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安徽> 安徽新闻> 正文

二十年磨砺展风采 市立医院消化内科被列入安徽省“十三五”重点特色专科

拂晓报 2017-09-29 13:55 大字

宿州市立医院消化内科成立于20世纪90年代,经过多年发展,多次被市立医院评为“优秀科室”,并于2010年被市卫生局评为“宿州市重点学科”,2017年被安徽省卫计委列入安徽省“十三五”医疗卫生重点特色专科。市立医院消化内科从当初那个大内科分离出来的小科室,发展成为专业技术先进、人才储备雄厚、亚专业分化完善、临床与科研共进、发展势头迅猛的安徽省重点学科,正是由于全体消化内科医护人员20余年来不断的努力,一点一滴的累积成绩,不断磨砺和发展壮大,才终有破茧成蝶、展现风采的今天。

?以专科诊疗为基础创建特色学科

市立医院消化内科现有一个住院病区,开放床位60张,年门诊量20000余人次,年住院患者3000余人次,年平均内镜手术400余台,拥有内窥镜诊疗中心、碳呼气试验室、胶囊内镜工作室。科室拥有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奥林巴斯-290型电子胃肠镜系统、超声内镜系统、胶囊内镜处理系统、全自动内镜清洗消毒机、氩气刀、胃肠多功能治疗仪等先进设备。除了具备胃肠、肝胆胰腺等消化系统重大危重疾病的诊疗能力以外,消化内镜精查-消化道早癌筛查、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及胆总管结石取出术、胆道支架置入术,消化道出血急诊止血术、消化道异物取出术已经在日常工作中常态化,同时也开展了消化道狭窄扩张术+支架植入术、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硬化剂(EVS)、消化内镜及腹腔镜双镜联合治疗消化道肿瘤等技术。

随着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人民生活水平和医疗卫生条件得到逐步改善,但癌症的诊疗始终是一个世界难题,也逐渐成为威胁人类生命的第一大杀手。癌症治疗的效果与发现的早晚有着密切联系。皖北地区是消化道恶性肿瘤的高发地区,但早癌筛查率尤其是基层筛查率较低,甚至远低于全国普通水平,而市立医院消化内科在辛毅主任牵头带领下,率先成立了宿州市首个消化道早癌诊治中心,利用现有技术普通及无痛电子胃肠镜检查、染色技术、NBI电子染色技术、放大内镜技术、超声内镜等技术大大提高消化道早期癌的检出率,发现了大量的消化道早癌患者,提高了诊断率,并通过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或黏膜下剥离术(ESD)技术完整切除肿瘤使广大早癌患者得到了治愈的机会。

对于晚期肿瘤患者已失去治愈机会,治疗以处理各种肿瘤并发症、延长患者生命、减少痛苦为主,营养支持、临终治疗显得非常重要。市立医院成立肿瘤微创治疗多学科协作中心,消化内科通过与放化疗科、肿瘤外科、普外科等多学科协作,在晚期肿瘤患者姑息支持治疗、内镜治疗上也取得了较好成绩,通过消化内镜与腹腔镜双镜联合治疗消化道肿瘤减少手术创伤、减轻术后疼痛、加快机体功能恢复并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在一定程度上也减少了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利用省内领先技术-消化道狭窄扩张术及支架植入术应用于食管癌食管狭窄、贲门癌、吻合口狭窄、食管气管瘘、理化因素引起的消化管狭窄、术后瘢痕等疾病治疗,解决了患者无法进食的痛苦,以及通过内镜下放疗粒子消化道局部植入术,为食管、胰腺晚期肿瘤患者和一些高龄手术禁忌患者的肿瘤治疗带来一线曙光。消化内科开展了空肠营养管置入术有助于解决癌症晚期、中重度急性胰腺炎、炎症性肠病、脑血管意外后遗症及慢阻肺需长期卧床患者的长期营养不良问题,优化肠内营养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有助于基础疾病的恢复及治疗。

由于环境、饮食等多种因素,皖北地区也是肝胆疾病的高发区,以外胆道结石、胆道疾病居多,均需外科手术来治疗,创伤大、费用高。近年来,消化内科利用国内领先技术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EST)、鼻胆管引流(ENBD)及胆总管结石取出术来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胆总管结石因引起的胆道梗阻、胰管高压,并以最小的手术创伤达到降低胰管高压的目的,遏制胰腺炎的启动,缩短病程,防止向重症发展,减少远期并发症。通过与长海医院、安医附院等进行紧密交流合作,定期邀请内镜专家指导工作,并输送王龙等医师赴长海医院进修专科内镜技术,使超声内镜技术在宿州市得到引进并逐渐开展相关诊疗工作。

?以专科培养为动力

构建人才梯队

医学的发展与进步离不开以医生为主体的诊疗能力,市立医院消化内科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和人才是第一资源的发展战略,拥有优秀的医护人员是学科发展第一要素,通过不拘一格引进人才、不遗余力培养人才、用良好的事业平台凝聚人才,按照“优秀人才,优先培养;重点人才,重点培养;紧缺人才,抓紧培养”的人才培养思路,在重点人才培养上,从人、财、物等各方面予以重点支持,构建以硕士研究生等高学历医生为主体、老中青年龄段结构合理、并拥有众多高诊疗水平、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梯队。目前科室拥有医生18人、护士30人,其中医生中高级职称7人,中级职称7人,初级职称4人,拥有硕士及以上学历8人,先后向上海长海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南京鼓楼医院等多家著名医院派出医务人员进修专科进修培训7人次。学科带头人辛毅主任医师于1984年工作至今,一直从事消化内科专业工作,主持成立宿州市医学会消化分会,承担多项省市级科研课题及多项宿州市的继续教育项目,现任安徽省医学会消化分会委员、安徽省肝病学会委员、宿州市医学会消化分会主任委员。曹杰副主任医师于2013年获得第五届宿州青年科技奖,王龙主治医师于2016年在全国第十届抗癌协会胰腺癌专业委员会年会上获得PCCA-CSPAC-Celgene基金年度优秀医师奖;2017年全国消化年会(CGC2017)上王龙和刘志医生获邀参加,并进行电子壁报展示和授课讲座,进一步提升了宿州市立医院消化内科的影响力和品牌形象。

除了积极进行自身科室的人才培养、人才储备以外,市立医院消化内科还承担皖北消化专科医学人才的培养任务,使先进的消化专科诊疗技术得以向周边辐射并推广,提升了皖北地区整体消化疾病专科诊疗能力。科室成立专门的教研小组,由高年资主任医师及研究生组成,通过制定培训制度、规范教学计划,定期开展消化学会讲座、继教项目以及指导老师直接带教等多种方式的人才培养模式,每年接受并培养数十名以上的基层医院消化专科进修人员、实习医生以及全科医师。王龙主治医师于2015年参加首批安徽省卫计委举办的“全科医生师资培训班”并通过考试,成为宿州市立医院全科医生培训基地唯一获得“安徽省全科医生师资证书”的消化科医生,目前正承担2017年安徽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助理全科医生培训带教工作,积极响应国家卫计委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号召,提升基层医疗卫生工作人员素质。

?以科研和学术为导向展现重点学科风采

医学是一门科学,除了要加强学习以外还要有科学研究和创新。市立医院消化内科始终坚持以“科研立身、服务社会”为目标,在进行临床诊疗的同时,积极进行科研探索,并让科研应用于临床,使科研与临床融合在一起。优秀人才的引入为市立医院消化学科的科研探索注入了新的活力,目前已申报并完成多项宿州市科技项目和院级科技项目,目前正在积极申报省级科技项目。已承担完成了2008年《安徽省宿州地区人群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现况调查》;2012年《内镜黏膜切除术治疗食管平滑肌瘤的价值的探讨》;2015年《尿液和粪便检测在IBD病情评估中的应用》;2015年申报并完成了院科研课题《肠内营养支持在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应用》等宿州市科技项目。近5年来,消化内科医务人员发表国家核心期刊论文20篇,多项科研成果在省内甚至国内获得表彰。《加贝脂对Oddi括约肌运动功能的影响机制的实验研究》获得2011年全国肝胆疾病诊治难点与对策研讨会暨2011年安徽省第十三届消化系病、第九届消化内镜学术会议优秀论文三等奖;《中度急性胰腺炎红细胞压积的变化意义》获得2016年第八届安徽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三等奖;《吲哚美辛直肠给药预防ERCP术后胰腺炎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获得2016年第八届安徽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三等奖;2014年安徽省消化内镜图像大赛上获得上消化道出血组三等奖;2013年获得安徽省消化疾病疑难病例优秀奖;《透明帽在胃大部切除毕II式吻合术后胆总管结石内镜取石中的应用》获得2013年安徽省第七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综合性护理干预在OMOM胶囊内镜检查中的应用》获得2013年安徽省第七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三等奖。目前,市立医院消化科逐渐分成胃肠疾病亚专业、肝胆胰腺疾病亚专业、功能性胃肠疾病亚专业三个研究方向,在进一步提高专业诊疗水平的同时,临床与科研互相促进,建立并建成临床实战型科室、临床创新型科室、临床研究型科室。

古语说“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正值“弱冠之年”的市立医院消化内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辛毅主任表示,下一步,市立医院消化内科学科建设和发展将以专科诊疗为基础,重点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和临床诊治能力,以完成重大危重疾病的诊治工作,以自身专科优势项目为依托,紧跟学科发展前沿,寻找学科建设的发展点和突破口,形成科研促进医疗、医疗带动科研的格局,并继续引进并培养高层次医疗人才,构建并储备合理的人才梯队,突破学科壁垒,完善多学科协作机制,不断提升学科的医疗技术水平、科技创新能力和医疗服务水平,实现学科可持续发展,增强科室核心竞争力。

王龙本报记者

新闻推荐

省高院院长开庭审案在安徽省尚属首次

在我省尚属首次

安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