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云》扫掉生活中的乌云

陕西工人报 2020-07-09 06:29 大字

雷抒雁先生的诗歌、散文都是我喜欢阅读的。

《扫云》是作者从数百万字的文章中精选的80篇佳作汇集,作品时间跨度大,是作者各个时期的思想、情感以及经历、阅历的留影和映照。因此,这本书更具有收藏和阅读价值。

《扫云》收录的作品,多与当代生活现实密切联系,既有对人生的深入思考,又有游历时的寻古探幽,既有对故乡旧事的真切回忆,又有对未来生活的热切展望。作品文风细腻大气,于叙事中抒情,在寄情中寓志。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达到了完美的统一。语言既简洁质朴,又高贵典雅,文字中既有沉郁的忧思,思想又积极向上,振奋人心。

雷抒雁先生对生活、对人生、对生老病死的思考有独特的视角和切入点,或以植物比喻、象征生活,以植物性格的坚韧,生命力的顽强,自我疗治恢复蓬勃的决心,启示人们应向植物学习。比如《生活如蓟》,就是通过作家对植物蓟细致入微地观察,对其生长过程的详细描述,生发到人生,使蓟这种植物有了哲学高度,又号召人们向蓟学习,遇到艰难不气馁,不丧失对生活的信心,使生活和生命永葆蓬勃。雷抒雁先生具有悲悯情怀,对生命的尊重和对见过一面的人的牵挂,令人肃然起敬。《生命的承诺》,是写作家到绵阳参加采风活动,在植树时认识了一个叫涂雨生的小孩,汶川大地震时,作家首先就想到涂雨生是否安好。因为8年前在绵阳植树时,作家和涂雨生在共同栽种的小树上挂的卡片,写下了留言:一定要活着。因此,雷抒雁先生希望身处地震灾区的涂雨生“一定要活着”。这句留给小树的话,现在寄托给人,既以树喻人,又以人喻树,彰显了雷抒雁先生的大爱,也寄托了他对涂雨生的祝福。

雷抒雁先生的游历文章,寄情于山水,展抱负于草原,耸信念于峰峦,抒激情于江河,每一篇山水文章都不仅仅是描绘奇峰异谷,奇风异俗。比如《从历史深处走进石家庄》,从远古写到现在,把两千多年的石家庄写出了纵深感、厚重感、现实感,一座有血有肉、有来处有未来的城市跃然纸上,引人沉思。《穿过秦岭》,写小时候穿过秦岭的经历,其艰难、艰险、艰辛令人不忍回忆,对秦岭充满敬畏,到现在过秦岭的便捷通畅,对秦岭充满热爱和不舍。

书中还有许多写故乡人、故乡事、故乡情的篇幅,是对故乡的回忆、依恋,从食物、乡音、庄稼、风俗等蔓延而出。羊肉泡馍、油泼面、胡辣汤、锅盔等家乡美味堆积在舌尖上,浓得化不开,成为对家乡美好的记忆;麦苗、乡音、年俗等,无不浸透出作家对三秦大地的热爱。作家的故乡情结,从《口味》《口音》《舌苔上的记忆》《麦天》等篇什中飞跃而出,击中人心中柔软的部分。

诗味十足的书名《扫云》,其实也是书中一篇文章的标题。“扫云”是雷抒雁先生家乡的一个习俗,在庄稼成熟时,若遇阴雨天,来不及收割,庄户人家就用布料或彩纸,制作成一个个红衣绿裤的娃娃,一手拿扫把,一手拿簸箕,就叫“扫云娃娃”。挂在屋檐下,在风里摇晃,像是要把浓重的乌云扫开,把乌云垃圾一样装在簸箕里倒掉,祈盼云散日出,以便庄稼有个好收成。其实,“扫云”,又何尝不是作家希望扫掉生活中的乌云,让人生都是晴朗天的一种寄托。□许庭杨

新闻推荐

汶川县森林大队加大 扑火队伍训练力度

本报讯(州森整办)为切实解决森林草原防灭火专项整治工作中存在队伍训练不足等问题,今年,汶川县森林大队精心谋划,制定各项训练...

汶川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汶川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