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来朝霞“夕阳红”
本报记者毛学农
8月24日~25日,省政协十一届二十三次常委会议暨加快构建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专题协商会在合肥召开。与会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和政府部门,围绕主题,协商议政,各种真知灼见在这里相汇,形成一系列务实之策。
多年来,省委、省政府把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摆在工作的重要日程,实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民生工程,加大养老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从丰富产品供给、扶持多业态发展、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强化保障措施几方面入手,优化养老服务供给质量,不断提高养老服务供给水平。 2017年,省委省政府将涉及养老服务的六项工作作为年度省重点工作和深化改革重点任务加以推进,取得明显成效。但仍然存在养老服务供给总量不足、养老服务供给结构不合理、养老服务供给要素支撑薄弱、养老服务行业管理相对缺失等一系列问题和不足,需要下大力气解决和应对。解决好养老问题,增加人民福祉,是党委政府的责任所在,也是人民政协建言献策的使命所系。
这是关注民生的重大命题。安徽省于1998年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是全国人口老龄化较早的省份之一。“十五”、“十一五”、“十二五”期间,老年人口平均每年净增约30万人。程度深。2016年末,全省60周岁及以上人口达 1102.2万人,占总人口的17.8%,65周岁及以上人口达743.5万人,占总人口的12.0%,分别较全国平均水平高出1.1个和1.2个百分点;家中全是老人的家庭占比达到20.9%(全国为14.9%),其中空巢老人占比达57%(全国为50%)。 2016年底,全省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为年人均2.9万元和1.1万元,较全国平均水平分别低13.3%和5.3%,而老龄化水平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未富先老是明显特征。伴随20世纪60年代生育高峰期出生人群步入老年阶段,加之与计划生育政策实施效应叠加,预计自2021年起,全省老龄化将出现快速发展的拐点,形势十分严峻。抓好养老事业的发展,不仅是提高老年生活和生命质量、维护老年人尊严和权利的客观要求,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
这是充满朝气的夕阳产业。老龄化社会发展同时也带来巨大的内生需求。目前全省共有公建公营养老机构1740家、床位21万张,有力保障了特困人员、孤老优抚对象集中供养需求。同时民建民营机构蓬勃发展。全省现有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583家、床位近7.7万张,一批规模化、连锁化民营养老企业逐渐发展壮大。各地从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个性化、差异化消费需求出发,大力发展养老服务新业态,形成创新驱动新动力。一批“虚拟养老院”逐渐形成,通过整合线上线下资源,为社区老人提供紧急救助、生活帮助、精神慰藉等服务应运而生。促进养老服务与文旅、农业、教育等产业融合发展,利用资源优势,打造集养老服务、旅游观光、现代农业、健康休闲、新农村建设等多业态融合的养老服务综合体蓬勃生起。安徽省生态、旅游、文化资源丰富,抓住商机,利用好优势,就能在新的经济大潮中占领制高点。
这是文化传承的现实载体。孝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传承和弘扬孝文化,大力营造关爱老人的良好社会氛围,既是我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也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助力五大发展美好安徽建设的必然选择。近年来,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剧,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长快、高龄化、空巢化趋势明显,与此同时,传统孝文化却日渐式微。持嫌老心态者有之,行啃老之实者有之,甚至虐老者也有之。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关爱老年人,不光是做到老有所依、老有所养,在现代文明社会更重要的是要关注他们的精神生活,在全社会形成尊老爱老的社会氛围。
新闻推荐
新华社合肥8月28日电记者从28日召开的安徽国元种子投资基金创立大会上获悉,为构建省级股权投资基金体系,促进产业和技术创新,国元集团出资设立安徽国元种子投资基金有限公司,基金总规模为20亿元,支持...
安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