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安徽> 安徽新闻> 正文

大地上的“国庆” (二章)洛水

东昌时讯 2017-09-25 10:30 大字

安徽毫州  洛水

大地上的“国旗”

这块大地上,飘扬着两面国旗。一面招展在空中,由革命先烈的鲜血淬就;一面铺展在泥土上,由华夏儿女的脊梁撑起。“国庆”是一个节点,把历史和今天连接,走向明天。

国庆节,我回到乡下,不为旅游或踏秋,只想看看,这片孕育万物的土地,如何孕育国家的节日?还有父亲,他如弓的脊背是否依然可以干净利索地射落十亩秋天?

对于父亲,那十亩薄田,就是他插在田野里的旗帜。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父亲是旗手也是旗杆,“一面旗”就涵盖了一生。披星戴月,从毛头小伙到白发苍苍,不变的是一地郁郁葱葱的令旗,号令着时光。

父亲老了,但胃口还如狼似虎,走路还大步流星,干活还虎虎生风。镰刀在他手中,如圆月弯刀,玉米、大豆、芝麻等,应声而倒,把庄稼处置得服服帖帖;斧头在他手里,仍有灵性,树木匍匐于地,化身木凳、桌椅、床等,把生活安置得妥妥当当。

在父亲的十亩地里,父亲是最耀眼的明星,庄稼簇拥着他,构成他生命的旗帜。

当我知道五谷——稻、黍、稷、麦、菽。才明白父亲也是一种谷,大写的谷!大地“国旗”上,那颗大写的星明亮地被四颗星围绕着、追随着、仰望着……这多像一家之主的父亲!我、大姐、二姐和母亲,也像四颗星星一样,围绕着、追随着、仰望着他……

父亲一手持镰,一手持斧。这个形象就像一面旗,在我心里飘扬了很多年。

田野里的“国歌”

五十六种乐器伴奏、二万五千里的节拍、十三亿个音符连接……铿锵的旋律,如同党和国家的成长史、奋斗史。前仆后继、自强不息、绵绵不绝,这是热血撞击骨骼的声音。

国歌是血脉之声,是涅槃之音。所以,礼堂里慷慨激昂的歌颂是国歌,乡野里浅吟低唱的虫鸣亦是国歌,乡人东一句西一句的劳动号子也是国歌。

金秋十月,是收获的季节,是国家的节日,也是生命的清欢。

蟋蟀、蝈蝈、蝉、纺织娘等,说不完也数不清。它们的歌声絮絮叨叨,不再有盛夏的激情,一副远行难别离、把酒强言欢的样子。今生的话还没说完,就开始预约下一辈子。草虫也懂得幸福和向往,用歌唱迎来新生,然后执子之手,彼此送完最后一段路程。

我不知道草虫有没有国和家?但它们柔软的肺腑之声,一样让我感动。

那时,父亲还牛一样强健,母亲花一样圆润。一家人干着农活,喊着号子,其乐融融。《苏三起解》《三铡陈世美》等,父亲唱,母亲接,姐姐和,我则瞎胡闹。于是,一曲没唱完,就换了下一曲……那时,农活像琴键,赏心悦耳,一点也不累。

回家收玉米。大地无言,草虫静穆。父亲忽地唱起来,母亲轻轻和着,我朗声接过来。渐渐地,左右的玉米地里都响起歌声,抑扬顿挫、源源不断,最后响彻整片田野。

新闻推荐

创新增活力 发展有后劲 ——中部新五“谷”丰登观察

□新华社记者张紫■陈俊党的十八大以来,中部地区以科技谋发展,以改革寻突破,走出了一条基于创新的全方位转型升级之路。以“声谷”“光谷”“动力谷”“稀金谷”“冷谷”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

安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