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书33年的乡村教师来沪分享 “只有一个学生也要继续”

澎湃新闻 2019-07-28 15:46 大字

“只有一个老师的学校,只有一个人在学校教书。”

俄尖尼玛,这来自四川乡村的老师,在7月27日“爱飞翔 乡村教育”上海站开班仪式分享了他的故事。当天,开班仪式在华东师范大学拉开帷幕,现场的172位乡村教师,从全国各地而来。

俄尖尼玛今年49岁,却有着33年教龄。他在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若尔盖县教书,从家到学校有270多公里的崎岖山路,常常需要花两天时间才能到达学校。学校有28位不同年级的学生,但只有他一位老师。他舍弃了去城市发展的机会,一直坚守在偏远乡村,这一干就是30多年。他用责任和担当为孩子们支撑起他们的希望。

本文图片均由 华东师范大学 提供

回忆起2018年来沪参加为期14天的培训,俄尖尼玛说,当时在开班仪式上自己既高兴又紧张,“四十八岁的我不要说发言了,此生从没有进过这么大的会议室,从没有登上过这么大的讲台”。看到全场人为他鼓掌加油,他说道,“我觉得自己坚持了那么多年的教育事业是值得的、有意义的、骄傲的、幸福的,并且我有信心一直坚持下去”。

从小由于家庭各种原因没进大学之门,去年参加的那场培训圆了俄尖尼玛的大学梦。他说,“我把看到的、学到的、体验过的一一讲给孩子们,让孩子们知道有很多善心人士在关注着我们,支持着我们,我们也要竭尽全力不负众望”。同时,俄尖尼玛更加坚定了他的信念:“我再次承诺,只要需要,哪怕只有一个学生,我也愿意教他读书写字。”

27日的活动现场,俄尖尼玛与资深志愿者方桢、9位市民家庭代表共同启动了“我们一起来支教”项目。令人惊喜的是,一位在“爱飞翔”工作了6年的志愿者——华东师大国际汉语文化学院毕业生康拙,在听完俄尖尼玛老师的分享后,当场决定放弃自己目前的工作,跟随俄尖尼玛前往若尔盖支教。

乡村教师代表首林峰也讲述了他作为乡村教师所背负的使命感,他渴望走出大山,感受城市的变化。他有着许多憧憬,他渴望教学能获得他人的指点,有同道中人的共鸣。

据“爱飞翔”上海发起人查建渝介绍,十年间,国家对于乡村小学建设在不断投入,乡村教师们的经济情况越来越好,受益于这些变化,“爱飞翔”从一个项目发展成了一个公益平台。十年来,“爱飞翔”已经培育了超过1500名乡村教师。

华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童世骏表示,乡村教师的学识、眼界、本领关系着乡村教育、中国教育的未来。作为新中国组建的第一所社会主义师范大学,华东师大有责任也有义务发挥教师教育、教育研究、教育服务方面的优势,与“爱飞翔”一起为社会提供优质的公益服务、传播先进的教育理念。

新闻推荐

暑假去赏草原绿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随着暑假来临、避暑出游欲望大增,草原游人气火速升温。记者从岛城各大旅行社和在线旅游平台...

若尔盖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若尔盖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