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媒体:武汉和郑州在人才争夺上“较劲”,双方大招频频
11月21日,
武汉举行第八场“资智回汉”,
武汉纺织大学签下515亿大单。
两天后,11月23日,
郑州发布“智汇郑州”人才新政:
两个中部巨头,为了人才拼了!
两城因铁路结缘
武汉,地处江汉平原东部、长江中游,有九省通衢之称,是中国内陆最大的水陆空交通枢纽,也是国内科教名城。
郑州,地处华北平原南部、黄河下游,目前是中国公路、铁路、航空、通信兼具的综合交通枢纽。
1889年12月,时任湖广总督张之洞向清廷请求修建从卢沟桥至汉口的铁路。获准后,卢汉铁路(后更名“京汉铁路”)于1897年4月动工建设。出于防范水患及地质原因考虑,张之洞设计路线时绕过了当时河南省会开封,改从郑县(后更名郑州)经过。
1906年4月,贯穿郑县的京汉铁路通车,提升了武汉在全国的交通地位,也成就了郑县二十世纪的振兴。
从郑县发展而来的郑州,经济底子并不如洋务运动时就闻名全国的武汉。但随着后来双方经济发展水平的拉近,外界也开始对这两个中部城市进行比较。
经济水平:郑州不敌武汉
近两年,武汉经济飞速发展,郑州经济增速也很快,但GDP总量与武汉仍有不小差距。
看看去年的数据:
从GDP看,武汉>郑州,稳居中部第一,郑州与武汉差了一个南昌。
从GDP增速看,郑州超过8%,武汉7.8%的增速也不算慢。
从人均GDP看,武汉>郑州,而且差距近3万元。
从城镇居民人均收入看,武汉>郑州。武汉近4万元,超过郑州6000多元。
今年上半年,武汉GDP为6019亿,郑州为4040亿。
整体经济实力看,武汉明显强于郑州。
人才争夺:双方“大招”频频
21世纪最贵的是人才,经济发展需要人才。
先看下面这幅图。
从图上可以看到,在人口的吸引力上,武汉和郑州旗鼓相当,均为15万人左右的新增人口。
不过,要留住人才,就得先有吸引人才的资本。在高等教育上,武汉喊出“留住百万大学生”的口号,有这个底气。
2016年的中部7市211/985大学数量对比中,武汉有7所,郑州却只有郑州大学1所211,在人才的吸引力上要逊色不少。
今年以来,武汉推出了一批吸引人才的优惠政策,政策力度相当之大。
落户方面,留汉大学毕业生年龄不满40周岁的,可凭毕业证申请登记为武汉市常住户口,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不受年龄限制。
薪酬方面,武汉在全国率先发布大学毕业生在汉工作指导性最低年薪标准,其中大专生、本科生、硕士、博士最低年薪分别为4万元、5万元、6万元、8万元。
住房方面,未来五年,武汉将建设和筹集250万平方米以上大学毕业生保障性住房,让大学毕业生以低于市场价20%买到安居房,以低于市场价20%租到租赁房(如属于合租的可低于市场价30%)等等。
此外,今年4月,武汉成立招才局,截至目前,武汉已聘任“招才顾问”26人、“招才大使”10人、“招商大使”39人。其中不乏雷军、陈东升、阎志等一波大咖。
从5月起,武汉还举办了八场校友“资智回汉”活动,截至目前,武汉校友招商专场签约总额已超过1.1万亿元。
相比武汉,郑州对人才招揽也不甘示弱。
今年7月,郑州发布重磅落户新政:“社保满两年直系亲属可落户中心城区”、“租房人员可落户社区公共户口”、“全面放开县 (市)、上街区落户限制”。
11月23日,郑州公布的人才新政,可谓“史上最强”。
比如,专科以上毕业生、职业(技工)院校毕业生,凭毕业证来郑即可申请办理落户手续。可以说,几乎所有上过学的都可以来郑州落户了。
在郑工作并拥有全日制本科以上学历、副高级职称(高级技师)以上的非郑户籍人才,在郑购买首套自住商品住宅,可免予提供社保或个税证明。
2017年1月1日及以后毕业的全日制博士、硕士研究生、本科生,和技工院校全日制预备技师,毕业三年内可以申请分别为每月1500元、1000元、500元的生活补贴。2017年1月1日及以后毕业的全日制博士、硕士研究生、双一流建设高校的本科生,可同时申请分别为10万元、5万元、2万元的购房补贴。
此外还有对人才的重金奖励等等。
同时,施一公、许家印、阎连科等8人被聘为 " 郑州人才特使 " 。
未来,双方人才争夺战会越发激烈。
双方还需继续发力
不论如何比较,武汉与郑州都是各自区域内的重要城市,也是中部的兄弟之城。
2015年,国家《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提出,要构建“长江中游城市群构建多中心协调发展格局”,强化武汉、长沙、南昌三个中心城市地位。
2016年,国务院发布《关于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的批复》中原城市群范围虽涉及河南、河北、山西、安徽、山东五省30座地级市,但主体在河南,郑州更是唯一的省会城市,毫无疑问将起到领头羊作用。
2016年底,国家发改委发布《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规划明确,支持武汉、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
其中提出:
推进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有利于增强综合服务功能、引领中原城市群发展和支撑中部地区崛起,有利于打造内陆开放高地、积极服务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等。
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有利于增强辐射带动功能、支撑长江经济带发展,有利于构筑内陆开放平台,纵深拓展国家开放总体格局等。
所以,双方未来需要做的,是克服短板,继续发力。
当然,武汉与郑州的良性竞争,有其积极意义,两个城市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会让各自越来越好。
(原标题为《 武汉和郑州,为这件事“较劲”了!》)
新闻推荐
本报讯(钟灏路璐)11月22日,记者从市羽毛球协会获悉,该协会举行国家二级羽毛球裁判员培训班,培训内容包括理论和临场执裁两部分。据了解,本次培训按照羽毛球国家二级裁判员的要求,采取理论、实践、互动、...
安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安徽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