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话剧人的快意人生
○话剧演出资料图片
○资料图片
编前话:话剧指以对话方式为主的一种戏剧表演形式,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来到中国。普遍认为自1907年,李叔同、曾孝谷等在日本创办了民间戏剧团体春柳社,并在民间演出起,应该视为中国人开始接触话剧。
为庆祝中国话剧诞辰110周年,我们陆续采访了安徽戏剧业界和学界的一些老师,以“合肥与话剧”的渊源为话题,回顾了不同时期话剧给合肥市民带来的精神享受,以期为本土话剧繁荣发展尽些微薄之力。
朱海燕是国家一级演员,文化部优秀专家,安徽省话剧院院长、书记。她告诉我们,为庆祝中国话剧诞辰110周年,安徽省话剧院创作了献礼剧目《淮河新娘》、《天堂里的老师》。
一
朱海燕的父亲朱起是著名的话剧表演艺术家,曾任安徽省话剧团副团长、艺术指导、艺委会主任。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原安徽省剧协常务理事,中国话剧艺术研究会理事,安徽省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自小处于父亲的熏陶之下,年仅9岁的朱海燕便开始接触到话剧这个陌生而又熟悉的事物。越接触越喜欢,越接触越热爱,是她对自己“话剧梦”萌芽原因的概括。
因为喜欢,19岁正式考进话剧院以后便一直从事话剧工作,一做就是41年。因为爱得深沉,即使是生病了也还在背台词。
一个个鲜活的、有血有肉的人物,如何塑造并完美地表现出来,让观众得到精神共鸣与情感共鸣,这对朱海燕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若想在舞台上呈现出最佳的效果,这就需要平时多琢磨剧本,揣摩台词与人物心理,真正做到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例如刚刚演出结束的《淮河新娘》,女主角河妹子从青年到暮年皆由朱海燕一人完成,少女嗓音清脆,眼神清澈无邪,行动天真烂漫;而老妪则是行动迟缓,嗓音低沉,充满阅历。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期,其情感诉求也是不同的,不下一番苦功夫,很难做到这些。
朱海燕坦言:“排练话剧的过程就是一个自我磨练的过程,这个阶段度过之后,得到的是成长与启发。”
二
安徽话剧的繁荣离不开几代人的艰苦努力,听剧团老演员说,合肥刚解放时,来自各地的文工团成员们打着腰鼓,唱跳结合,在村庄、田头、上山下乡为百姓进行演出。
安徽省话剧院成立于1953年3月23日,当时叫安徽省话剧团,是以安徽省文艺工作团为基础成立的。其前身是“江淮分区文工队”、“华东大学江淮分校支前文工队”和“中共合肥市委文工团”合并而成。那时,安徽建省不久,上级提出剧团要专业化,于是将“安徽省文艺工作团”中专门从事话剧表演的人员集中起来,又陆续从“滁县文工团”、“皖北文工团”、“皖南文工团”、“治淮文工团”、“安徽省文化干校”等单位调入一批高素质的青年话剧演员,组成了安徽省话剧团。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总政话剧团、前线话剧团、全总文工团支援省话一批业务骨干;又先后从中央戏剧学院和上海戏剧学院分配来一批大学生,使安徽省话剧团的实力得到进一步的加强。
作为专业的话剧院团,安徽省话剧院致力于打造出全国水平的精品话剧,而这些话剧无一不是具有反映社会现实、启迪观众、内涵丰富的好作品。
比如话剧《万世根本》讲述小岗村农民敢为天下先改革创新“大包干”的故事,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并作为国庆60周年献礼剧目晋京参加庆典活动,入选中国第九届艺术节;《徽商传奇》则是一出探索徽商徽人徽文化的诚实之作,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入选国家艺术基金2014年度舞台艺术创作资助项目,并成为国家艺术基金2016年度8个滚动资助剧目中唯一一部话剧;最新创作的话剧《淮河新娘》以20世纪初至新中国成立为时间跨度,讲述了淮河边一个乡村的故事,塑造了普通中国农民群像,讴歌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
这部剧依托历史悠久的淮河文化,以现实主义为基础,融入象征、诗化、浪漫、写意以及多种现代戏剧表现手段,探索呈现一部具有史诗意义的话剧;同时,剧中将饱含淮河地区浓郁的地域特色,使其具有人性化、乡土化的美学风格,力求为中国话剧舞台增添一部展现安徽风土人情的精彩剧目。目前,《淮河新娘》已入选2016年度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被列为安徽省演艺品牌十大重点项目。
除了成人剧目外,儿童剧也是安徽省话剧院的鲜明特色。为了培养小观众群体,增加“小戏迷”们对话剧的关注和了解,并起到一个教育与反思的作用,安徽省话剧院创造性地推出了“双休日儿童剧场”,一方面改编古今中外熟知的童话故事,重新编排演绎,引人入胜,另一方面创作具有教育意义的现实题材,将其编排成小朋友们爱听、爱看的故事,让小朋友们能在娱乐中得到教益。并定时、定点、定期地更换剧目且进行全国巡演。历经十多年的发展之路,安徽儿童剧已经达到在全国而言相对较高的水平,成为安徽文化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三
朱海燕欣慰地表示,目前安徽省话剧已经在全国处于一个排头兵的水平。
安徽省话剧院的精品话剧,秉承着先人们对话剧精神的倾注,不论是成人剧还是儿童剧,都具有自身的宣传与教育启迪作用,而这种精神不是喊出来的,是沁入作品深处由观众自己思考、领悟出来的。
朱海燕表示,每演一场戏都仿佛是经历了一场新的人生,教育观众的同时也能使自己的灵魂得到升华。
精品话剧最大的魅力也是如此,使人一接触,便为之着迷。它与电影、电视剧等快餐文化不一样,且现场互动性高,更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而现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因为热爱话剧而从事相关的表演活动,例如高校的话剧社团、方盒剧社,朱海燕对此十分支持。她表示,因为有这么一群真正爱好话剧、醉心话剧艺术的年轻人,安徽话剧的明天才会更加辉煌。
采访结束,她对我们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源于热爱,方能坚持,且一直坚持。虽道阻且长,但求勿忘初心。”
方甜甜 ZAKER合肥记者 李云胜 文/摄
新闻推荐
昨日,安徽省文联“大淮河”主题摄影航拍创作活动在合肥天鹅湖畔举办启航仪式。启航仪式后,摄影家“飞赴”淮河沿岸各地市,用无人机航拍的独特视角记录淮河沿岸灿烂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发展新成果、引...
安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