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安徽> 安徽新闻> 正文

“新高考”改革逻辑:从淡化考生选科博弈做起

今日周村 2017-12-08 08:37 大字

2017年的安徽某中学高考考生们奔赴“前线”核心提示

最近,教育部长表示,到2020年,我国将全面建立起新高考制度。2017年,在上海、浙江完成第一轮高考改革试点后,北京、天津、山东、海南等4个省市启动新高考改革,明年有16个省份启动新高考改革,2019年将有9个省份启动新高考改革。早已经宣布从2018年启动新高考改革的广东,近日公布了《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招生委员会关于2018年深入推进普通高等学校考试招生改革的通知》,向社会征求意见。

对于上海和浙江的高考改革试点,教育部长称,“经评估取得成功,尽管还存在一些需要完善的问题。”由于上海和浙江肩负“先行先试”的改革任务,因此,对于上海、浙江试出的“一些需要完善的问题”,切不可掉以轻心,在其他省市推进新高考改革时,要完善高考改革方案设计。

从浙江和上海完成第一轮高考改革后的反应看,目前讨论最多的是选考物理学生减少这一问题。

根据浙江省教育考试院、浙江省教育厅公布的数据,2017年高考浙江全省共29.13万考生(其中25.01万人报名普通高校招生),在后3门(从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技术中自主选择3门)的选择中,相关科目排位如下:1.生物12.53万(50%);2.化学12.5万(50%);3.地理11.95万(47.79%),4.历史10.88万(43%);5.政治10万(40%),6.物理8.95万(35.78%),7.技术7.2万(占比为29.2%)。也就是说,新高考选考物理的仅8.9万人,比例仅占普通高校招生报名人数的36%。

根据上海教育考试院公布的数据,在2017年5万名上海高考学生中,相关科目的选考人数如下:政治14834人,历史20151人,地理29628人,物理19218人,化学22314人,生物24175人,从中可见,物理也排在第5位,低于地理、生物、化学、历史科目的选考人数。

而这一问题,从本质上分析,是新高考改革设计的3+3科目组合,存在令考生进行信息不充分的“博弈”的问题,这不但增加考生(家长)的选择焦虑,也导致基础教育出现一系列新的问题。高考改革应该尽可能减少、直至消除考生在选科、选学校和选专业方面的博弈,才能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实力和职业发展规划,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学科、感兴趣的学校专业。这应该是高考改革的基本逻辑。

淡化选科博弈色彩的三个途径

高考改革的初衷,是为了扩大学生的选择权,而扩大选择权,就必须尽量避免出现博弈、“暗战”。拿我国的高考志愿填报改革来说,各省的高考志愿填报从之前的等第志愿到实行平行志愿,就是为了减少“博弈”,这一志愿填报方式的推行,有效缓解了考生填报志愿的焦虑。

只要对高考改革方案,进行科学的设计,是可以淡化直至消除博弈色彩的。淡化选科博弈色彩的措施有三:

其一,论证不同学科对基础教育的不同重要程度,对不同学科设置不同的等级赋分比例。在设置赋分等级时,不能所有学科“一刀切”,这貌似对所有学科公平,但实质并不公平,会强化投机和博弈。目前,我国把语文、数学、外语科目作为所有学生必考的科目,这已表明基础教育阶段不同学科的重要程度是不同的,因此,对于选考科目,也应该广泛听取学校、老师、家长、学生和社会人士的意见,对不同学科差别对待。

之所以社会舆论十分关注选考物理科目的学生减少这一问题,就是出于对物理科目重要性的认知。在笔者看来,所有选考科目中,物理和历史两门科目,可以给予差别对待,比如A+比例,可以比其他学科的A+比例高2%,只要在学生进行科目选择前,将赋分方案公众于众,由考生根据方案自主选择,也就不存在选科不公平问题。只有在考生选完科目之后,再给不同学科不同的等级赋分,才是不公平的。

其二,从目前规定学生选择3门,参加选考,调整为所有考生都可以报考所有6门或7门选科考试(甚至可有更多选科考试),并规定,如果要参加普通高校招生录取的话,至少报考3门。考生在考完之后,再根据自己的选考成绩,结合报考大学、专业,选择3门成绩参加高考志愿填报、录取。这就减少了选科的博弈,考生可以自主选择自己认为最好的3门选考科目成绩去报考大学。如果实行这样的选考设计,高中学校也难以限定学生必须选择哪3门科目学习、考试,因为选择3门、4门还是5门、6门科目考试,是考生的自由。这也会促进中学教学考试分离。

其三,规范大学专业提出的选科要求。从引导学生理性选择学科、保障基础教育的教学质量和大学的人才培养质量出发,大学专业提出的选科要求,可以有两条规范思路。一是每所大学只提三类科目要求,物理、历史与科目不限,偏理工的专业要求必须选一门物理;偏人文社会的专业要求必选一门历史,其余的专业可科目不限。二是每个专业必须提出三个科目要求,考生必须选择其中的两门。比如一个专业提出物理、化学、生物的要求,考生所选科目中必须包括物理、化学,物理、生物,或者生物、化学,否则就不能报考。这会大大减少选科的投机选择。

考生为获得更高等级的博弈

新高考实行3+3科目组合,后一个3为6(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等6门)选3或者7(另加一门技术)选3,这种科目设计是为了扩大学生的学科选择权。本来,选物理这门科目,在高考填报志愿时,拥有选择大学专业的优势,可是,现实中选物理的学生却偏少。背后的原因,就是考生在选择科目时,进行博弈——不是根据自己的兴趣、实力、升学规划选择学科,而是考虑怎样获得选考科目的高等级。

根据规定,选考科目在浙江和上海都包含合格考和等级考两部分,浙江每门选考科目的合格部分为40分,等级部分是60分,分21个档,每档相差3分,测试时按考生的百分位计算等级,录取时折合为分数;上海每门选考科目的合格部分为40分,等级部分是30分,分11档,也每档相差3分,测试时按考生的百分位计算等级,录取时折合为分数。

这种等级赋分方式,是按考生在报考这一科目学生中的排位计算等级给分的,并没有考虑报考这一科目的考生人数,以及考生的实力问题。由此就带来博弈问题。不少考生都采取“田忌赛马”的方式选择学科,以便自己能获得更高的等级。由于有部分名校的理工科专业提出必须选考一门物理的要求,因此,高分考生大多会考虑选择物理,这就让中分段及以下的学生,不敢选择物理,担心与高手比拼,获得的等级低,影响高考总分,而由于中低分段的学生都不愿意选择物理,选择物理的学生减少,获得高等级的物理科目学生数也减少,这使高分段的学生也不敢报考物理,担心报考物理“吃亏”。在浙江,选物理的学生越来越少,几乎是所有重点高中的共同趋势。在浙江的某重点高中,2017年选物理的为50.8%,2018年为49.60%,2019年只有36.5%;与之对应,选技术科目的,2017年为4.8%,2018年为10.3%,2019年达到37.2%。很显然,不改变这种相同等级赋分模式,选科博弈就会一直存在。

目前的选科设计,带有很强的博弈色彩,这是进一步推进高考改革,必须加以解决的。首先,不同选考学科,不考虑学科的重要性,以及选择这一学科的群体情况,按照同样的比例赋分,会促使更多学生选择难度低、考生实力相对弱的选科。从上海新高考第一年的选科同学成绩分布看,570分以上高分(高考满分660分)的学生,有85%选择物理科目,随着考分降低,选择物理的学生减少。而选生物、政治、历史的学生,却呈现相反的趋势,中低分段选这些科目的学生增多。上海教育考试部门负责人对此的分析是,选考物理并没有影响到考生的高考分数,可是,在考生和家长那里,对此的解读却会变为,选考物理的学生水平都很高,他们的高考成绩之所以没有受到影响,是因为其他科目的分数把总分拉上去了。

其次,大学对各专业招生提出的较为宽泛的选科要求,让考生有很大的选科投机空间。新高考取消文理分科之后,高校各专业在招生时会提出选考科目要求,为吸引考生报考,很少有大学的专业提出必须选择某一科目的要求,而是会提出科目不限、三门科目或者两门科目要求。提出三门科目要求,不是说必须选择这三门,而是只要选择三门中的任一门均可,因此,虽然说选择物理,考生报考的专业面最广,但是,不选择物理,报考受限的专业很少。大学在招生中,给学生很大的科目选择空间,已经带来一个十分现实的问题,有的大学招来的学生,根本就没有这一专业学习所需要的学科知识基础,进大学之后,大学要重新给这些学生补高中的课。这也可视为有的大学在新高考背景下为提高录取分数的投机行为。

探索申请制:考生自主选择大学

而要全面消除博弈,则需要推进高考录取制度改革。前文谈到,我国各地已经实行平行志愿填报方式,平行志愿淡化了志愿填报的博弈色彩,降低了考生填报志愿的焦虑,但由于每年考生报考大学的走向不确定,平行志愿还是存在志愿定位不准、投档而被退档、志愿之间没有梯度的风险,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并不知道自己能不能被这所学校录取,因此,也存在一定的博弈问题。

要让考生能更加自主、自由地选择大学,应该实行申请制,在高考成绩公布后,大学自主提出申请成绩要求(包括科目和等级),达到成绩要求的考生,可同时申请若干所大学,大学独立对申请者进行评价、录取,一名考生可以同时拿到多张大学录取通知书再进行选择、确认。实行这样的录取制度,我国推进的高考科目、考试改革,以及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都会起到实质的改革效果,考生可自主根据自己报考的大学的科目、成绩要求,去选择相关学科学习、参加考试,这完全可从自己的兴趣、个性出发去选择,而不存在和其他同学博弈的问题。□转自2017年11月9日《南方周末》

新闻推荐

立足本职岗位,保障监管安全稳定

星报讯常年坚守在戒备森严的高墙内,始终坚持爱岗敬业、忠诚履职,用奉献书写着使命与担当……这是无数监狱民警的真实工作写照。昨日,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www.ahcaijing.com)、掌中安徽记者采访了安...

安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安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