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医院心血管内科医生张献斌 带着亲情下病房 凭着良心开处方
张献斌在为患者做手术有人说,介入手术是一场患者治疗与医生健康之间的抗争,心血管介入医生的工作是在“拿命换命”。长安医院心血管内科的张献斌医生就是其中的一员,他常年在手术室中与X射线为伴,在手术台上与“死神”搏斗,捍卫了无数条生命,拯救了无数个家庭。
身披蓝色“战袍”为患者负重前行
为了阻隔射线,手术时,张献斌必须穿上接近30斤的铅衣,铅衣内外还各有一层手术服,又重又热,尤其是在夏天,人就像被裹进了40多摄氏度的蒸笼里,手术室里密不透风,做完一台手术,全身早已湿透。这样的穿着对于普通人可以说是“举步维艰”,可他却习以为常,在手术过程中“举重若轻”,透过屏幕精准找到患者冠脉狭窄或闭塞病变,进行精细的球囊扩张及支架植入处理。
心血管疾病不是急就是重,他经常三更半夜参加急诊抢救、急诊手术,第一时间赶到科室,十几年如一日。即使是在2008年汶川地震医院震感强烈时,他依然沉着冷静,为急诊患者处理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手术,术后将患者转移到室外做术后拔管操作。每年,张献斌参与做过的心脏介入手术都在500台以上,尽管有铅衣保护,可膝盖以下的腿部、胳膊、手还有头部,仍然暴露在射线之中,身体吸收的射线就相当于拍了数百甚至上千张X光片的效果。在这种高强度高风险的岗位上,张献斌医生默默坚守,每当有高难度的手术需要完成,总是冲锋在前,与“死神”展开近距离的“殊死搏斗”。
心系患者不辱使命却亏欠家人最多
以院为家,心系病人,舍小家顾大家是张献斌工作的真实写照。在2006年11月18日晚上值班时,他收治了两名心衰患者和一名心梗患者,手术期间,家人打了多次电话都没有办法联系到他,直到第二天清晨他才知道当天晚上妻子突然入院分娩,女儿已经出生,带着自责的心情去看妻子和女儿时,爱人说:“你的电话打不通,医生说孩子黄疸较重已住进新生儿科。”
3年前的一个晚上,他连续上两台急诊手术,远在老家的父亲干活时不小心砸断了右手中指,由于打不通电话,父母不知道需急诊手术,失去断指再植及手术机会。每次给自己的患者谈病情时要求直系家属签字的场景,张献斌都会回想起家人的这些事,内心总是挥之不去的歉疚。
医生是一个良心职业,“带着亲情下病房,凭着良心开处方”是张献斌多年来一直对自己的要求。他要求自己对患者要做到换位思考,假设每一位患者是自己的家人或朋友,或者是若干年后的自己,所以必须精心精心再精心,仔细仔细再仔细。患者和家属有困惑疑问,他总是不厌其烦地沟通,直至他们理解、满意。术后,他时刻注意患者的病情变化。特别是遇到重危患者,他经常住在科室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确切掌握第一手临床资料,做到治疗措施个体化、人性化。他细致、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得到了患者的一致好评,被称为是患者和家属的“主心骨”。
不懈探索秉记医者信念
在临床工作中,张献斌坚持学习,工作间隙积极参加省内外举办的各种学术会议及新技术学习班,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帮助患者战胜病魔。经过多年磨砺,他不仅能独当一面,完成各种高难度急重症心脏手术,更是秉记医者的信念,做好传帮带,将自己的技术与技巧倾囊相授,在临床带教工作中,帮助了一批又一批杏林学子迅速成长。
今年,是张献斌在长安医院心血管内科从医的第18个年头,工作忙、压力大,很多亲友都问过他觉得值吗?他说,每当把患者从生死线拉回来,就是这份工作给予我的最大回报和慰藉,这份成功挽救一条生命的喜悦感没有从事医生职业的人是无法体会到的。至今,他依然深刻铭记着学医誓词:“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正是这份坚定的信念,激励着他在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道路上不断前进。唐婷卫杰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杨骁)近日,一笔金额为26108.02元的电子免抵调业务在国家金库汶川县支库顺利办理,这是阿坝州成功办理的首笔电子免...
汶川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汶川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