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关心照顾他们” 记岗位学雷锋先进集体壤塘县上杜柯乡中心校教师团队

阿坝日报 2017-09-14 09:05 大字

■记者 王和斌

宽敞明亮的教室,宽阔平整的操场,教室里传来琅琅的读书声……走进壤塘县上杜柯乡中心校,人们无不惊叹:这学校太美了。

上杜柯中心校校长王国华介绍,该校是壤塘县为数不多的牧区学校,这所建立于1958年的农村小学,曾经和当地群众的游牧生活一样,帐篷搬到哪里,学校就迁到哪里,没有一个固定的校园。2012年以后,学校修建了校园,开始有了固定的校舍,渐渐发展起来。

如何让习惯了游牧生活的学龄孩子回到学校,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上杜柯中心校的老师们费尽了心思。

只有让家长们了解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明白学习文化知识的重要性,他们才会自觉自愿地让孩子到学校上学。“只要你把孩子送到学校,我们会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关心照顾他们,给他们创造最好的学习环境,陪伴他们一起成长。”上杜柯乡中心校的老师们立下军令状,和家长签订承诺书,一场“控辍保学”的攻坚战持续打响。

如今,孩子们在学校里快乐地学习、成长,老师们付出了更多的心血。

子加是一名年仅27岁的老师,由于他带的学生年龄太小,生活还不能完全自理,他必须在当老师的同时兼任起学生们的“奶爸”,洗衣服、洗床单,教孩子们洗头洗脸,教育他们注意个人卫生。

班玛陈来是学校的壮劳力,这名身高一米七的藏族汉子,常年背着年幼的学生翻山越岭送他们回家。家长们由衷的感谢,是对学校、对老师、对教育等观念的转变,“信任”二字千钧重。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上杜柯乡中心校的老师们个个如此。春去秋来,岁月无声,他们的艰辛努力和付出,换来了学校的长足发展和学生的全面进步。2015年,该校3名学生参加若尔盖藏文中学的入学考试,全部被录取,参加全县藏文朗诵比赛,参赛学生全部获奖……

如今,每到入学的时候,学生们都会在规定时间自觉上学,无需再做动员。“我们喜欢在学校里读书,我们喜欢这里的老师们。”学生们简单纯朴的话语是对上杜柯中心校老师最大的褒奖。

不仅如此,近年来,该校没有一名老师提出辞职或要求调走。“我们在向家长做出承诺的那一刻,便担起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上杜柯乡中心校民族教育的成功秘诀在哪里呢?“有支持,有坚守,更有观念的转变。”王国华一语中的,道出了学校发展的经验。

——社会各界的支持。上杜柯乡中心校教育的成功,得益于党和国家特殊的民族政策和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优先发展教育的战略定位。主要领导担任学校名誉校长,县级单位定点联系帮扶学校,社会各界关心支持教育,沿海内地各省市对口支援经济发展,援藏教师坚守教学一线……

——老师们的坚守。上杜柯乡中心校的老师们用坚韧的执著诠释着教育工作者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烛光”精神,他们克服物资匮乏,生活单调等困难,在三尺讲台上证明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群众观念的转变。上杜柯乡的农牧民群众看到了老师们为学生倾注的心血和汗水,相信了知识可以改变命运,看到了孩子们未来的希望。

上杜柯乡教师团队,是壤塘县民族教育发展的一个缩影,是雷锋精神的真实写照。许许多多的教师坚守在高原,教书育人,勤奋钻研,为着共同的信念不断前行。他们静静守候,期待每一朵鲜花都绚烂绽放。

新闻推荐

壤塘:林海秀城悬天净土

□闻钊强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壤塘县位于四川西北部,地处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大渡河上游。壤塘一直保持着原生态的自然环境,这里是川西藏区最美精品旅游线上的一颗明珠,“藏羌文化风情走廊”的目的地,被称...

壤塘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壤塘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