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安徽> 安徽新闻> 正文

送 稿 良 高

安庆晚报 2017-08-15 12:12 大字

那些年给媒体写稿的人,几乎都有送稿的经历。

第一次送稿是学生时代。当时我就读的中学正开运动会,作为运动会“记者”,为了把这一新闻及时报道出去,连“五个W”都没听说过的我,竟长书数页,送审盖章后骑着公社团委书记的那辆老车就急急上路了。学校距离县城广播站有十余公里,土路,颠簸的厉害,很不好骑。那辆老式车是当年的单飞车,链条老掉,一路上停停走走,走走停停,弄得满手满身油污,很是狼狈。赶到县广播站已是傍晚,交稿后又得急急往回骑。由于单飞车无刹(反踩即刹车),全靠脚去把握,自己又刚学车不久,沿江堤下陡坡时一下摔了个嘴啃泥。尽管鼻青脸肿,膝盖擦破了皮,但第二天听到了高音喇叭里播送着自己头一回采写的新闻,心里还是有种说不出的高兴。

插队时我已是几家新闻单位的通讯员,写稿成了业余时间的爱好。有年应约采写一篇反映下乡知青成长的长篇通讯,而此时公社团委又让我和另一人出差外调。为了赶在“五四”青年节期间用稿,我开夜车将稿件写成后,让和我一同外调的人从驻地附近的长江下游小轮码头上船,自己翻山越岭徒步三十多里地把稿子送交编辑部,然后再在长江上游的码头上与他会合。当时新闻单位用稿除了隔三差五地赠送一两本稿纸,或一本采访笔记本,无任何报酬。就是到了年底,也无非是收到新闻单位寄来的一两张“祝通讯员新年快乐”的贺年卡。那种执着,那种毅力,在今天看来简直不可思议。

参加工作后,有幸在一家央企做专职宣传干事,写稿送稿成了自己的职责。为了时效性,重要稿件我还是直接送交编辑。那些年有自行车的人极少,公交车也不多,所以送稿都是靠“11”(腿)号。从工厂的装置区炉顶塔内和车间里搜集到新闻素材后,不敢耽搁,伏案急书,用方格纸一字一字誊清后就往电台报社跑,直到稿件摆到编辑的桌上,不管采用与否,自己的一颗心方才落地。印象最深的是一次归途中突然下雪,我踽踽独行在漫天风雪里,望着白茫茫的道路和家家户户温暖的灯光,心里很不是滋味。我在想,我这样做是为了自己所谓的前途吗?是理想?是信念?是青春的热血,还是建功立业的狂热?其实什么也不是!我只是年轻,只是在追寻自己的一个梦,只是想把自己的一份工作做得更好。想到这里,前行的步伐又快了许多。

更多的稿件还是邮寄,那时寄稿不用贴邮票,在信封上剪个角即可。送稿费时费力,再者编辑并非看重送稿。任何编辑看重的都是稿件质量,是自己的版面和栏目需求,不会因为你跑得汗流浃背大老远地送来而迁就采用。只不过送去的稿件,倘若编辑不忙,你能够直接聆听编辑的教诲,这于写作者无疑有一定裨益。我就是在频频送稿的过程中,得到编辑老师的指点,逐渐增长了自己的新闻理论知识和新闻写作技巧,许多稿件市报市台用过后,省报省台以及一些国家级报刊都相继采用。《安徽日报》曾以头版头条的位置,通栏标题刊登了我的两千余字的长篇通讯,还加发了编者按,这在业余通讯员中,是不多见的。

如今,看到基层的通讯员写稿,简直羡慕的不得了:一不要用笔,敲敲电脑键盘即可;二不要抄写,不要打印,轻点一下鼠标,瞬间,稿件就到了你要寄送的媒体编辑面前。那,才叫爽!

新闻推荐

省工商局通报网购家电抽检情况不合格率为4%

本报综合消息日前,省工商局通报了近期对网络交易家电类商品质量抽查检验情况,在天猫、京东和苏宁等第三方网购平台上抽取的50组样品中,合格的有48组,不合格的有2组,样品合格率为96%。据了解,2组不合格...

安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安徽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