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时刻警醒 共御灾难 本报记者 殷勇 文/图

眉山日报 2017-05-14 04:07 大字

核心提示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一个无法被忘记的时间;8.0级地震,近7万人遇难,一段永远不能忘却的记忆。

时光倏忽。至今年5月12日,汶川地震已经整整九年了。从2009年起,国家将每年的5月12日确定为防灾减灾日,今年的5月12日已是第九个防灾减灾日。

恩格斯说,一个聪明的民族,从灾难和错误中学到的东西会比平时多得多。地震、水灾、火灾…… 一次次的切肤之痛,一次次与灾害抗争,不能只无奈承受、被动救灾。自然灾害的发生难以避免,而科学应对灾害的态度和完善的防灾减灾体系,可以让我们在面对下一个灾害时,不再束手无策。

国家设立“防灾减灾日”,正是以此警醒全社会,提高防范风险的意识和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视,提醒国民更加重视防灾减灾,努力减少灾害损失。

近年来,眉山市市委、市政府努力探索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加强自然灾害防治,将更多的资金投入防震减灾、地质灾害防治、气象灾害防治、水旱灾害防治等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已为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筑起道道防线。

不过,构建强大的防灾减灾体系,光靠政府的力量远远不够。眉山市的防灾减灾体系仍存在薄弱环节,如社会公众的参与程度,还需进一步提高。

开展设市以来规模最大、人数最多、范围最广、实战性最强的一次全过程、全要素演练

开展演练 预防为主

防灾减灾演练是加强自然灾害防治、降低灾害程度的重要举措。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绵阳安县桑枣中学全校2200多名学生、上百名老师按照日常疏散演习时的安排冲到操场上,前后仅用了1分36秒,师生无一伤亡,创造了一大奇迹。

青海玉树地震发生时,玉树县第一民族中学当天大部分学生和老师都在校园内进行晨读,地震来临时,尽管很恐慌,但凭着平时的演练经验,大家都逃出来了。

防灾演练关系生命,应常抓不懈。5月9日,2017年四川省抗震救灾综合演练在眉山市彭山区岷江河畔举行。当天,来自全省各地的3000余名干部职工、城乡居民和学生参加了“模拟发生6.6级地震”时的救援队伍驰援拉动、师生紧急疏散、高层建筑被困人员救援、危化品泄露爆燃处置等12个科目的模拟演练。

记者了解到,此次演练是“5·12”汶川特大地震后,四川省组织开展的第五次省级抗震救灾综合演练。演练遵循“县(区)级实施、市级协同、省级增援,省、市、县(区)、乡(镇、街道)四级联动”的原则进行全要素、全过程演练,检验了全省各级地震应急预案和应急救援工作方案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操作性。

据悉,这是在眉山市首次开展省级综合性演练,也是眉山设市以来规模最大、人数最多、范围最广、实战性最强的一次全过程、全要素演练。此次演练是眉山市建立防灾减灾体系尤为重要的一环,不仅增强了眉山广大干部群众抗震救灾、自救互救的意识,达到锻炼队伍、检验预案、提升能力的目的,同时为眉山今后高效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积累了珍贵的实战经验。

新闻推荐

汶川举行“5·12”汶川特大地震九周年祭奠活动

5月12日,各界群众参加祭奠活动。当日是我国第九个防灾减灾日,也是汶川地震9周年纪念日。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在映秀镇漩口中学地震遗址举行祭奠活动,深切悼念汶川地震遇难同胞和...

汶川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汶川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