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戏演员多了不少“牛气”的90后 首次担纲“大戏”,“挑剔”的老戏迷都服气“过关斩将”的业务“好手”才能成为“明日之星”
[摘要]首次担纲“大戏”,“挑剔”的老戏迷都服气
“过关斩将”的业务“好手”才能成为“明日之星”
“首秀”时,连演三场,场场爆满;再次“登台”,恰逢合肥最冷的日子,戏迷从千里之外的北方城市赶来看演出——传统戏剧“融合”现代科技、全新复排的3D全息黄梅戏舞台剧《龙女》,时隔33年后再度公演,屡屡创下佳话。
向“老电影”致敬的新《龙女》,启用了一批90后为主的青年演员,原汁原味的唱腔完美重现经典,那些抱着“挑刺”之心来的“电影粉”也直夸“服气”。没有人知道,为了这一天,这些90后黄梅戏演员们在台下“磨”、“泡”了10余个春秋。更多的黄梅戏演员已经转行,他们还在坚守,只为传统戏曲的情怀。他们在用自己的方式推广黄梅戏,希望有更多的同代人关注黄梅戏,“抓住年轻人,黄梅戏才有生命。”
重温经典3D版《龙女》再“登台”
1月12日晚,在安徽艺术剧院,新视觉黄梅戏《龙女》上演。这是自复排公演“首秀”之后,《龙女》的第二次登台,尽管是天气寒冷,剧院里仍坐了八成满。
《龙女》讲述的是龙王女儿与穷书生的爱情故事,这出带有神话色彩的黄梅戏,曾在1984年以电影形式放映,与《天仙配》、《牛郎织女》并称“三仙”黄梅戏电影。之后,很多戏迷呼吁将《龙女》搬上舞台。可惜,当年技术所限,“上天入地”、“龙后吐珠”、“行云布雨”等神话情节,无法在戏曲舞台展现,留下遗憾。
一晃33年,科技日新月异,成熟的3D全息技术将不可能变为现实。2017年,将传统戏剧与现代科技相融合、全新复排的3D全息黄梅戏舞台剧《龙女》上演,一偿戏迷多年夙愿。“用3D全息技术复排此剧,既是致敬经典电影,也是对黄梅戏曲创新发展的探索。”当年担任电影《龙女》舞台导演的孙怀仁说道。
年逾古稀的老戏迷们坐在台下,看着“深海”、“龙宫”、“龙后吐珠”等场景在舞台上栩栩呈现,恍若置身实景,惊艳又惊叹,不禁落泪。炫丽的舞台效果、演员熟练的技艺、黄梅戏特有的优美唱腔……新《龙女》完美重现经典,让老戏迷们重温记忆中的黄梅神话故事,回味他们的芳华岁月。
90后青年黄梅戏演员大放异彩
新《龙女》还有一个创新,没用老演员打“情怀牌”,而是启用了一批“90后”为主的青年演员。
作为经典黄梅剧目,《龙女》在安徽省黄梅剧院创作史上留下深刻记忆,马兰、黄新德、吴亚玲、张辉等优秀艺术家的演绎,更是树立起一个个难以企及的艺术形象。时隔30余年,观众审美品位提升,眼光“挑剔”,要求更高,将《龙女》完全“交棒”给一群年轻人,不可谓不大胆。
“经典剧目的特色在于常演常新,黄梅戏要传承,更要发扬。只有抓住年轻人,黄梅戏才有生命。”省黄梅戏剧院院长蒋建国说,复排《龙女》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给年轻演员提供更多实践机会。“新戏从不成熟到成熟,需要一个过程。对年轻演员来说,有传统经典剧目复排,不断锤炼,能行之有效地促进成长。”
新《龙女》再“登台”,同时拉开“明日之星”青年艺术人才系列展演序幕。1月12日-3月4日,在安徽艺术剧院,黄梅小戏、折子戏,二胡专场音乐会,唢呐与柳琴音乐会,情景剧《脊梁》,小剧场话剧《不作你作谁》、歌舞剧《仰望城市的七个瞬间》将轮番上演,传统戏曲、民族风、西洋乐“混搭”,尽显青年艺术人才风采。
“‘明日之星\’展演,是专门为了培养青年艺术人而建立的平台,让他们出成绩、出成果,接受观众检验。”蒋建国说道。未来,国家二级演员张小威,优秀青年演员邬云、何凤娇、佘畅、何凤娇、赵丽、赵章伟等一众黄梅戏曲“明日之星”,将在属于他们的舞台上大放异彩。
首次挑大梁,生怕“毁了”黄梅戏
然而,回忆当时,刚拿到角色的青年演员们并不轻松。
《龙女》将重登舞台的消息传出,迅速吸引大批忠实影迷,他们出乎意料的坚守“老电影”情怀。“唱腔可别改”、“不要改台词”、“也别换服装”……几乎每天,剧组都能收到各种反馈,表达的意思都一样:全新复排的《龙女》,要和电影版一致。
一边是创新,另一边是怀旧,天平的两端该如何平衡?那段时间,这个问题困扰着每一个初挑大梁的青年黄梅戏演员们。最后,他们答复影迷,在舞美和技术创新的同时,保证戏曲的原汁原味。
“压力特别大,老艺术家的形象太经典了,想都不敢想超越,不砸牌子就万幸了。”演员之一何凤娇说道。何凤娇是个“90后”,2006年考入安徽省黄梅戏艺术职业学院,毕业后留校任教3年,曾在多次大赛中斩落奖项,因在一次小戏调演中表现出色,被招入省黄梅戏剧院。
在同门演员看来,何凤娇颇具天分,他们管这叫“祖师爷赏饭吃”。首次担纲大戏,又是“挑战”经典,何凤娇丝毫不敢懈怠,勤练之余,反复观看历史影音,向老一辈艺术家求教,“只能鼓足劲,拼了。”
2个月后,赵丽接到了新编黄梅戏《孔雀西北飞》,这是一部讲述婆媳关系的现代戏,“恶媳妇”与“勤婆婆”的设定,与汉乐府《孔雀东南飞》“婆婆磨媳妇”相映射。
赵丽是何凤娇的同班同学,也是出类拔萃的演员,此前曾在折子戏中担任主角,担纲大戏也是第一次。“前所未有的压力,生怕没演好,砸了黄梅戏的招牌,长期失眠。”赵丽一头扎入新戏中,熟读剧本、揣摩角色,睡不着就起来练身段,熬了一夜又一夜。
为揣摩角色每天熬夜写“角色传记”
真正走到舞台中心,这些年轻演员们才知道有多难。
在新视觉黄梅戏《龙女》中,何凤娇扮演两个角色,龙女云花公主(B角)、小丫鬟珍姑(A角),一个端庄温柔,一个俏皮泼诞,反差很大。前者对于气质文雅的何凤娇来说不算难事儿,而后者情窦初开的少女“人设”,对自觉有点严肃的她来说挑战不小。
“装”、“生硬”、“端着”,彩排初期,这三个“标签”始终跟随何凤娇,当她和龙女云花公主(A角)同时上台,一看就是两个公主。就算别人不说,何凤娇也知道自己的表现不合格,学黄梅戏以来,她头次尝到了挫败的滋味。
在《孔雀西北飞》中扮演现代版“焦仲卿”的赵章伟,一上来也陷入了困境。“从小练的一招一式,主要是为了古装戏,唱到一段,出什么动作,手举多高都是固定的,程式化演出。”赵章伟说。而这一套在现代戏中完全不适用,“现代戏强调丰满的角色表现,融入角色,有强大的内心戏做支撑。”
身为80后,赵章伟是这一批青年演员中的“老大哥”,从艺时间长,舞台经验丰富。可是,刚开始排练时,他竟也无措得“手都不知道往哪儿放”。
只能苦练!
何凤娇每天从早唱到晚,一点点“找回”不解世事、娇俏可爱的声音,累了就喝口参茶,困极了就蜷在椅子上打个盹,这让她时有回到10年前的错觉。当年,刚学艺的何凤娇“不知天高地厚”地竞争“挡马”一角,也是这样从早练到晚,每天早上5点多就进练功房,等学校早功课开始,她已经出了一身汗。连“泡”一个多月,终于拿下角色,在学校引起不小的轰动。
赵章伟和赵丽除了练功,其它时间都在静心读剧本,揣摩角色。台词上简单的一句话,都要“扩展”为丰富的内心戏,哪怕排练再晚再累,每天都必须写人物小记。记不清多少个午夜,赵丽因为对角色揣摩不到位,急得直掉眼泪,“很苦,但是进步也大,值了。”
为演活角色到街头观察百态人生
新视觉黄梅戏《龙女》男一号“书生”的扮演者张小威本来擅长武生,这次在《龙女》中扮演书生。从“武”到“文”,没有夸张的大动作“串场”,又要演绎出书生的柔弱和单薄,张小威开始留意身边人,找感觉。
佘畅挺帅,不苟言笑时,隐约透着几分酷意,和他在《龙女》中扮演的黑蛟将军有点像。
虽说出身黄梅世家,可“90后”的佘畅,本无意学黄梅戏,吉他、贝斯、架子鼓等西洋乐器才是他的“心头好”,在妈妈的“哄骗”下才“入坑”的。
佘畅的起点“不一般”,唱腔启蒙老师是素有黄梅戏“磁带王子”之称的潘启才,身段启蒙老师是京剧演员高德笙。他也确实争气,几年间,从清唱到“小戏”,再到饰演“大戏”中的小配角,直至在《龙女》中扮演唯一的反派,挑起“大戏”。接了《龙女》之后,佘畅全身心投入,坐公交车也不忘揣摩剧情,不但嘴里念念有词,忘情时还伸出兰花指比划,回神之后,“收获”大片异样眼光。
在《龙女》中扮演书童文哥的徐镭洋,自幼爱好模仿,邻居大爷每晚在村头就着花生米喝白酒,小小年纪的他也“照葫芦画瓢”。接下“书童”一角,徐镭洋犯了“轴劲儿”,沉入剧本,反复揣摩角色,时常站在路边定定观察孩童,由此加入了走路甩手的小动作,将天真少年憨厚、俏皮的模样演绎得淋漓尽致。
坚守黄梅戏只因不舍传统戏曲
新视觉黄梅戏《龙女》公演之后,反响不错,原本不太看好的影迷、戏迷们很满意,给演员们留言:“演得真好,没想到一群年轻人把这戏又给演活了,依稀有几分前辈的风采。”
当然也有批评。戏曲中,有一幕是云花公主掀盖头,何凤娇掀起的“节点”不太一样,不少观众注意到了,提出质疑。戏迷们提的意见,青年演员们都会用心看,记在心里,是警醒,更是鞭策。
从艺15年,赵章伟的很多同学已经转行,继续留在舞台上的最多5个。
“太清苦、坚持不易。”姚恩田也是一位“老戏骨”,至今仍坚持在舞台上。他说,几乎每一位黄梅戏演员“出头”之前,都要接受四五年的专科演员学习,再经历至少5年的“磨”、“泡”、“锤”,从跑龙套开始,一点点成长。戏曲演员在台上风光无限,可背后的辛酸,却被悄悄“掩盖”在磨平的脚趾、身不离手的护嗓“神器”、单调无趣的“朋友圈”之下。
张小威的坚持更让人感觉不易。他12岁起开始学艺,本是前途无限的“新星”,却因为尴尬的变声期,被调去负责音响控制。省黄梅剧院的灯光和舞美,近70%是演员转行的,基本都是抱憾离开心爱的舞台。
但张小威不甘心,“我喜欢黄梅戏,热爱传统戏曲艺术,情怀很深。”转入后台的几年,他依然每天不到6点就起床练嗓子,“呵哈啊呵哈啊”成为那几年的主旋律。凭借出色的表现,张小威又回归舞台。
张小威很幸福,其他的“明日之星”们也说自己幸运,能有机会崭露头角。也正因为机会珍贵,他们不敢自得,更不敢懈怠,“哪怕偷懒一天,都生怕赶不上了。”赵章伟说。
省黄梅剧院每年考核,身段、唱腔、乐礼等多个项目逐一评审,综合评分前位的业务尖兵才能入围“明日之星”。何凤娇连续被选为“明日之星”,她给自己定的目标就是“一直追”,“黄梅戏对演员的要求高到近乎苛刻,三天不练功就可能无法撑完全场。选择坚守,只有咬着牙,耐住寂寞,勤学苦练。”
时代不同,黄梅戏也在改变,“声光电”结合、3D全息技术融合,甚至是“混搭”交响乐、演唱会,未来还会有更多“新生物”搬上戏曲舞台。
青年演员们在默默地学,“不仅学黄梅戏,还要学豫剧、京剧、歌剧、话剧,只要对表演有帮助的,样样都要学。”赵丽说道。同时,他们也在用年轻人的方式做努力,直播演出,用微博、微信和戏迷互动。现在,这些黄梅戏演员们的“粉丝”不少,而且基本都是年轻人,有些“粉丝”像追星似的,追着他们各地跑看演出。
何凤娇想把中学同学聚在一起,请他们来看《龙女》,“现在的黄梅戏演出,像是舞台剧,也不逊于电影。希望它能走得更远、更广,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晨报记者王靓见习记者姜珊/文朱志恒/摄
新闻推荐
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因为给银监会、天津市属重要机构等多人以邮寄方式寄送168元水果礼品卡,渤海银行正面临前所未有的监管风暴。据央广网报道,此事被银监会知道后,当即向中纪委陈诉了情...
安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安徽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