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国际护士节 听“白衣天使”讲述背后的故事

泸州日报 2017-05-16 19:41 大字

□ 本报记者 刘墨

忙碌、劳累、压力巨大……护士们每天穿梭于病人之间,阅尽人间悲喜,在无数个日日夜夜陪伴患者,守护生命,不离不弃。为了让更多人走近护士、了解护士,市卫计委联合多个部门在“5·12”国际护士节之际,举办了“健康泸州——最美护士”评选活动,并对评选出的10名最美护士、5个最美护士团队予以了表彰。让我们走近部分“最美护士”,倾听她们工作中的故事与感动。

涂素华:开心面对工作

职务: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妇产科护士长 她说:“当你热爱一份工作的时候,就会不自觉地想让自己变得更好,让身边的人更好,让更多的人受益。”

从事医院的行政工作多年,涂素华习惯性地早上7点就到达工作岗位,开始一天的工作,“提前到岗已经是习惯成自然的事情。”34年的护理工作经验,管理着妇产科的4个部门(产科、产房、妇产科、生殖科)的日常护理工作,还承担着教学任务,涂素华很忙,但她说:“我喜欢这份工作,从中我能感受到快乐。”

涂素华历任产科护士长、产房护士长、妇科护士长、妇产科护士长,带领全科护理人员高质量完成妇产科的护理工作,参与了三对联体婴儿分离术、“5·12”汶川大地震、玉树地震等重大事件。她在工作中精益求精,努力学习妇产科基本知识和理论,扎实掌握了妇产科护理常规和疑难危重病人的护理方法,在“难产”、“新生儿复苏”等领域有较高的造诣。

为了提升基层医务人员的护理技能,涂素华多次培训泸州市基层医院的麻醉师、儿科医生、产科医护人员的新生儿复苏技术,主持并组织了泸州市孕妇学校孕产妇体操培训班、泸州市护理人员科研培训班、泸州市基层医院助产士培训班,多次到基层进行护理工作指导。近两年,她带领所在团队获得多项专业奖项,为泸州市及周边地区妇产科护理事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郭声敏:在工作中体现自身价值

职务: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康复科护士长

她说:“工作多年,有很多的艰辛和纠结,但是能帮助病人解决问题,得到病人的认可;通过不断学习提升,在专业上得到认可,最大限度地体现出自己的价值,这便足够了。”

“护理工作早已不再简单地停留在生活护理、打针换药。学科的发展非常迅速,作为专业人员,就应该时刻保有学习的心态,不断进步,提供更专业的护理服务。”郭声敏对自己和所带领的团队的要求都很高。

在郭声敏任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康复科护士长期间,提升了科室医疗护理质量管理水平。她作为全国神经源性膀胱管理专家在国内率先成立膀胱个案管理方案,为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建立个案管理和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长期随访干预,大大减少患者的泌尿系统并发症发生率,减轻了患者及医保负担,并把此项技术作为基层适宜技术在西南地区近10家医院进行了推广与应用。她还积极探索、成功建立了本地区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工作站,并在江阳区大山坪社区和龙马潭的社区进行了试点。她作为康复护理专科基地负责人和泸州市伤口造口专家,为住院患者提供专业服务,成绩斐然,带领团队多次受到各级部门嘉奖。

赵开莉:用心为患者考虑

职务: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城北门诊护士长

她说:“从我第一次穿上白大褂、戴上燕尾帽走进医院起,就渐渐明白,唯有用心去做好每一件事,才能拥有无怨无悔的人生。”

从一名普通的护士到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城北门诊护士长,赵开莉在临床护理岗位上一干就21年。

2008年在ICU担任护士时,赵开莉遇到一位做了气管切开手术的女性患者,在病情初步稳定、刚恢复意识的情况下,她就拒绝一切治疗与护理,一心想要放弃生命。赵开莉明白,患者一定有着不同寻常的经历和痛苦,只有打开她的心结,才能使她重拾生活的信心。为此,在护理过程中赵开莉细心观察,时不时地与她拉家常,渐渐地了解了患者的想法,并抓住时机,耐心开导。一个多月后,当患者康复出院时,患者紧紧地拉住赵开莉的手不放,无声地感激着她。

2010年,赵开莉成为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城北门诊护士长,负责该院新门诊护理工作。在她任门诊护士长6年间,率先在泸州市开展预约挂号、特需门诊等服务,建立导医礼仪班,负责全院大小会议礼仪,培养专业解说员数名,负责医院日常参观和院史馆的解说。经过礼仪培训的导医们,成为医院一道靓丽的风景线。2015年初,她的导医团队紧紧围绕“优质护理服务”的目标,推出了“入、出院病人专人代办,护送制”服务,简化程序,节省时间,让患者不用再跑上跑下,满意度大大提高。

姚菲:尽力把工作做到最好

职务: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妇产科护士长

她说:“做自己喜欢的工作,尽自己的努力做到最好。不后悔昨天,做好今天,期待明天。”

“我从小就对医务工作有着向往,希望有一天能穿上白大褂救死扶伤。”姚菲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对工作的热爱与认真,让34岁的姚菲从最初的一名普通的护理人员成长为医院的护理骨干和一名优秀的护理管理者。

2008年,突如其来的“5·12”汶川大地震,让人们经受了一场特殊的考验。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作为灾区支援医院,姚菲主动请缨,申请参与救援,成为第二批抗震救灾的成员之一。回忆当年的情景,她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从事了这项工作,听到灾难发生,一腔热血唯一能做的,就是到现场去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好像就没想过其他的了。”抗震救灾结束后,她受到了医院、学院的表彰,被评为“抗震救灾先进个人”。

2010年,27岁的姚菲被医院抽调到妇产科担任科护士长,走上了管理岗位。妇产科是一个专科性很强的科室,为了能胜任这个职务,她顾不上3岁的女儿,一个月几乎没怎么回家,坚持呆在产房里,努力学习产科专业知识。她凡事身先士卒,为全科作出了表率。

刘艳:用生命热爱工作

职务:市妇幼保健院(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妇科护士长

她说:“我的工作是我活下去的支撑力量,看见我抢救的病人成功获救,看见病人健康出院,我真的无比快乐。”

从1990年工作以来,刘艳在临床护理岗位工作了27年,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产妇在生产的过程中紧张,她会主动陪同、安慰她们;产后,她会一遍又一遍指导新妈妈们进行母乳喂养;新生儿第一次大便,她亲自示范怎样擦干净,怎样清洗……

然而,病魔却没有放过这样一个热心而充满活力的人,2016年6月,刘艳被检查出罹患胃癌。暂别工作,安心养病,是当务之急,也是刘艳家人的意见。但是,当时正值医院迎接二级甲等妇幼保健院评审的关键时期,刘艳又重新回到了工作岗位,事必躬亲,不辞辛劳。白天繁重的工作后,回到家中还得输液、吃药,接受化疗,100多斤的刘艳,整整瘦了30斤。从医院创建“爱婴医院”到妇产分科,再到如今的二甲评审成功,刘艳忙碌着、疲惫着,“我知道,不管我这次的选择对不对,我坚信,我会一直走下去。我将更加珍惜现在拥有的一切,并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好地为病人服务,为社会服务。”

莫玲玲:随时准备应对突发状况

职务:市中医医院急诊科护士

她说:“选择这个职业,就是选择了奉献。只有严格要求自己,力争精益求精,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病人的痛苦。”

急诊科是医院的前沿阵地,电话响起,救护车出发,到达现场,搬运病人,实施抢救,返回医院……十年如一日,这几乎是莫玲玲工作的全部,也几乎是她生活的全部。

有一次,中午1点过,纳溪区一位60多岁的患者出现严重呕血。接到出诊通知,莫玲玲和同事迅速前往事发地。时值盛夏,急救车却无法直接到达患者所在地,莫玲玲和同事提上急救箱,在高温下步行了半个多小时抵达时,却被告知,患者已从另一条小路下山。于是莫玲玲和同事又立即赶去与病人会合。经过积极抢救,患者转危为安,莫玲玲才发现自己不仅皮肤过敏,还被太阳晒掉了一层皮,“或许我们的很多经历在大家看来,辛苦程度都是难以想象的,但我们早已习以为常。不论何种情况,只要接到电话,我们就得出诊。”

2014年,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发生地震,需要支援。接到命令,已上班24小时还没休息的莫玲玲又直奔鲁甸开展救援。在余震不断、滚石横飞的生命通道上,莫玲玲和队员们连续不断地把伤员一步一步地抬出来。莫玲玲回忆当时的情况仍感触颇深,“当时看见病人陆续被送进了病房,觉得这么渺小的我也能帮助这么多需要帮助的人,眼泪就不知不觉流了下来。”2015年,莫玲玲被国家卫生计生委评为“云南鲁甸抗震救灾先进个人”。

新闻推荐

VR技术首次亮相地震逃生演练

本报讯(YMG记者慕溯)昨日是汶川地震九周年纪念日,也是我国第九个防灾减灾日。市民政局联合芝罘区民政局在市儿童福利院举办了“5.12”防灾减灾应急演练活动。现场,“地震安全应急”“火灾安全应急...

汶川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汶川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