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竹“断腿铁汉”:十年了 唯失独这关过不去
今年4月4日,刘刚均第一次在清明节前后到汶川地震遇难者公墓为儿子扫墓,过去十年,他只去过四次。
刘刚均是四川德阳绵竹市天池乡大天池村村民,他的独子在5·12汶川特大地震中遇难,殁年20岁。他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如果儿子还活着,(我)现在肯定当上爷爷了”。
5月12日,刘刚均乘坐这辆车回家时遭遇地震,逃过一劫。受访者供图
绵竹市地处四川盆地西北部,背倚龙门山脉,距离成都59公里。汶川地震造成该市11117人遇难,37209人受伤,251人失踪,是此次地震中极重灾区之一。
刘刚均也是汶川地震的受害者。汶川地震中,他乘坐的大巴车被垮塌的山石压埋,他在巨石下被压一天多后,让亲戚用钢钎、水果刀斩断了自己的小腿,并指挥亲属为自己止血、包扎,最终获救。作为顽强生存的典范,他曾当选北京奥运会奥运火炬手,参加火炬传递,鼓舞和感动了无数人。
和失去一条腿带来的伤痛相比,丧子之痛来得更加猛烈:从那以后,每年除夕、中秋和5月12日,刘刚均把自己关在屋子里,哪也不去。
刘刚均的妻子高永兰也觉得痛,但儿子的墓碑总要有人打理。每次独自一人去扫墓,她都觉得那是一种煎熬。
从被封“断腿铁汉”,到成为北京奥运会火炬手;从回家开超市,再到现在的志愿者,刘刚均觉得“人生像在坐过山车”,他对现在的生活很知足,夫妻俩也没有再要小孩。两口子希望,就这样互相陪伴着对方走完一生。
刘刚均参加火炬传递前与医护人员的合照。这张照片被他放在电视柜上。澎湃新闻记者 王鑫 图
受助者变帮扶者
“你要是问以前的事情,就没必要了。要是想知道我现在在干些啥子,我可以详细跟你说。”
刘刚均留着小平头,53岁的他头发已花白,一口四川话语速很快。3月31日下午,在绵竹市汉旺镇民福香山花园C区一间民房中,他抽着烟,说:“只有现在才是真的。”
这间面积约80平方米的民房,是绵竹市青红社工服务中心(以下简称:青红社工)租的办公室,一年租金3300元。现在,这里是他工作和生活的重心。
青红社工是红十字基金会5·12震后重建公开招标项目,由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的师生2009年6月召集十多名因灾致残的居民发起成立,最初叫“家庭生计互助小组”,旨在帮助更多的残疾人朋友走出阴霾,靠自己的劳动吃饭。刘刚均就是青红社工早期的帮扶对象。
还在安置板房里居住时,刘刚均一边做康复训练,一边和两位老乡开起了小超市,并起名“梦想起飞”。刘刚均说,当时发现广告牌上的“梦”字少了一点,但都没人去添上。“我们三个都是肢体残疾,少了一条腿,正合适。”
2010年,刘刚均和天池乡的982户老乡搬进了位于汉旺镇的天池宜苑安置小区,他继续经营着自己的小超市。四年后,超市的生意逐渐惨淡,刘刚均索性关掉超市,全职投入到青红社工的工作中,从一个受助者变为帮扶者。彼时,他已是青红社工的常务副主任。
刘刚均和朋友举办文艺演出后的合影。受访者供图
筹备助残日活动
刘刚均认为自己算是心态调整得较好的,有些因地震失亲、致残的人至今未走出阴影。
“比如有人在路上听到别人在谈论某个话题,明明跟他一点关系都没有,他非要对号入座,后来还跟别人吵。”刘刚均告诉澎湃新闻,青红社工有专家开展心理辅导或身体康复,他们建了个群,有问题可随时向专家咨询。
此外,青红社工还发起成立绵竹青红专业种植合作社、春燕手工作坊等,帮助受灾家庭提高收入。
5月20日是今年的全国助残日。从2月底开始,刘刚均就开始张罗趣味运动会的事情。
刘刚均和妻子出去游玩时的合照。受访者供图
“我们设置了夹乒乓球、下棋等11个项目,打算邀请一百多个残疾人朋友来参加。”刘刚均说,这几天,他正在网上选活动纪念品,初步定为不到7元、印有“助残日留念”字样的茶杯。
当天,除了有专业演出团队无偿表演外,由刘刚均担任组长的合唱小组也将登台献曲。这个合唱小组有18人,最大的66岁,最小的是个80后,都有肢体残疾,平时排练的歌曲基本都是感恩、励志类的,如《感恩的心》《隐形的翅膀》《歌唱祖国》。 “我们都是业余的,每个月练习1-3次,主要是抒发一下情感,我们的口号就是“我唱歌、我快乐”。”
刘刚均说:“希望残疾朋友们多多参加他们的活动,打开内心,朝前看。”
基本生活有保障
青红社工的办公室在二楼,刘刚均扶着栏杆走下来花了半分钟。
刘刚均的右腿戴着假肢,除了动作迟缓点外,外人看不出他的身体有何缺陷。等了两三分钟,接他回家的三轮电动车停在单元楼门口,载上刘刚均后,车子向一公里外的天池宜苑小区驶去。
刘刚均和妻子一起看电视。澎湃新闻记者 王鑫 图
刘刚均的家在一楼,面积只有四十多个平方。进门往右手边走是客厅,左手边是卧室。刘刚均喜欢看新闻和斯诺克比赛,妻子高永兰对这些并不感兴趣,她经常看的是抗战题材的影视剧。
高永兰闲暇时间和邻居打打麻将,她也是青红社工的志愿者。中心需要帮忙时,她就去搭把手。
“只要不生大病,基本的生活保障是没问题的。”高永兰说,他们有住的地方,有吃有穿,什么都不缺,日子过得还算滋润。
现在,高永兰已经开始领取每个月800多元的养老保险,刘刚均在青红社工也能领取数百元的志愿者补贴。此外,夫妻俩每个月可领到1300元的失独家庭补助、300多元的低保。
自断右腿求生
地震发生时,刘刚均正坐在从汉旺镇开往天池乡的班车上。地动山摇瞬间,车子开始失控,原本昏昏欲睡的刘刚均一下子来了精神,就在他站起来想问司机时,一块巨石砸中车顶。
“车子的钢架结构被打成麻花,(车厢)里面惨叫声一片。我的右腿也绞在了里面,无法动弹。”刘刚均回忆,有几拨路过的幸存者曾试图将他救出,但发现石块太重,不动用机械设备根本不行。从过路人口中,刘刚均得知是地震发生了,但他当时还没意识到这场灾难究竟有多严重。
刘刚均与合唱队队员练习唱歌。受访者供图
刘刚均想着在家的妻子和在实习的儿子熬过了第一个夜晚。第二天一早,他托两个回村的孩子带话:如果家人平安,请他们来救他。
在被压约30个小时后,刘刚均的妻子高永兰和亲戚出现在他面前。亲属们是听了报信,背上矿灯,带上钢钎、铁锤赶过去的,原本一个小时能到的路,他们走了五个多小时。
一路上,看到震后家乡的惨状,高永兰一度不敢乘坐电梯,一进电梯她就感觉是地震,特别恐惧。
刘刚均心里明白,亲属们带的这些工具根本无法将他救出。为了保命,他让亲戚用工具把他的腿截掉。后来,刘刚均被送到德阳的医院接受治疗。紧接着又被转到重庆市大坪医院,在被接连两天下达病危通知书后,刘刚均挺了过来,也保住了左腿。
在当地媒体的报道下,刘刚均被称为“断腿铁汉”、“当代关云长”。在重庆治疗期间,他被选为北京奥运会火炬手。在地震发生一个月零四天后,刘刚均坐在轮椅上完成了50米的火炬传递。次日,他将自己的火炬拍卖,并把20.5万元收入全部捐给灾区。
用刘刚均的话来说,那是他人生中的高光时刻。
“这些(高光)原本就不属于我。”刘刚均说,他主动断腿,那是为了自救,完全出于求生本能:“我这条腿又不是救别个(别人)没的,跟那些(救灾牺牲或致残的)人相比,我又算得了什么?”
刘刚均在青红社工服务中心办公室翻看工作笔记。澎湃新闻记者 王鑫 图
失独
刘刚均和妻子再次回到天池乡已是2008年底,这也是夫妻俩震后首次返乡。
村里的老房子早已无法居住,他们被安置在天池乡板房区。生活继续,但没了儿子。
地震时,刘刚均的儿子刘明(化名)正在汉旺镇上的东方汽轮机厂技工学校实习。汉旺镇是整个绵竹市受灾最为严重的乡镇之一。但在当时,信息阻断,夫妻俩都不知道儿子的情况如何。
在外打麻将的高永兰逃过一劫。得知丈夫的消息后,高永兰就立即出发找丈夫,尽管心里牵挂着儿子,但丈夫也需要人看护。没办法,高永兰只好委托亲戚打听儿子的下落。
几天后,噩耗传来,刘刚均还记得刘明的老师打来的那通电话:“老师说,人找到了,没接着往下说。我就明白了。”
那是刘明实习的第三天,地震前一天,刘刚均还去学校给儿子送去一双鞋。匆匆告别后,成了永别。
刘刚均说:“十年了,什么都走出来了,就是(丧子)这关没过得了。”
夫妻俩没看到儿子的遗体,也没有儿子的遗物,只知道儿子被葬在镇上的公墓。刘刚均只去过公墓四次:第一次是给儿子的墓碑选大理石;第二次把儿子的照片拿过去;第三次,是他路过公墓,“顺便”买了束花去看看;第四次,是今年清明节前一天,他和妻子、朋友一起去给儿子扫墓。
高永兰每年都坚持给儿子扫墓,基本上都是她一个人去上大半天,跟儿子说说家长里短。
回家后,高永兰很少跟丈夫说扫墓的事。刘刚均知道妻子干什么去了,他很也少主动提及儿子的事。
装上假肢的刘刚均缓慢下楼。澎湃新闻记者 王鑫 图
家中没有摆放儿子的照片。电视柜上仅有的两张的照片,是刘刚均手持火炬与家人、医护工作者的合影。
每年的除夕、中秋和儿子的忌日,刘刚均会整天待在家里,哪都不去。
夫妻俩也没有再要孩子。
刘刚均告诉澎湃新闻,两口子当时都是四五十岁的人了,如果要孩子,妻子就是高龄产妇,有风险,他不能拿妻子的生命作赌注。加上志愿者的心理辅导,侄儿侄女对夫妇俩也很好,刘刚均越来越觉得“子女只是借父母的身体来到这个世上,最终他们会有自己的生活,只有另一半才会陪你走完一生”。
【专题】汶川地震十周年·记往开来
新闻推荐
舒静下厨为顾客做菜。文/图本报记者叶斌“请问先生几个人?”4月20日上午11时许,当记者走到舒静家的百年老餐馆门口时,他以为是食客到了,连忙热情地打着招呼。虽然离饭点还有些时间,但餐馆已有了两桌客...
汶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汶川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