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有了她,我们群众脱贫不是难事

阿坝日报 2016-01-01 14:02 大字

■实习记者肖玄记者杨刚天杰

2100米通组路、强化支部班子建设、建成便民服务中心、推广中药材种植、鼓励养殖业发展……在州财政局下派的“第一书记”熊燕的帮扶下,小金县八角沟村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初见熊燕,清秀文静的外表,娇小玲珑的个子,一副小女生模样,很难把她和下基层来帮扶农牧民的“第一书记”联系到一起。就是这样一个斯文的“城里人”,攒足了劲儿要把八角沟村带出个样儿来。

舍小家,她来到偏远村子里为百姓事奔忙着

“作为‘第一书记\’下派,我就是来为百姓办实事的。”熊燕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当听说熊燕要去挂职“第一书记”时,她的家人和朋友都很不理解。单位工作好,关键是孩子才1岁多。想到组织对自己的信任,熊燕当时就暗地里下决心对自己说,不仅要去,还要干好。

就这样,她舍小家,来到八角村这个“大家”里。如今,熊燕已经完全适应农村生活,吃住都在村里,平时也很少回家。

驻村的突破口在哪里?如何在这张白纸上绘出最美的图画?带着这样的思考和干劲儿,熊燕一到八角沟村就开始走家串户了解情况。党建、修路、抓产业、帮助贫困户……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地记满了,一件件、一项项正等待着她逐步落实解决。

说起熊书记得从她的“雷厉风行”说起。“去年5月,熊书记来到村里,第一件事就是整顿村基层组织,帮助强化班子建设,培养后备干部。”村党支部书记杨昌敏告诉记者,“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农村发展关键在基层党组织。”在熊燕的帮助下,八角沟村建成便民服务中心,实行干部坐班、考勤等制度,为村民提供办保险、新农合、开证明等便民服务,解决了村民办事找不着地方、找不到人等诸多难题。

如今的八角沟村,处处可见村民们和村干部的笑脸,全村洋溢着加快发展、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氛围。干部和群众都说,变化是熊书记“忙”出来的。

忙发展,她带领群众奔跑在幸福的小康路上

在德哩梁子,远远就能看到一条崭新的水泥路如飘带蜿蜒延伸。“这条路可是我们的幸福路。”村民喜滋滋地告诉记者,由于德哩梁子地处高山地区,山高路远,条件差,许多扶贫项目不能顺利实施,这一直是村民们的“心病”。“多亏了熊书记积极争取资金,帮我们‘跑\’出来了一条幸福路,太谢谢她了。”

这事还得从熊燕刚到村子里时说起,在了解到村民出行难情况后,熊燕马上向自己的“娘家”州财政局积极争取项目。出示手机里照的贫困村照片给领导看,大量事实面前,让领导当即拍板解决34万元资金。由于德哩梁子地理条件差、运输成本高等原因导致资金缺口大,又追加了15万元,共49万元。看到熊燕的这么“卖力”,村民们主动投工投劳,仅用两个月就完成了这条宽3米,长2.1公里的通组路。

八角沟村共有124户人家,共405人。去年11月重新识别贫困户24户,致贫原因为因学致贫、因病致贫、因残致贫等。如何让村民们致富?熊燕为八角沟村规划了产业发展,初步考虑建立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和养殖基地,实现产业发展的成片化、规模化,带动群众致富增收。

罗树贵一家三口全是残疾人,去年种植了2.5亩一支蒿,赶上行情好,晒干后可以卖40元一斤,除去请人挖药材的工钱,给他家带来了一万多元的收入。“现在村上在推广新品种防风,要是效益好的话我也要种。”

一支蒿、防风、桔梗……如今八角沟村的中药材种植面积达268亩,成立了赞拉雪山中药材种植合作社和赞拉雪山中药材育苗基地,既可以指导村民们提高种植技术,又能回收种植出来的药材,让农户不愁没有销路。

在红景天土鸡养殖专业合作社,村民周涛一边捡鸡蛋,一边告诉记者:“在熊书记的帮助下,我注册了商标,成立合作社。她还帮我争取补贴贷款,在县城新开鸡蛋专卖店,熊书记就是我的亲人。”

和周涛一样,把熊燕当作亲人的还有67岁的苏兴贵。年迈的苏兴贵是村里的五保户,没有子女,是熊燕长期为老人买米、买面,关心老人生活。“她经常来看我,陪我聊天,给我解决生活上的困难,还说要争取把我房前的土坝子变为水泥地。”

行走在八角沟村,说起熊书记,村民们都会竖起大拇指,尤其是村党支部书记杨昌敏。“这个女娃不简单,把我们当自己人,为我们解难分忧,有了她的帮扶,八角沟村脱贫不再是难事。”

新闻推荐

做好“三道菜”助推治安防控体系建设

■张津菁近年来,为有效解决影响社会安全稳定的突出问题,切实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依法严密防范和惩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全面推进依法治州、治县工作,小金县公安局认真分析、研判,积极策划,推出“三...

小金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小金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