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69岁老人撑起两个孙儿的天空

阿坝日报 2016-12-09 00:00 大字

■杨光富卢国彤记者魏银燕

冬日的汶川县绵虒镇克约村,岷江河畔的风吹在脸上,有丝丝的寒意和疼。记者走进张茂堂老人不足平米的简陋木房里,和老人闲聊家常,言谈中,记者深深被老人的感恩之情和自强不息的精神感染着。这位步入古稀之年的老人,带着年纪尚幼的孙儿、孙女,省吃俭用、辛勤劳作,相依为命,用顽强的生活信念和自强不息成就了8年来的自立人生。

原本,张茂堂老人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一家三代其乐融融。但是,这幸福被永远定格在了8年前那个突如其来的日子!“5·”汶川特大地震发生时,正在家门口地里忙活着的老伴及长女、女婿不幸遇难,两个正在学校读书的年幼的孙子一瞬间失去了父母。突如其来的灾难使一个原本完整幸福的家庭陷入绝境。从此,爷孙三人相依为命,生活颇为清苦。

屋漏偏逢连夜雨。在年“7·”特大山洪泥石流中,张茂堂一贫如洗的家再次受灾,地震后重建的房屋被全部淹没,使原本艰难的生活雪上加霜。本该安度晚年的张茂堂,不得不重新担起重建家园、养育孙儿孙女的生活重担。

张茂堂的孙女张小凤现年岁,聪明伶俐,学习成绩优异,在社会爱心人士的帮助下,目前正在康定中学读书。孙子张小聪岁,在当地上学。加之张茂堂年事已高,无法外出务工,家里也没稳定的收入来源,只能靠种点粮食作物勉强养家。年底,爷孙三个人均纯收入还不到元。张茂堂没有被接连的灾难所击倒,坚强地挺起了自己瘦弱的肩膀。老人利用自家房前屋后的零星土地,种植了果蔬,农闲时又上山砍竹子编织背篓,到集市上换点钱贴补家用。曾有爱心人

士不忍心看着爷孙三人受苦,想要收养张茂堂的孙女,但被张茂堂婉言拒绝了,老人说:“我不愿意自己的孙女离开,就算自己苦点累点,也要将孙女、孙子抚养成人,这样,也算不辜负他们逝去的爸爸妈妈了。”

8年来,张茂堂常常会由衷地感叹:“就在我们家最困难的时候,赶上了扶贫好政策,党和政府以及很多好心人都来帮助我们。”但是在老人看来,好政策只能帮助一时,彻底摆脱困境还得靠自己!对口帮扶老人的汶川县公安局提出要帮老人扩大蜜蜂养殖的规模。当帮助老人购买蜂桶的时候,老人主动提出自己有一手木匠技术,家里也有现成的木板等材料,蜂桶可以自己制作。“我年轻时候学到的木匠手艺,没想到老了还能派上用场。”天性乐观豁达的张茂堂乐呵呵地说。截至目前,张茂堂已经制作了余个蜂桶,在他的精心照料下,蜜蜂养殖产业渐渐有了回报。面对记者,老人喜滋滋地说今年他家的蜂蜜卖了多元。按照老人的计算,每箱蜜蜂的蜂蜜产量每年约斤,每斤蜂蜜现在可以卖到元左右,那么,光养蜂每年就会有好几千元收入。

看到日子一天一天地好起来,张茂堂很欣慰。平日里的生活和家务琐事加上养蜂让张茂堂非常忙碌,可是,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有一件未了的心事让老人忧心忡忡。“我年纪大了,说不定哪天说没就没了,我一走,两个孙儿怎么办?”在帮扶单位的帮助下,张茂堂在高山上发展起了3亩地的经济水果产业,自己育苗栽种了青红脆李多株,预计3到5年之后,青红脆李挂果后,将能为他家带来上万元的收入。“这片果园是我为两个孙儿留下的一点遗产,万一我走了,也能安心了。”他说:“党和政府的政策太好了,什么都为我们想到了,我自己懂得育苗,就不能再让国家给我买树苗了,做人得讲良心,我得到了这么多的帮助,能尽量不麻烦党和政府就不麻烦,那些买树苗的钱可以用来帮助其他更需要帮助的人。”

采访中,记者留意到老人强调了3次同样一句话,而记者得知,这一句话也是老人平常的一句口头禅:“翻身不忘毛主席,致富不忘共产党。”在张茂堂家里,一副稍显陈旧的毛主席画像格外醒目,又格外令人怦然心动!“虽然我已古稀之年,但我有手有脚,就不能靠别人,只要能吃苦、能做事,日子就一定有奔头。”面对家庭的变故和生活的重担,他没有被压垮,他用瘦弱的肩膀和不等、不靠、不要、自强不息的精神,撑起了两个孙儿的一片广阔天空。目前,汶川县文明办已经把老人树立为全县干部群众学习的典范。

新闻推荐

汶川法院开展“两学一做” 专题学习讨论

本报讯(李翔)近日,汶川县法院第四党小组召开“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专题学习讨论。会上,专题学习了《中国共产党地方委员会工作条例》、《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以及《中国共产党党内监...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