续多年,自己的提案、建议被采纳,这也让他备感骄傲。
双创
感谢合肥对创业者给予的帮扶
严俊 青网科技园创始人、 CEO
现如今,全社会的创新创业势头正劲,吸引了一大批“创客”投身其中。省政协委员严俊建议,与创新创业相关的孵化园区,已在全省遍地开花,是“创客”的家,为了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服务,不妨将孵化园区交给“专业管家”。
从初创期走向成熟,再到长成一棵“大树”,创业路上存在无数艰难险阻。严俊认为,针对企业不同阶段的需求,孵化园区应该提高更加有针对性的服务。“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园区管理同样如此。”严俊建议,可以通过招投标的形式,为孵化园区招募专业“管家”,既能为企业量身定制服务,又能让政府部门腾出手脚。
早在2012年,严俊和现在的青年创业者一样,满怀信心来到合肥创业。“创业五年,我能做出一点成绩,要感谢合肥这座城市对创业者给予的帮扶。”严俊告诉记者,聆听今年安徽省的政府工作报告后,他对创新创业充满了信心。严俊想呼吁更多安徽籍创业者,回到家乡兴业。同时,严俊也建议,安徽省应该进一步完善投资政策,给安徽籍创业人才返乡提供帮助。
此外,作为电子商务领域的从业者,严俊还建议,电子商务是人才的竞争,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留住本省高等院校的人才。同时,对于想要发展电子商务产业的基层乡镇,一定要立足于特色产业的培育。
旅游
用好大数据振兴乡村旅游
方颖 黄山市旅游委员会副主任、市妇联副主席
随着安徽经济的快速发展,老百姓的“钱袋子”鼓了起来,旅游已经成为大多数人的生活方式之一。省政协委员方颖认为,在新一轮乡村旅游发展中,既要用“规划”,还要有“策划”,更要用好“大数据”等新理念。
“拿黄山来说,乡村旅游取得了很大发展。例如,西递、宏村等乡村,都率先发展为热门景点。”方颖认为,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瓶颈”。现如今,大多数乡村的发展还相对缓慢,无论是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还是旅游资源的开发,都有待进一步完善。随着年轻劳动力的外流,留在乡村的大多是“一老一小”,而旅游人才的匮乏,更加制约着乡村振兴的步伐。
通过职业院校的培育以及扶持政策的吸引,能够改善人才缺乏的问题。但是,方颖认为,做好乡村旅游远不止这些。在她看来,发展乡村旅游不仅要有规划,还要有策划。在宏观上,规划引领着乡村旅游的发展,但乡村要有自己的风味和特色,才能吸引游客。“只有用心去策划,让乡村真正实现‘一村一品\’,才能推动乡村旅游的发展。”方颖建议,“亲子类”的乡村旅游,在综艺节目的推动下,越来越红火。今后,不妨策划一些“研学类”的乡村旅游,把农业知识科普融合到乡村旅游中去。
在大数据时代,乡村旅游也应跟上“潮流”。方颖介绍,黄山市即将运用大数据技术,对游客的信息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重点推出符合不同群体的旅游服务和产品。就全省而言,发展乡村旅游同样可以借助大数据,做到科学研判、精准发力。
人才
高职院校可共享实训平台
汪小飞 黄山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
建设“技工大省”,是安徽省发展的重要战略。在今年的省“两会”上,省政协委员汪小飞最关注的话题,便是如何培养技术型人才。汪小飞建议,高职院校的实验实训平台,可以通过“共享”的方式发挥最大功能。
汪小飞介绍,安徽省目前共有74所高职院校,近年来,随着扶持力度的不断加大,让大多高职院校的优势专业,拥有了自己的实验实训场所。在实验实训场所的支持下,更多学生具备了“动手能力”,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然而,汪小飞坦言,除了优势专业之外,还有很多相对冷门的专业,虽然现在发展还不是太好,但这些专业培养的人才,同样是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
“建设实验实训基地,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要把有限的资金用好,可以通过‘共享\’来实现。”汪小飞建议,可以选择部分高职院校,加大实验实训基地的建设力度。在此基础上,将实验实训基地共享出来,辐射周边区域的高职院校,既满足了学生的需求,又实现了资源的有效配置。
此外,汪小飞还认为,如今高职院校培养人才,要紧扣两个关键词:“校企合作”和“师徒制”。
非遗
不断创新让非遗更有活力
周东红 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高级技师、 大国工匠
在制作宣纸的108道工序中,捞纸只是其中一道工序。从1985年开始,省政协委员周东红已经在捞纸技艺上坚守了30年。在今年安徽省“两会”上,周东红带来的建议跟非遗传承有关。
“捞纸不需要太高的文化,我也只是初中毕业。”周东红说,要将一道工序做到极致,最需要的是忍耐和坚持。多年来,周东红一直坚持捞好每一张纸,将捞纸技艺不断提高并精益求精,通过自己的双手将宣纸制作技艺展现给更多的来访者,让更多大众了解宣纸技艺。和大多非遗行业遇到的问题相似,周东红最担忧的是,在捞纸这一行业大多从事者都是“60年代”、“70年代”的老技艺坚守人,很少能见到“80后”或者“90后”的传承人。
“如今,传统非遗文化需要传承和保护,但最难的就是缺乏‘继承人\’。”周东红建议,政府和企业可以采取一些人才激励和资源配置的实质性措施,保证传统非遗的发展。例如,提高一线技师的工资待遇,从而吸引年轻人沉下心来钻研。同时,非遗自身也需要创新发展,像宣纸可以用作装饰、文物修复等,这些创新让宣纸更加贴近生活,更加融入社会,只有不断创新,传统非遗才能更有活力。
包括宣纸在内,非遗文化是一种浓缩的文化,也浓缩了科技的精华。周东红呼吁,非遗的传承和保护,需要得到重视,更要做到实处。
合肥晚报 ZAKER合肥记者 乐天茵子 罗敏 文/图
新闻推荐
记者1月23日下午从中国铁路集团有限公司获悉,为应对即将到来的冰雪恶劣天气影响,长三角铁路部门决定暂停1月25日京沪、宁蓉、沪宁等高铁线路相关列车车票发售,并视天气情况进一步采取停运部分列车等...
安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安徽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