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金县:打造苹果产业新名片 ——全县苹果生产基地达到4.5万亩,1000亩以上的成片果园1个,100—500亩果园达97个
■喻林斌 李裕伟
实习记者 天杰 记者 杨刚
春日的小金,草长莺飞,生机勃勃。在一个个藏家村寨,指头大小的苹果已缀满枝头,伴随着阵阵清风,漫山遍野的苹果树让人心旷神怡。
苹果作为小金群众收入的主导产业,近年来,由于受病虫害入侵、品质退化,价格持续低迷等因素影响,小金苹果失去了昔日“辉煌”。为重振这一富农产业,切实增加老百姓的经济收入,历届小金县委、县政府因地制宜,由“引进”优良品种到“推广”覆盖全县,在小金大地遍栽“幸福果”。截至2014年底,全县苹果生产基地达到4.5万亩,1000亩以上的成片果园1个,100-500亩果园达97个……
全县上下形成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坚持选育新品种的可喜局面。进一步优化了产业结构、提高了品质、扩大了市场、重塑了品牌。同时,为有效解决果品销售难的问题,当地政府提出了苹果产业坚持走鲜销与加工相结合的路子,提升了苹果产业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延伸了产业链,提高了产品附加值,有力促进和保障了农户增收。
“小金苹果”品牌正日益叫响,迎来了发展振兴的美好前景。
调产业结构,苹果种植迎来“艳阳天”,竖起特色种植标杆
走进沃日乡木兰村,迎风摇曳的成片苹果林和果农忙碌的身影构成了春日里的最美画卷。
说起木兰村,以前可不是这样,是小金贫困的“代言词”。如今,这里以盛产优质苹果闻名遐迩,被誉为“优质苹果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蜕变来自产业结构的调整,来自这里苹果种植业的兴起。
记者来到木兰村一组村民吕明德家,只见吕明德夫妻正在房前地里开沟为苹果树施肥,忙得满头大汗。看见我们的到来,吕明德立即放下手中的农活,邀请我们到他家中做客。走进他家客厅,生活用品和家电一应俱全,让人一看就知是殷实之家。他告诉记者,他家里共有四口人,一儿一女,他还赡养着70岁高龄聋哑、双脚残疾的哥哥。
按常理,在农村里,这样的家庭负担很重。吕明德何以过上这样舒心的日子?这得益于该村产业结构调整后种植的“摇钱树”——苹果。
“以前我们家房子破旧,房间里空空如也,生活很艰辛,”对种植苹果的酸甜苦辣,吕明德记忆犹新,“我们木兰村村民从1984年开始种植苹果。到1990年树子全部挂果,一家人平均收入也就1000多元; 到1998年进入丰产期,年收入达到了15000余元,我们家才摆脱了贫困。”
谈到小金苹果,实有一段佳话。小金苹果集“国家级优质果品、优质农产品和四川省名优果品”等荣誉于一身,果大色鲜,味美香甜,闻名遐迩。
然而好景不长,2003年开始,果农的“幸福日子”开始走“下坡路”。由于苹果树开始老化,再加上陕西红富士、内地桔子的冲击,导致苹果大范围滞销,老百姓收入锐减,管理积极性受挫,整个产业走到了最低谷。
如何走出“果贱伤农”的困境?在历届小金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农业、林业、科技等相关部门的倾力支持下,各级各部门千方百计为群众寻找增收途径,借智聚力实施低产园提质增效、老果园改造项目,在苹果品种的更新换代和规模开发上动脑筋,在增强市场的竞争力和对外营销上做文章,为果农增产增收力劈新路,为全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树榜样、立标杆。
来到日尔乡日尔村,村民何勤林正在为9亩苹果地灌溉,说起产业调整后自家种植的金冠、红富士苹果,何勤林赞不绝口:“多亏了政府的产业结构调整,品质好当然销路不愁,2014年仅苹果收入就达到3.8万元,今年有望突破4万元。”据了解,仅日尔乡全乡苹果种植面积就达到了1300余亩。
调结构,产业发展走出一片“艳阳天”。“2014年全县种植金冠18000亩,产量达40000吨;红富士5200亩,产量6000吨。今年通过换代提升、技术指导等提质增效手段,金冠每亩可增收500元,红富士可增收1000元左右。”小金县农业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春日里,无论行走在沃日乡官寨村、木兰村,还是日尔乡的日尔村、木垭村,或者是达维乡的达维村、冒水村……在政府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带动下,全县40000多亩苹果林里,处处是果农期待丰收的笑脸。
专合组织带动,宣传营销促销,群众走上致富增收路
来到沃日乡木兰村龙琼茂家。他告诉记者,去年他家改造老果园2亩,当年见效就增收了2万余元。今年他家苹果总收入有望超过8万元。“党和政府的好政策,帮助我们调结构,种上增收致富果。合作社帮我们拓展销路,让我们销售不愁,果子能卖上好价钱。我们能过上如今的好日子,都是托党和政府的福啊!” 言语中,龙琼茂满是感激。
政府引进好产业,百姓种上“金果子”。如何卖上好价钱,让百姓迈向小康的步子快一点?唯有实现从“零星散打”到“抱团发展”,重树 “小金苹果”品牌,让百姓受益增收。在政府部门主导下,果农充分认识,要实现目标,唯有走专合组织道路。
实现苹果种植规范化、规模化、公司化,木兰村成立了“小金县金冠种植合作社”。据了解,目前入社会员达35人,按照每100元一股,共筹集资金60余万元,用于富士苹果矮化密植标准观光示范园建设。
在专合组织的带动下,2014年,木兰村326户果农实施了低产园提质增效和老果园改造工程,其中低产园提质增效1005亩,老果园改造155亩。“在专合组织的带动下,今年全村预计能增收100余万元。”木兰村党支部书记马全友乐滋滋地告诉记者。
修剪、配方实施果树专用肥、按季节喷洒杀菌药……农技人员精心指导下,2014年,达维乡达维村张学全家350余株金冠苹果喜获丰收,在专合组织销售带动下,收入达到了4.2万元。
不仅仅是专合组织带动,该县还以宣传营销为抓手,提升小金苹果市场认知。2014年,该县邀请四川公共频道拍摄以小金苹果采摘为主题的纪录片《大美四川,金秋好去处》,让更多的人知晓了“小金苹果”这一品牌。2014年10月23日,金冠苹果种植合作社参加在川举办的农博会,结合眉山、金堂对口援建的优势,组织金冠苹果种植合作社到内地召开小金苹果推介品鉴会,拓宽销售市场,苹果订单纷纷落户木兰村,小金苹果迎来了新的腾飞。
在“专合组织”和“宣传营销”两把“利刃”的有力促进下。到2014年底,全县苹果生产基地达到4.5万亩,1000亩以上的成片果园1个(沃日木兰),100—500亩果园97个。先后注册成立了苹果专业合作组织4个,有社员728户,主要负责苹果品种的选择与引进,苹果产业技术的培训及产品的销售等产前、产中、产后服务。
同时,加大科技支撑,全县已配置安装频振式太阳能杀虫灯285盏,有效防治面积2.28万亩。为果农增收打下了坚实基础。
为解决果农的“后顾之忧”——果品销售难的问题,政府2006年引进了四川宝清果业有限公司,提出了苹果产业坚持走鲜销与加工相结合的路子,不断壮大生产规模,努力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有苹果汁加工厂一家,年加工能力6万吨,解决了残次果的销售和利用,切实增加了果农收入。
采访结束时,夕阳染红了天边的云霞,落日的余晖映照着夹金山下连片的果园,郁郁葱葱,群花争艳。勤劳的小金群众,正在用自己的双手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新闻推荐
本报讯(李庆峰)今年以来,小金县以开展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载体,积极开展“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送温暖”活动,各级领导干部深入村组接地气、转作风、促发展,创新工作方式方法,采取多项措...
小金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小金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