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以“绿”为底色绘就生态新愿景——阿坝州践行五大发展理念之绿色篇

阿坝日报 2016-12-08 00:00 大字

■实习记者肖玄记者杨刚秦远俊

“以水为脉络,探讨交流生态文明建设。”月5日,第二届“世界水谷”论坛暨首届汶川论坛在汶川县水磨镇隆重开幕,来自美国、加拿大、英国、巴基斯坦以及香港等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代表,“以水为脉络”探讨交流生态文明建设,为阿坝州治水支招、开方,力促阿坝州加快建成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

喜报频传。“今年1—月,阿坝空气质量指数便稳居全省个市(州)前三位”,喜讯为开创阿坝州“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建设又添了一抹“新绿”。

可见,“绿色发展”与“生态立州”已成为阿坝州“十三五”时期发展的科学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在州委十届五次全会上,阿坝州便提出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打造四川生态经济增长极、全力建设川西北生态经济示范区的发展理念,这一发展理念无处不契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绿色发展理念”,在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推进生态产业发展、实现生态经济惠民富民、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阿坝州更是已走到全国前列。

围绕“绿色”发展,在8.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阿坝州生态文明建设正一路奋进,发展底色也是绿意更浓。一幅绿色为底、意境深远的“山水画”正在阿坝人的手上逐渐绘就,清晰可辨。“功在当代”的黄金机遇期正在阿坝人的手里逐渐转化为“利在千秋”的绿色发展期。

留住青山绿水筑牢幸福美丽底色

阿坝州是长江黄河上游重要水源涵养地,处于川滇森林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和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地段,是限制开发的重点生态功能区。

可是,在新中国成立后相当长一段时间,阿坝州“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生存模式成为农牧民群众的生活来源,森工经济、牧场经济哺育了数代藏羌儿女,但随着人口数量增加、过度开采利用等现状,带来的生态问题已不可小觑。

——在农区,滑坡、泥石流、塌方……自然灾害连年不断,“5·”汶川特大地震更是把阿坝州的脆弱生态问题暴露无遗,山如破竹,面黄肌瘦。

——在牧区,沙化、退化、荒漠化……草场生态问题日显,一个“草原沙化——湿地萎缩——鼠害猖獗”循环往复的“怪圈”,正透支着草原的承载力。

山川“失色”。大自然的“连锁反应”引起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倒逼调整。

年,阿坝州率先停止天然林采伐,结束“木头经济”,启动实施了长江防护林、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等重点生态工程,拉开了生态保护与建设序幕,有效地缓解了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

年,阿坝州将“绿色立州”工作发展总体思路提升为“生态立州”工作发展总体思路和“一体两翼”经济发展战略,总结形成了“以规划为前提,以保护为核心,以管理为关键,以文化为灵魂,以政府为主导,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资本为纽带”的旅游经济发展战略,努力把阿坝州建成生态发展高地、国际旅游胜地、民族团结福地。

年,州委十届五次全会明确指出,生态是阿坝的立州之本和发展生命线,要以发展生态经济为根本,把阿坝州打造成四川生态经济增长极,全力建设川西北生态经济示范区,这是对阿坝州长期探索成功道路的承接和延续,也是对建设“一强一地两区”和“五个阿坝”目标的坚持和深化,更是对阿坝发展方向和路径的进一步清晰和明确,对领航阿坝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数据是有力的佐证。

“十二五”期间,阿坝州有序推进生态建设,启动实施《川西藏区生态建设与保护规划》,对万亩森林进行有效保护、森林抚育万亩、营造林万亩,巩固退耕环林成果.3万亩、新增退耕还林4.8万亩,沙化治理.5万亩,湿地恢复6.1万亩……

成效凸显,“十二五”期间,阿坝州环境保护成效显著。岷江等主要河流出州断面水质、饮用水源地水质达国家Ⅲ类标准,城镇空气质量达国家二级标准,指标检测结果居全国前列,主要污染物排放约束性指标完成较好。

生态为重,保护先行。

“绿色喜帖”接二连三。今年8月6日,阿坝州召开岷江流域水生态综合治理动员会,在全省率先打响岷江流域水生态综合治理攻坚战。年,阿坝州将编制完成《阿坝州岷江流域水生态综合治理规划》,通过落实以水生态修复为核心的系列工程和非工程措施,探索水生态建设的先进经验和模式,彻底扭转岷江径流量递减的恶化趋势,把岷江流域建设成生态长廊、宜居长廊和富民长廊。涉及项目资金余亿元。

一个个有力的数据的背后,正是全州上下用实实在在的行动,筑牢了绿色生态屏障,让“绿色发展”在藏区实现了真正意义的生动实践。

如今,行走在农区,青山与绿水争相辉映;或是在牧区,蓝天与碧草相映成趣。绿色阿坝、生态阿坝正发生着从“盼温饱”到“盼环保”、从“求生存”到“求生态”美丽蝶变,绿色正在装点当代阿坝人的新梦想。

绿色引领发展崛起惠民富州之路

羊肚菌、糖心苹果、跑山鸡、牦牛肉,不仅味美,还是天然,成为人们喜爱的健康绿色农产品;羌绣、唐卡、手工藏毯、藏羌医药,独特的民族艺术精品和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正打响着民族地区绿色工业的品牌。

穿行在阿坝大地,游客对阿坝州的“绿色产品”赞不绝口。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孕育了一方精致的景色“蓝天、白云、青山、碧水”,绚丽的自然风光让阿坝州在世界闻名。

如今更多的人也透过阿坝产业精彩的背后,看到了“绿色”为阿坝惠民富州带来的无限机遇。

基于这一认识,近年来,阿坝州抓住绿色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重大机遇,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等产业发展优势,实现绿色富州、绿色惠民,全力打造富民产业“新引擎”——“既要促进发展,又要保护生态,二者的结合点就是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发展绿色经济,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5年来,全州深入推进旅游二次创业和转型升级,开启了“走到哪游到哪”的“全域旅游”新模式,通过拓景扩容建设,全州已形成以世界级景区为支撑,众多景点相串联,“大熊猫——大九寨——大草原——大冰川——大香格里拉——大东女”等整体发力的“多点多极”局面。“三态融合、三微联动”的新尝试更是引领全州在“全域全时、立体多元”生态旅游格局中,走出了一条以旅游创新促进生态农业、绿色工业崛起的新路。

5年来,阿坝州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现代草原畜牧业,秋淡蔬菜、特色水果、高原马铃薯、酿酒葡萄、中低温食用菌、道地中药材、牦牛肉奶、西藏羊、生猪、高原蜜蜂、优质禽兔、特种养殖等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实现了农业农村经济持续高位发展的目标。

5年来,阿坝州形成了州内以发展清洁能源产业、绿色载能加工产业、生态产品加工产业三大板块为主的“4+X”工业园区发展格局,州外积极推行以成阿园区为“样板”的“飞地”合作产业园。各工业园区发展功能定位明确,在提升工业“集聚、集群、集约”发展的同时,突出区域集中发展、循环发展、绿色发展的鲜明特色。

旅游,是绿色发展的“强磁场”,也是阿坝州经济绿色崛起的强大引擎。绿色创新的全域旅游,拉动的不仅是一个产业,三产联动、三产融合,成为阿坝州绿色发展的独特样本。“十二五”期间,旅游经济增势强劲,接待游客量和旅游收入年均增长.6%和.0%;第一产业年均增长5%,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3个百分点、达7.9%。

时光荏苒五度秋,绿色发展绘画卷。绿色是阿坝州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绿色发展是一幅美丽愿景,蕴涵着经济与生态的良性互动,意味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平衡,寄予着全州万各族儿女未来的美好愿景。

新闻推荐

“愿乡亲们的生活像红脆李一样红彤彤”——记汶川县雁门乡通山村“第一书记”朱官伟

■记者魏银燕8月22日上午9时,清晨的雁门乡通山村的村口,早已在此等候着的记者,远远地看见一个个头不高胖胖的年轻小伙,骑着一辆电瓶车弯弯拐拐地拐到了眼前。雁门乡通山村“第一书记”朱官伟,这位刚满...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