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周发海金秋十月我随子女探访阔别四十载的金川亨誉
★散文 ■周发海
金秋十月,我随子女探访阔别四十载的金川。亨誉高原明珠,塞上江南的金川是我女儿出生成长之地,是我的第二故乡。
遥想1955年,17岁的我,怀揣梦想,告别出生成长的大城市成都,手提简单的行装,向一个未知的、陌生的地方——阿坝金川进发!
成都到金川,全程约470公里,当年成阿公路仅是一条由碎石铺成的单行公路盘旋于崇山骏岭之间,汽车平均时速不到30公里,仅翻越四千米高度的鹧鸪山,就要六小时,全程三天才能到达。路途遥远、餐风露宿,但那艰辛、那疲惫,早已被心中对新中国如火如荼的建设热情所冲淡。在近20年的工作中,我曾经参加阿坝州“民改”工作团去小金县为藏族同胞翻身分地而工作。当年,从马尔康卓克基出发徒步翻越红军走过的大雪山梦笔山,经抚边到达小金,步行四天;在金川工作期间,我与其他干部参加劳动背粪,过索桥去大渡河彼岸;坐牛皮伐顺江而下去安宁;翻越县境内的黄家山、河东、卡撒、马尔帮,去藏族村寨搞中心工作。在一次次出色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我的青春随着我的汗水,都洒在了金川这片热土上。1974年,组织安排,我离开了眷恋的金川!临别感叹:金川天堑,何时变通途!
离开四十年,我时常想起在金川工作和生活的艰苦岁月,想那里的青山绿水,那里的满山红叶,那里的铁索桥,那里的牛皮伐,那里的雪梨,那里的酥油茶,特别是藏族同胞那淳朴的情!时常梦里回金川!
四十年后,我再回金川,朝发成都,夕至金川。天堑通途,苍桑巨变!森林密茂,蓝天碧空,层林尽染,枫叶渐红!
慢步金川街头,整洁、干净,记忆中的牦牛和当街煮饭的情景不见了,满街的牛粪不见了,住过的旧屋也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藏族民居与现代高楼鳞次栉比,气势磅礴的政府大楼,整洁宽敞的音乐广场,雄伟的金川大桥,宽阔的滨江路,四通八达的城内交通干道,出租车招手即至,私家车品牌甚多,和过去三天来一辆客车,半月来一辆货车的景象形成了鲜明对照。到了晚上,县城处处灯火通明,流光溢彩,商店人流如织。音乐广场上,身着藏羌民族服装的当地人引领着游客跳起了欢快的锅庄舞!金川,已经不是原来的金川!
驱车前往附近镇乡,地貌依旧,还是原来的金川,西里寨白塔;安宁“乾隆御碑”;“中国雕王”、新扎沟的“藏族聚居区”;“观音寺庙”;天,还是那么蓝,云,还是那么白,山,还是那么青,水,还是那么绿,雪梨还是那么甜,酥油茶还是那么香,藏族同胞还是那么淳!沿途所见,村村寨寨,河坝峡谷,无不掩映在果实累累的雪梨树丛之中。藏民全部住上新居,村寨各族同胞生活幸福,比我梦想的更好。
热情好客的金川人,我女儿少年时代的伙伴听说我们“回家”,为我们一行献上浓香的酥油茶,跳起欢快的锅庄舞,大家欢聚一堂,共话金川未来。
临别,祝福金川明天更美好!
期待汶马高速建成,我再回金川!扎西德勒!
新闻推荐
■余玲学品元春吴冰凌舞起水袖,曼妙动人的锅庄舞婀娜多姿;跳跃指尖,动听悦耳的钢琴声荡漾开来;悦动画笔,惟妙惟肖的人物画呈现眼前;……在小金,一所由中央文明办、财政部、教育部授牌的“乡村学校少年宫...
小金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小金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