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安徽> 安徽新闻> 正文

龙舒河畔诵读声??桂枫

池州日报 2017-11-10 07:00 大字

桂迓衡,字穆堂,龙舒河畔的梅村民间称其为桂先生。清嘉庆九年(1804)生于贵池梅村,书香门第,仕宦人家。幼受庭训,家教甚严,通晓诸子百家之学,谙习六义奇韵,少怀壮志。道光二十年(1840)中进士,授刑部主事;咸丰八年(1858)迁任武进知县;同治二年(1863)擢泰州知府;同治十三年(1873)七十岁的桂迓衡以年迈体衰上疏乞求致仕,次年恩准回到故里梅村。清史稿中载道:“朝中少一清廉耿介之官员,地方增一知书达理之乡贤。”回归故里后,七十五岁时,受贵池知县陆延龄聘请,主纂贵池县志,衣不解带,历经四年艰辛,于光绪九年(1883)撰编成《贵池县志》四十五卷,以木刻活字印刷刊行。旋又受秋浦桂氏族人公请,主修《秋浦潮溪桂氏宗谱》十二卷。在主撰贵池县志和桂氏宗谱期间,光绪五年(1879)安徽巡抚任命他为安徽敬敷书院山长,长达五年之久。光绪十三年九月(1887),桂迓衡与家人中秋欢聚,持蟹赏菊,因饮酒过量,在酣睡中辞世,享年八十四岁。

桂迓衡回乡后,被任命为安徽(安庆)敬敷书院山长。安徽敬敷书院创建于顺治九年(1652),初建于安庆府学宫内,清代许多经学大师如刘大櫆、王亮吾、祖望、姚鼐等先后担任书院山长,是清代安徽文化学术活动中心。桂迓衡在书院山长任上,治学严谨,勤勉不倦,常自勉道:“处子耿介,守身如玉;谷暗兰薰,芳菲自远。”这里蕴含着深刻的自省、自洁、自爱、自傲,因此他备受生员尊敬,培养了一批文学家。“桐城派”后期散文家姚永朴、姚永概兄弟俩都在桂迓衡任山长期间的敬敷书院求学,聆听过他的教诲,为其后成为散文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漱芳一词出自西晋陆机《文赋》:“倾群言之沥液,漱六艺之芳润”。亲手撰刻了两旁的楹联:“两刃相割才知利钝,两论相订方见真谛。”手书了“潄芳学堂”条匾,清朗俊雅。以训导子孙有教无类、教学相长、取长补短、自我修正。

桂迓衡并不是一个清流的老夫子,他为官一任,以民为本,清廉耿介,深受当地民众拥戴,江苏泰州郡曾将其名迎入 “名宦室”。只是生居在风雨飘摇的晚清,虽身处庙堂,但心忧国运。清咸丰十年(1860)法国天主教传教士,在天津望海楼设立教堂,诱人入教,强占民地,激起公愤。同治九年(1870)6月21日因育婴堂死亡婴儿数十名,数千民众到教堂示威。法国领事丰大业,往见三口通商大臣崇厚,公然开枪恫吓,又在路上对天津知县刘杰开枪,击伤随从一名。群众怒毙丰大业,焚毁法、英、美教堂及法领事署。事发后,英、法、美等七国军舰集结天津、烟台一带逞威,清政府派曾国藩、李鸿章到天津查办。将天津知府张光藻(贵池县人)和知县刘杰革职充军,杀民众20人,充军25人,没收全部财产,又派崇厚前往法国道歉。桂迓衡知晓此事后,顿时吹胡瞪眼,即刻上书李鸿章,劝其不可听任外敌的威胁,应以重国威,以循民情。“千夫诺诺,不如一士谔谔。”李鸿章自知理亏,次年不得不为张光藻、刘杰复职,并退还没收的全部财产。李鸿章对自己处理这件事后评价道:“外惭清议,内疚神明。”曾国藩也感叹说:“聚九州之铁,未能铸此大错。”

时任直隶道员的至德人周馥因事回皖,仰慕桂迓衡在处理天津教案中之声誉,特地到已致仕回乡的桂迓衡家里拜谒前辈,真是“江湖常有庙堂忧,逢人好谈天下事。”他们相见恨晚,挽膝长谈,周馥临別时赠扬州八怪之一黄慎所画的《南极仙翁图》一幅作为纪念。

今日三圣庙的旧址,虽早已不见“潄芳学堂”条匾,但漱芳学堂至今氤氲在梅村乡这片山野,醒在梅村人的记忆里。龙舒河、三圣庙、桂迓衡,彼此的连结,汇集成秋浦河的奔涌,以及兼容且绵延的文化气质。岁月沧桑,更让这份气质益发厚重和雄浑。尊师重教的传统代代延续,不废江河万古流。

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一百三十年过去了,桂迓衡留下的“淡若清风静如兰,润之细雨温似玉。”,以及“砥砺品节,如兰似玉。”精神之酿,饱含着儒释道传统文化,已渗透到后世后人的骨髄。时至今日在他耕读过的土地上,己有了更多元的文化,更灿烂的文明。而回望三圣庙遗址时,依稀能触摸到一个高尚灵魂的脉动,依然有关于高贵、尊严、良知、人格的联想,更有一种向往,一种景仰。

新闻推荐

市人防办领导到帮扶村走访调研

10月25日,市人防办党组书记、主任李文英到帮扶村牌楼镇牌楼村走访调研。李文英主任来到村部,与村两委干部进行座谈,询问了村党建工作和扶贫工作开展情况,了解了脱贫攻坚的工作进度,要求牌楼村与人防办...

安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