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阻不文明还需文明先行
□安徽朱永华
本来想制止别人在公交车上随地吐痰,出言指责引起争吵后,一怒之下将对方踢倒,导致对方受伤。11月29日上午10时许,柳州市民小张来到柳北巡警大队,赔偿了伤者李先生3000元,为自己的过激行为付出代价。(相关报道见本报昨日A10版)
确实,在公共场所尤其是公共交通工具上抽烟、随地吐痰,既不文明也污染环境,更影响他人健康。面对这种不文明行为,任何人都有出面劝阻的义务,但话又说回来,劝阻者除了首先要语言文明、给对方以必要尊重之外,还要注意方式方法,而这方式方法就包括询问对方出现不文明行为的原因。李先生年过六旬,老人本来就多痰,再加之不舒服一直咳嗽,就更难抑制,更何况老人是将痰吐在了随车的垃圾桶内,如果小张能够问清原因好心规劝,李先生势必也不会太过反感。
但从报道的描述中可以看出,小张劝阻李先生的话语显然既不友善也不文明,在没有问清缘由的前提下就以“教训”的口吻直接指责,这让已经算是小张“长辈”年龄的李先生自然有些“挂不住”,如果小张此时肯礼让一步,为自己的不礼貌言语向老人道歉,不但可以让矛盾就此化解,李先生势必也会原谅小张,甚至还会检讨自己的行为。然而因为双方均不理性,导致由相互指责到最终的肢体冲突,小张为此赔偿李先生3000元,实在不值当。
不文明行为虽令人生厌,但毕竟还属于道德范畴,充满友好善意的提醒和劝阻,不仅可以达到制止的目的,更能增进彼此之间的理解和促进文明素质的提升。反过来,以不文明的言语方式来应对不文明行为,非但适得其反,容易激化矛盾,最终很可能还会酿成更严重的法律后果。人们之所以要从这件事中汲取教训,就在于遇事要冷静,尤其是在劝阻他人不文明行为时,更应当给予对方必要的理解和尊重,心善语言美,还有谁会“不识劝”?
新闻推荐
■方飞尹雪茗2016年以前,对安徽宪达律师事务所律师余勇来说,每天不是在法院等候,就是在去法院的路上,工作时间捉襟见肘;2016年后,网上诉讼服务平台建成,余勇在律师事务所轻轻点击鼠标,就可以完成...
安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安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