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藏路上的西行漫记
援藏特别报道组用镜头和笔触记录成都援藏干部在高原援藏一线的活跃身影
历时七天,分派两路,奔赴藏区七个县(市)。9月底,党的十九大召开前夕,在成都市委宣传部和市援藏办的组织下,我们组成了援藏特别报道组,用镜头和笔触记录成都援藏干部在高原援藏一线的活跃身影。成都援藏人在甘孜、阿坝留下的一个个或感人、或振奋、或辛酸的瞬间,都在采访中再次呈现,也给践行“走转改”的记者上了生动的一课。在本次援藏系列报道尾声,我们特地写下这些感想,既向藏区的援藏人致敬,也向藏区的巨大变迁表示祝福。
七天四城
三种交通工具换来收获满满
翻越过海拔4290米的折多山,折西给我们出的第一道难题,是语言不通。
八美镇中心卫生院改扩建的道孚县第二人民医院,病床上躺着80多岁的老人,家人从数十公里的牧区把病人送出来,正是有了新增的检验设备,病重的老人不必再奔波100多公里到州医院。采访中,只会说藏语的家属情绪激动地说了一长串,我们只能依靠院长随后的翻译,才能理解到家属对于老人得到及时救治的心情。有了首站的经验,每到一地采访,我们会请援藏工作队安排会汉语的翻译,以便和藏民们更好地沟通。
按照采访路线安排,我们本应从康定市折返折多山、塔公草原,再至丹巴县,但出现了两个选择,途经道孚县塔公草原的路途更远,且因为修路正在交通管制,耽误时间,第二个选择是从康定市绕行姑咱镇至丹巴县,但这条路因为塌方阻断交通,需要乘船绕行5公里。为了尽早地抵达下一个采访点,我们选择了坐船,踏上摇晃不定的冲锋舟,我们戏称,这下“海陆空”算是凑齐了。玩笑归玩笑,下船后需要爬上临时开辟的渡口处的陡坡,提着行李和设备的我们多多少少都出现了气紧胸闷的高原反应。
当然,除了采访以外,还有更多收获,比如董马藏寨蓝天白云下的向日葵和格桑花,比如欲语还休的四姑娘山幺妹儿峰,比如凌晨4点的猫鼻梁转瞬就被浓雾遮掩的灿烂星空……
体验海拔4200米的
劳动滋味
“高原河谷间还有葡萄园?”去松潘县施家堡乡小河村的葡萄园采访那天,快接近整个援藏采访的尾声。连日来,辗转于各个点位让人精疲力竭,但出于记者天生的职业习惯,带着好奇,我们还是在大邑县援藏干部的带领下,前往100公里开外的高原河谷一探究竟。
一个接着一个急转弯,车队盘旋而上,经验丰富的司机也都下意识地减慢了速度,全神贯注地握紧方向盘,盯着前方的山路。“3800……3900……4010……”打开手机软件,看着海拔高度不断上升,大家都屏气凝神地关注着车队前进的道路。
车队还在前行,前车突然停了下来。高原反应加上晕车让随行的援藏干部彭霞感觉身体有些不适,把早餐全部“还”给了大自然。彭霞蹲在路边,努力了几次,在队员们的搀扶下才缓了过来。“路还远,我们继续吧。”在彭霞的坚持下,我们继续前进。
翻过重重高山,车队在云海间穿行,终于来到河谷间的葡萄园。看了看时间,这条100公里的路,我们将近花了3个小时才到。“不好意思,刚刚因为我的缘故,耽误了大家的时间。”采访结束后,彭霞有些不好意思。跨越了4200多米的高山,又同为女性,记者也有些四肢乏力,也更加理解她的晕车痛苦。
“每次来这边做产业我都要下一番决心。”彭霞笑着说,作为分管产业的援藏干部,一周踏上九黄线,翻越6次高山是家常便饭。即便高原反应和晕车的困扰严重,也要跨越重重高山,去一个个偏远乡镇抓项目落实。“虽然每次来都很辛苦,但看着项目一天天有起色,很欣慰。这是我们在高原河谷间留下了产业奇迹。”整理好散开的碎发,眼前这个身材瘦小的女人浑身散发出一种力量之美,从她身上感染到一种坚韧的女性力量。
我“翻越”了
6次折多山
没想到海拔4242米的康定机场,给了我进入藏区采访的第一个“下马威”。头痛,发热,失眠……在辗转道孚县、康定市两地采访中,一连串的高原反映不断向我袭来,出发前曾经担心过,却没有想到会如此严重。
在康定采访时,我们深入了水桥村、铁索村等几个村落,看到了新建的藏居,也看到了藏族同胞在新建农业大棚里劳作。每次采访翻山时,我都会提心吊胆,一是看到险峻的山路,这让恐高的我手心冒汗,二是怕高原反应再次缠上我。身边的都江堰援藏工作队队员王旭似乎看出了我的担心,他说,你们刚来,不适应很正常,慢慢就好了,我刚来也这样,现在这座折多山,我已经见识过它一年四季的美景了。
原以为6翻折多山,会成为我难忘的记忆,可没有想到的是,原来这仅仅是“开始”。在结束援藏采访,从小金县准备返程时,还在欣赏沿路风景的我们,完全没有意识到危险就在前方。9月23日下午3时左右,G350卧龙镇附近发生了山体滑坡,而我们到达这里时,是下午3时15分,我们与滑坡,仅仅只有15分钟的距离。
但其实,这一路带给我最大触动的,却是援藏队员在我心中塑造的那座高山。从道孚的大葱基地,再到康定的藏居建设,又或是丹巴县的蔬菜基地建设……成都各区(市)县的援藏工作队为了藏区的产业发展,倾注了自己太多的心血。他们探索出一条让高原藏族同胞脱贫致富、走向繁荣的“路”。这座高山,我想会一直屹立在我的心中。
追随海拔3000米的
大蒜示范基地
阿坝州黑水县双溜索乡俄瓜村是一个在海拔3000米的半山贫困村,听说彭州市援助俄瓜村搞起了一个大蒜种源示范基地,现在正是收获的季节,于是记者决定前往看看。
下午一点,援藏报道小组从黑水县城出发,约半个小时,来到一个叫毛尔盖水电站的地方,在那里汽车驶向了一条乡村小道,窗外是绵延的大山。路越来越窄,路面的碎石也越来越多,穿过一个隧道,经过一段异常崎岖的坑洼道路后记者一行开始了漫长的爬山之路。路面很窄,只能单向驶过一辆车,伸出头往窗外看去,车轮几乎都到了悬崖边。每隔十几米就是一个回头弯,路面或是掉落下的些许碎石,或是冒出几只山羊拦在面前。就这样,汽车不停向上爬着,感觉永远到不了尽头,“师傅还有多久能到?”“差不多还有一个小时吧。”在爬了十多分钟后,大伙几乎都有了晕车的症状,一位同事显得比较严重,“师傅,你还是开慢点吧。”
援藏报道小组的车就这样在山间行驶了大概一个多小时后,来到了临近俄瓜村的一个小山坳。站在山坳一个空地上向下望去,绵延的上山道路呈现在了大家眼前。山坳的另外一边就是大蒜种源示范基地,记者看见村里的村民正在地里忙活着。“以前,没有修水泥路的时候,上一次山更困难。”彭州援藏干部岳军告诉记者,虽然路还没修好,但村民脱贫的决心却很坚定。村民阿合米两手不停地忙活着摘蒜,说起这条艰难的进村路无奈之余又多了一些期盼。“彭州兄弟正在山下帮助我们向山上修路,等农闲了,我们都去帮施工队修路,早日打通致富路!”
人/物/
“城里不缺医生,在这里我能帮助更多人”
8月底,在援藏期满前,舒娟向原单位递交了辞职信,9月底办理完辞职手续,她就正式留在道孚县人民医院工作了。暑假期间,母亲已经带着3岁的女儿来到道孚县,再过一段时间,支持舒娟工作的丈夫也会放下工作到道孚县定居。这个舒娟连续两次以援藏医生身份待了一年半的地方,将成为他们的新家。
话要从去年3月说起。援藏前,河南人舒娟连道孚县在哪个方向都不清楚,从来也没有到过高原。2010年,舒娟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专业,在犀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班,主动请缨援藏时,女儿刚刚一岁八个月。“刚来的时候不适应,高原反应,头昏脑涨的,睡不好。”没多久,舒娟就瘦了好几斤。
中医科、急诊科、住院部内科,轮转科室、下乡支援乡镇卫生院、巡医义诊,舒娟看到,有的病人要走上五六个小时的路才能到医院,因为缺医少药,不少病人连简单的面瘫,也不得不到成都的大医院接受治疗,一个疗程至少要20多天,路费、医药费、生活费,对藏牧人家来说,是一个不小的负担。中医灸治,是舒娟专业所长,她常常放弃周末休息时间,在家或是医院给面瘫患者针灸治疗。一开始,也有人因为语言不通,并不信任城里来的中医,耐心细致的舒娟用实打实的效果化解了他们的质疑。
最大的触动,是在急诊科时接诊的一个车祸伤病人,因为医疗技术有限,简单包扎后紧急转运至成都,遗憾的是,伤者在途中抢救无效死亡。“如果这边多一点医生,可以多救一些人。”提起一年前的事,舒娟仍然忍不住掉眼泪,不想再让这样的事发生了,她动了心思,第一次援藏期满,又主动申请了第二次,后来,她想要留下来,因为无论申请多少次援藏,总有一天都要回去。“当地的医疗条件好了,病人就不用出去了。”
在道孚县执医一年多,舒娟发现,当地居民骨关节疾病比较集中,普通的针灸、关节腔注射疗法效果并不明显。“山路多,上山下山的,对关节的损伤比较大。”刚刚接任中医科的舒娟想到了关节镜手术,她计划花上两三年的时间,在科室引进关节镜手术设备,自己进修掌握之后,再手把手地教给其他医生。
“婆家”和“娘家”两头跑
她把先进技术带到高原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路程,翻越了海拔近4200米的高山峻岭,大邑县援藏干部彭霞又来到了松潘县小河乡丰河村,她已经记不清来了这里多少次。“要适当增施农家肥。”车刚停下来,她就一头钻进大棚,叮嘱村民注意种植事项。2016年9月,彭霞主动放弃都市生活的繁华,带着组织的重托、亲人的牵挂奔赴松潘开展对口援建帮扶工作。
松潘县地广人稀,受地理环境条件制约,各乡镇产业发展迵异,面对陌生的环境,彭霞坚持“眼勤、嘴勤、腿勤”,准确把握各乡镇产业发展现状和贫困户致贫原因。她不顾高原反应造成的身体不适,主动请缨、深入一线,很快就走遍全县55个贫困村。与贫困户促膝交谈,收集各类情况资料,为科学编制《大邑对口援建松潘县5年发展规划》提供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
为了更好地帮助松潘县的老百姓,她千方百计内引外联,在“婆家”和“娘家”两头奔跑。贫困农牧民缺乏种植经验技术,她就协调发放“科技下乡、科普系列丛书”,组织松潘县小河乡、施家堡乡、十里乡90余名乡村干部和农牧民到大邑现代农业园区、中药材基地、葡萄基地考察学习农业产业化项目,拓宽视野、增强信心,提升运用科技发展生产能力;贫困村产业发展无门路,找不到自己的发展特色,她就积极与大邑县农林局等有关部门和龙头企业衔接,先后邀请四川利民中药材饮片公司、成都万良菌业开发有限公司等10余家企业赴松潘县进行实地考察,与松潘贫困村建立“一对一”帮扶机制,帮助发展中药材、特色水果、畜禽饲养等增收产业,推动松潘大邑两县产业优势互补;有段时间,松潘肉羊销路不畅、价格低迷,她就借助大邑县完善的市场销售机制,寻找媒体宣传推广,最终帮助农牧民实现经济收入50余万元。同时还促成四川利民中药材饮片公司与松潘县中药材种植协会签定战略合作协议,解决了松潘3万余亩羌活销售问题;大邑县食用菌协会与松潘县聚友农业产销专业合作社签定购销协议,解决了松潘2万余亩莴笋滞销问题。
自加入对口支援松潘以来,她全身心地投入到产业***工作中,以一言一行践行对藏区人民的深情厚爱,被当地群众真诚地称为“贴心人”。她用自己的辛勤付出树立了大邑援藏干部的良好形象。
成都传媒集团特别报道组 记者 李萌 于遵素 但唐文 高旭
摄影 谢明刚 陶轲
新闻推荐
周永珩(北川)北川羌族自治县片口乡,地处北川、松潘、平武三县交界的群山环抱之中。片口乡四周有九道山梁和九条山沟,这九梁九沟犹如九条长龙张着大口吮吸白草河水,形成九个“龙口”:梭子口、垭口、上片...
松潘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松潘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