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助力公共文化服务 “文化义工”期待“体系建设”

四川日报 2013-09-27 14:59 大字

“您好,请问您需要讲解吗?我可以免费为您介绍展馆。”9月21日,中秋节假期最后一天,用这句重复了上百次的话,四川博物院“小小讲解员”芶译丹开始了自己一天的“工作”。从2010年成为“小小讲解员”开始,三年来大部分周末,芶译丹都是这么度过的。

像芶译丹一样志愿服务的“小小讲解员”,四川博物院如今有134名,他们是四川庞大的文化志愿者中一个个缩影。近几年来,在四川公共文化服务领域,越来越多的文化志愿者利用自己的时间和一技之长,扮演着“文化义工”的角色,成为政府这只“大手”之外,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的“小手”。

□本报记者 张良娟

“文化义工”做加法

社会力量助力公共文化服务

2013年暑假,堪称四川“小小讲解员”的井喷年。除了从2009年起就定期招募“小小讲解员”的四川博物院之外,杜甫草堂博物馆、金沙遗址博物馆也都开始招收“小小讲解员”。“孩子们经过培训后‘上岗\’,志愿为游客提供讲解服务,既锻炼了自己,也服务了普通游客。”四川博物院宣教部工作人员高洁说。

在成都,志愿为公众提供文化服务的不只是这群小学生,更多的则是有一技之长的“文化义工”。2012年11月9日,四川省第一个文化志愿者社团——成都市文化志愿者协会在成都成立。这个由成都市文化馆联合成都图书馆、成都画院、武侯祠博物馆、成都人民艺术剧院有限责任公司等7家单位发起成立的公益性社会团体,成立的初衷就是为了解决公共文化服务人才紧缺的问题。

成立近一年来,该协会在成都建立了300多个文化志愿者培训辅导点,开设音乐、舞蹈、蜀绣等文化志愿者培训科目83个,班次7000多个。在协会正式注册登记个人文化志愿者15000多名,他们不少都成为基层文化建设的辅导员、示范员、讲解员,服务近5000次。其中不乏著名画家叶瑞琨、“二度梅”陈巧茹这样的文化精英。

这一股力量还在积蓄。9月6日,成都文艺志愿者协会成立,该协会书法分团、戏剧分团、曲艺分团、光亚分团和金堂分团也同期成立,提供慰问演出、展览展示、专业培训、辅导讲座、文艺支教等志愿服务。四川省文化厅社文处谢天明告诉记者,目前,全省21个市(州)文化局相应成立了“文化志愿者”工作机构,在册文化志愿者人数约5.3万人。“文化志愿服务与公共文化服务有效融合,走出了一条文化惠民捷径。”成都市文化馆办公室主任、成都市文化志愿者协会副秘书长王一萍说,蓬勃发展且充满生命力的文化志愿者已成为成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力量。

探索新机制

志愿服务还需“体系建设”

尽管成绩斐然,王一萍也并不讳言文化志愿者服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由于经费不足,目前文化志愿服务还无法实现定点定时的规律性服务。”由于协会经费来源目前只有发起单位所缴纳的会费,文化志愿者的服务还无法形成体系。王一萍说,“我们期待更多来自社会企业的赞助和政府的支持。”

放眼全省,在各个市州虽然已经开始建立“文化志愿者”工作机构,但是还需要建立起规范的运行机制。谢天明认为,要让文化志愿服务更常态、更贴近基层需求,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创建一套有效的服务模式和管理体系。

经过近一年的摸索, 成都市文化志愿者协会依托各地的基层文化阵地,指导区(市)县组建了成都市文化志愿者协会分会和各级文化志愿者服务支队,目前已经形成了层层分布在全市318个街道、乡镇的文化志愿者梯队,基本实现基层“全覆盖”。此外,成都理工大学、成都大学、四川旅游学院等高校以及社会力量也加入了协会,依托各自的特长成立了各具特色的“小分队”。

成都市文化馆副馆长、成都市文化志愿者协会秘书长万莉莉告诉记者,目前,成都市文化馆正在设计成都文化志愿者管理数字平台,计划借这个平台完成文化志愿者招募、服务消息和活动信息发布、服务时间累计、风采展示、建议意见收集等工作,由此建立全市文化志愿者数据库,形成文化志愿者数字化管理。“将来,有需求的老百姓可以通过这个平台提交自己的需求,足不出户就完成文化志愿菜单的订购,完成资源与服务的无缝对接。”

点击

文化志愿服务项目

成都市文化志愿者协会“文化基层服务年”系列活动:

“精彩演出 提升品质”艺术院团志愿服务、“传递书香 见证成长”公共图书馆志愿服务、“精彩生活 幸福使者”文化馆(站)志愿服务、“共享历史 感受快乐”博物馆志愿服务、“感受艺术 美丽心灵”美术馆志愿服务、“文化暖心 点亮生活”关爱特殊群体文化志愿服务。

“艺术家进社区”活动:9月6日,成都文艺志愿者协会成立当天,启动了“艺术家进社区”活动。该项活动计划,在成都市各个社区建立“艺术家工作室”,每月安排一次艺术进院落、文学沙龙等活动。

记录

这堂音乐课一上就是5年

9月24日,廖殊结束自己一年里难得的假期,回到成都。25日晚上,忙碌了一天之后,她又埋头灯下,为星期六的音乐课备课。每逢周六,廖殊都会抽出半天的时间,为汶川县映秀镇的残疾儿童汤星月上一堂音乐辅导课。这堂课,一上就是5年。

2005年,从西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毕业的廖殊成为成都市文化馆的文艺辅导干部,工作就是为成都市民进行公益的音乐培训。2008年12月,在“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区进行慰问演出时,廖殊结识了11岁的汤星月。“这个孩子非常喜欢唱歌,她只给我们唱了两句,我就发现她是个不错的苗子。于是我就想,可以给她进行声乐辅导。”几年来,每逢周六,汤星月都会在爸爸的陪伴下到廖殊家上课。“有时候他们不方便,我也会到汶川去给她上课。”

有了专业的指导,汤星月也逐渐散发出自己的光芒。2011年,廖殊和汤星月一起参加了《四川卫视汶川地震3周年特别节目:走进灾区人民》。此后,汤星月又参加了黄小琥中国爱的演唱会,与黄小琥合唱歌曲《伴》。先后登上中央电视台、安徽卫视、河南卫视、四川卫视等各大电视台,参与《超级童声》、《中国正能量》、《向幸福出发》等综艺节目。

2013年,汤星月被四川音乐学院附中破格录取。而廖殊的音乐课,依然在继续。

新闻推荐

多说一句话大家就互相理解了

汶川县威州镇七盘沟社区党支部书记吴传军:□本报记者刘星10月10日下午1点过,记者在汶川县威州镇七盘沟社区“堵”住社区党支部书记吴传军时,他正在给对口援建单位汇报灾后恢复重建情况,还没来得及吃...

汶川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汶川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