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名服刑人员与家人团聚
本报记者俞阳
5月8日至10日这三天,让阿坝监狱服刑人员王冰(化名)特别难忘。为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教育服刑人员在缅怀中感悟生命真谛,敬畏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做到“忏悔、守法、感恩、自新”,阿坝监狱按照省监狱管理局要求,结合自身实际,围绕“敬畏生命促改造感恩时代铸新生”活动主题,在5月份开展了一次特许离监的专题教育活动。6名服刑人员获得了离监探亲的机会,王冰就是其中之一。
因抢劫入狱7年首回家
因抢劫他人财物,2011年,王冰被判处有期徒刑7年11个月。入狱后,王冰积极改造。今年5月8日至10日,在监狱的特许下,王冰回到家中与家人团聚。“爸爸,我好想你!你要好好改造,争取早点回家。”“哥,你放心改造,爸妈有我照顾!”“我们身体都还好,就是孙女一说要写爸爸为主题的作文,我就受不了,要哭……”回家的路上,王冰的女儿、弟弟、母亲不停地安慰王冰。“快点进来!”站在家门口的王冰迟疑了,而父亲则催促他快进屋。“几年没回家,没有想到家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房子都不是原来的房子了,我以为我走错门了。”王冰笑着说。“我们这里已经重新修建了两次了,都是党和政府的政策好。”父亲告诉王冰。
一边说,父亲一边拉着王冰四处看,“这里是猪圈,这里是卧室,这里是厨房……”这时,王冰家中一阵喧哗,“听说王冰回来啦。”原来,王冰的叔叔、舅舅们听说王冰回家来了,都来看望他了。“他以前就喜欢吃隔夜饭,要是家里没有还要去邻居家要来吃。”王冰的母亲一边张罗着饭菜,一边向记者介绍着王冰这个特殊的口味。“不过,今天我不拿隔夜饭给他吃了,我要拿家里最好的香肠、腊肉给他吃。”母亲眼里噙着泪花。“姐,你莫哭,今天是该高兴的日子,今天我们又过年了。”王冰的舅舅安慰着她。“爷爷,对不起,连你走我都没能见你最后一面。”吃过午饭,王冰在后山爷爷的坟地前一边磕头一边哭着说。“不要这么难过了,你没能见爷爷最后一面,但是你的奶奶、你的爸爸、兄弟、子女都还在,要珍惜眼前,争取出狱之后好好照顾他们,把这些年你欠他们的补回来。”阿坝监狱家访民警杨晓燕安慰着王冰。
情绪稳定后,王冰向记者憧憬着未来的生活,“出狱后,我首先要去考驾驶执照,然后在家乡附近找份跑运输的工作,攒点钱孝敬父母。以前走错这一步就是吃了不懂法的亏,现在在监狱的帮助下,我在监狱里学习了不少关于道路交通方面的法规。以后,我要把在监狱里学到的东西带到工作和生活中,用正能量去影响更多的人。”
两路民警行程千余公里家访
阿坝监狱狱政科科长李恒星告诉记者,获得离监探亲,需要满足“服刑二分之一刑期以上;宽管级处遇;服刑期间一贯表现好,离监后不致再危害社会”等条件,还要经过服刑人员本人申请、集体评议、COPA-PI测试、狱政管理部门审核、监狱批准并公示等程序。“能够获得特许离监探亲,是他们多年来幡然悔悟、积极改造的结果。”李恒星说。
据阿坝监狱副监狱长白廷利介绍,此次特许离监,是省监狱管理局“敬畏生命促改造感恩时代铸新生”专题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5·12汶川特大地震千里大转移十周年纪念为背景,以生命教育和抗震救灾精神教育为核心的一次特殊教育活动。参加此次离监探亲活动的6名服刑人员,是监狱依法依规、严格审查后筛选出来的,符合司法部和省监狱管理局关于特许离监有关规定,也具有纪念5·12汶川特大地震十周年的意义。“同时,监狱还专门安排了民警家访,兵分两路奔赴汶川、茂县、理县等地,行程上千公里。”白廷利说。“通过开展此次特许离监探亲工作,让服刑人员相信这是公开、公正的激励机制,让服刑人员亲属相信监狱工作的最终目的就是教育改造服刑人员,让社会相信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和行刑社会化是改造服刑人员的有效途径。”阿坝监狱党委书记、监狱长杨彬说。
新闻推荐
本报讯(赵娟)在建设“讲政治、重公道、业务精、作风好”模范部门中,汶川县在提升组工干部学习领会力、能说会写力、团队建设...
汶川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汶川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